每日經濟新聞 2016-07-19 03:22:06
◎每經記者 袁園
“圍城效應”無處不在。就在上市公司蜂擁搶籌保險牌照的同時,前期已經入股保險的部分產業資本卻面露難色,對旗下的保險機構愛恨交織。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當下上市公司直接參股或間接持有的保險機構進行了盤點,發現上市公司旗下的保險機構經營情況參差不齊:有一路高歌猛進、為股東方帶來巨大利潤的保險新星,也有慘遭拋棄、業務停頓不前的“棄子”,還有的股東利益不均衡、內部混亂。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保險有其專業性,賺錢其實不容易。在投資環境日漸復雜的背景下,資金運作能力、風險管理能力不足的民營資本應謹慎進入保險領域。
A面:借保險賺得盆滿缽滿
去年底,保險行業的舉牌大戰,讓上市公司大開眼界,想借保險行業快速上升的“東風”趁機賺一把的為數不少。于是,一些上市公司紛紛展開“圍獵”牌照的行動。不過,看起來很美的保險牌照,真的就能讓上市公司大賺一筆嗎?
答案或許并非如此。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約有30家上市公司直接或間接持有保險機構股份,甚至有一些上市公司擁有保險機構絕對控股權。不過,從經營狀況來看,保險企業給上市公司帶來的效益呈“冰火兩重天”,令上市公司愛恨交織。
其一自然是讓保險公司賺得盆滿缽滿的保險機構,這類機構的代表是國華人壽、華夏人壽、天安財險等。這些險企不僅在短時間內迅速占領市場,實現保費和收益的雙增長。這類險企的股東方也借此大賺一筆,保險板塊的業務不僅在整個業務報表中占據大半江山,還為公司的下一步金融布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以天安財險為例,雖然公司成立時間較早,但在業內默默無聞,2009年還曾面臨償付危機。后通過增資擴股,西水股份逐漸將天安財險收到麾下,在這期間,天安財險的資產規模和收益收入逐步增長,成為西水股份在金融領域的重要布局。天安財險2015年年報顯示,公司總資產為1692.2億元,凈利潤為3.9億元,撐起股東方西水股份經營業績收入的大半江山。
與天安財險相似的還有華夏人壽、國華人壽等保險企業,這些險企在股東的推動下快速發展,成為保險領域崛起的新星。同時,它們的快速發展也為股東方業務轉型做出巨大貢獻。
促使這些險企快速發展的手段就是“資產驅動負債”的盈利模式,即通過較高的手續費成本,來做大保費規模快速吸金,后借由投資來賺取收益。而幫助這些險企做大規模保費的利器就是萬能險。以華夏人壽為例,保監會數據顯示,2015年華夏人壽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主要是萬能險)收入為1520億元,占總保費收入的九成。在此基礎上,2015年華夏人壽實現投資收益185億元,同比增長157%。
業內人士分析稱,這類被市場歸類為“資產驅動負債型”險企,更注重資本運作,它們的投資收益遠超公司實際凈利潤,而對保險產品的價值要求并不高。
B面:業績蕭條 問題不斷
有賺的自然就有賠的。除了上述幾家風光的險企,大多數上市公司參股的險企處于麻煩之中,或是償付能力不足被停止業務,或是虧損狀態延續、股東不堪重負,或是等待資本進入重組。
比如近期因償付能力不足被叫停業務的中融人壽。作為新興的保險機構,中融人壽的經營模式也是較為激進的,通過銀保渠道拼規模,并在二級市場上瘋狂“掃貨”。不過,這一情況并不持久,年初瘋狂“掃貨”中融人壽面臨償付能力不足的問題,并因此被保監會暫停股票投資和新業務開展,如今半年過去了,中融人壽的增資問題不僅仍未解決,還有幾家股東要求退出。就連通過收購中聯合銅箔100%股權間接擁有中融人壽20%股權的中天城投,也準備另起爐灶了。
與中融人壽有著相同境遇的還有新光海航人壽,股東方雖表態要增資,資金卻遲遲未能到位。除了償付能力,險企的持續盈利能力也是股東考慮投資的因素之一,因持續虧損而被股東拋棄的也不在少數。
由此可見,上市公司入股保險公司并不是穩賠不賺,也有一定的經營風險要承擔。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保險有其專業性,賺錢其實不容易。在投資環境日漸復雜的背景下,資金運作能力、風險管理能力不足的民營資本應謹慎進入保險領域。
“保險牌照看上去很美,但并非所有的企業都能從中分一杯羹,如百年人壽、大眾保險、中法人壽等都因入不敷出,出現過股權轉讓的情況。就在去年,美亞財險等公司的虧損額度環比擴大,不得不正式與中國車險市場說再見。”財經獵人分析師吳芳表示。
“目前成立時間不到10年的保險公司中,很大一部分還沒有開始盈利。”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庹國柱表示,保險公司有一定的盈利周期,一般財險公司開業5年才開始盈利,壽險公司則時間更長,需要7~8年。如果企業難以熬過長期沒有盈利的投資,很可能導致公司股東更迭頻繁,增資困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