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重磅推薦

每經網首頁 > 重磅推薦 > 正文

十天兩起并購,金額超60億美元!中國資本為何傾心一個人口小國?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8-06 21:43:03

以色列,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源地。如今,出海的中國資本,正在這片“流奶與蜜之地”上扎根發芽。

每經編輯 王硯丹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王硯丹

以色列,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源地。如今,出海的中國資本,正在這片“流奶與蜜之地”上扎根發芽。

十天時間兩起并購,金額超60億美元

據以色列《商業報》(TheMarker)3日獨家報道稱:

以色列最大互聯網公司IronSource將出售給中國公司,價格可能在18億美元左右,最終成交價格可能會根據談判而有所不同。

而根據前兩日中小板公司世紀游輪公告,以巨人香港牽頭、數家金融巨頭參與的中國財團已同意以44億美元現金收購游戲公司NEWCIE。其中核心資產為以色列的CIEIsraelLtd旗下的移動休閑社交游戲業務。史玉柱、馬云等大腕悉數出現在本次收購之中。

 
 

這些天文數字到底是個怎樣的概念呢?

南方財富網數據顯示:

2015年以色列的名義GDP為2962.94億美元。

光是中國資本近期44億美元收購NEWCIE,以及18億美元收購IronSource,就相當于以色列去年GDP的2.09%。

中國資本出海以色列已成潮流。上述兩項只是冰山一角。

我們來看看,近年來中國資本在以色列的典型案例:

2013年,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旗下的平安創新投資基金(PingAnVentures)創立了一支1億美元的基金,專注于美國和以色列的科技項目。

2014年,聯想集團于8月末向以色列迦南基金投資約1000萬美元,后者是總部位于美國的迦南伙伴(CanaanPartners)旗下的風投基金。

2015年,光明乳業斥資近70億元收購以色列最大的綜合食品企業特魯瓦的控股權。特魯瓦是以色列最大的綜合食品企業,產品有乳制品、禽蛋制品、肉制品等,其重點業務乳制品占據著以色列50%的市場份額。

2016年4月,復星集團宣布全資收購以色列頂級死海礦物護膚品牌AHAVADeadSeaLaboratoriesLtd.。交易作價以色列新謝克爾2.9億元,約合人民幣4.96億元。

而中國的BAT,在以色列也陸續試水。2014年12月,百度向以色列視頻捕捉技術公司Pixellot投資300萬美元,為百度首次投資以色列初創公司。

2015年1月,以色列二維碼公司Visualead宣布完成B輪融資,投資方為阿里巴巴集團。這是阿里巴巴首次投資以色列初創公司。

收購動因:科技強國加便宜!

那么,以色列到底有什么地方,讓中國資本傾心不已呢?

首先,這是一個人口小國、科技大國。在今年1月5日的首屆中國——以色列科技創新投資大會上,一位以色列經濟部官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在以色列平均每8分鐘就會有一項新技術誕生。

早在2009年,以色列就有63家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是除美國外,在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最多的國家。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報告顯示:

2000年到2005年,以色列用于研發的支出占到GDP4.5%,而美國為2.7%,這段時期我國的研發支出僅占GDP的1.4%。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今天,以色列的科技基因能吸引住強大的中國資本不足為奇。那么,還有另外的原因嗎?

我們先來看看世紀游輪的收購。公告顯示:

目標資產2015財政年度(即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實現營業收入總額7.25億美金,實現AdjustedEBITDA(調整后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2.82億美金。

目標資產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收4.56億美金,實現AdjustedEBITDA調整后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1.87億美金。

按照2015年數據計算,世紀游輪收購NEWCIE的市銷率只有約6.10倍。

而與此同時,國內資本市場類似資產價格已經較為昂貴。如宣布收購新三板公司墨麟股份的臥龍地產,給出的收購價格為44億元。墨麟股份主營業務為網絡游戲的研發和授權運營,包括頁游、端游、手游的研發和授權運營以及相關ip的開發和授權使用。

財務數據顯示:

截至2016年3月31日,墨麟股份資產總額11.33億元,所有者權益合計9.51億元。

此外,其2014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1至3月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64億元、2.93億元和0.59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為5506.64萬元、1.75億元、2.50億元。

照此計算,臥龍地產收購墨麟股份的2015年市銷率約為15.02倍,高于世紀游輪收購以色列公司2.5倍!

對此,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先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中國在互聯網、通信等許多行業上,還有一些短板。以色列作為重要的科技強國,它的一些創新和技術優勢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名的。

從目前情況來看,硅谷、歐洲的創新企業相對來說價格已經較為昂貴,而以色列還是屬于價值洼地。因此受到中國各路資本青睞也是情理之中。

但此外,他還表示,中國企業頻繁海外收購,要防止單純為了品牌效應,而高價收購的情況。畢竟品牌的經營,還需要文化融合,因此有時候也會有高價收購以后,品牌經營效果不如預期的情況。“日本在八十年代就是前車之鑒。”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十天兩起并購 最大互聯網公司IronSource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