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8-10 01:06:24
近期,中央財政引導設立的1800億元國家級PPP引導基金(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一周之內接連簽約兩筆,涉及項目總投資310億元。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記者 李彪
政策加碼刺激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落地提速。
近期,中央財政引導設立的1800億元國家級PPP引導基金(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一周之內接連簽約兩筆,涉及項目總投資310億元。
與此同時,8月9日,《經濟參考報》報道稱,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的搜集整理,目前已公開披露的國內PPP引導基金注冊資金總規模已經超過7000億元。
相對應的是,財政部數據顯示,PPP項目落地正呈加速趨勢。其中,環保PPP領域較為搶眼,無論從項目數量還是單個項目的投資規模來看,都出現了明顯增加。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現在環保PPP項目單體投資金額越來越大,動輒就三五十億元,現在低于十億元的項目,可能在我們這個圈的人眼里面,都認為它是小項目,近期北京通州就推出了8個標段共280億元的項目。”
多地政策加碼助推PPP發展
PPP項目推進的利好政策不斷,除了中央和地方的PPP引導基金在快速落地外,多地也在出臺相應的補貼政策。
近日,《貴州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工作省級獎補獎金管理暫行辦法》發布,對符合獎補條件的示范縣、示范項目給予一次性獎勵和補助。
貴州省給出的補貼標準是,新建示范項目按投資規模,給予最高70萬元、最低40萬元獎補資金,存量項目按實際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債務規模的1%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獎補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貴州在內,山東、四川、新疆、北京、江蘇、河北等十余省市區也出臺了PPP獎補政策。
目前來看,補貼力度最大的是江蘇,根據江蘇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獎補資金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對省轄市范圍的單個PPP項目最高獎補金額不超過2000萬元,對縣(市)范圍的單個PPP項目最高獎補金額不超過1000萬元。
很顯然,政策加碼,成為了PPP項目落地“助推器”。
根據財政部建立的全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統計,截至2016年6月30日,財政部兩批示范項目232個,總投資額8025.4億元,其中執行階段項目105個,總投資額3078億元,落地率達48.4%,與3月末相比,項目落地呈加速趨勢。
一位不愿署名的行業PPP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為止,PPP項目落地比例大概在10%左右,今年第二、三季度的項目落地在明顯加快,下半年也還將會延續這一發展態勢。
不得不提的是,在105個落地示范項目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9個,占9%,數量上僅次于市政工程類項目。
環保領域比較適合做PPP項目,有充足的現金流,而且地方政府也有很強烈的推進意愿,該專家認為,無論是從當前還是今后來看,環保領域的PPP項目都會有很好的發展。
部分細分領域已現過度競爭
據環保部規劃院測算,預計“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
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吸引的不僅僅是環保領域內的企業加快產業部署,一些行業外的企業也開始紛紛涉足環保領域。
記者粗略統計,包括葛洲壩集團、中國石化、中信集團、中國中車、中國中鐵等大型國有企業都已紛紛布局環保市場。
以葛洲壩集團為例,今年6月,葛洲壩與四川省環保廳簽訂協議,按照第三方治理模式,葛洲壩將在5年合作期內投資不低于500億元,對四川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開展污染治理。
除了大型的央企、國企外,其他領域的企業對于環保市場未來發展同樣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今年4月,聯塑集團并購廣州市環境保護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80%的股份。同樣被稱為“野蠻人”的東方園林,自2015年至今累計在手PPP訂單超過500億元,儼然成為生態環保PPP龍頭。僅今年上半年,其累計中標金額就接近200億元,中標項目中絕大多數是PPP項目。
與此同時,桑德集團、博天環境、萬邦達等環保領域的領頭羊在環保PPP項目上同樣不甘示弱,在去年超億元的一百多個環保PPP項目中,這些企業拿到的項目數量都比較靠前。
在接受采訪時,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環保PPP項目是環保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依托,在激烈爭奪PPP項目的過程中,低價中標、惡性競爭的問題也開始凸顯。
博天環境集團投資總監宋本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個行業的部分細分領域現在已經面臨一個過度競爭的紅海,產生了低價中標的現象,而低價競爭帶來的后續問題最終都會由政府,由老百姓來買單。
民企主動改變“血統”搶市場
記者梳理發現,截至今年7月底,環保領域的過億元訂單已超三十件,且以PPP項目為主,絕大多數項目投資金額超過5億元。其中,中國電建牽頭與下屬全資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體中標深圳市茅洲河(寶安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中標金額更是達到123億元左右。
相對于去年的環保PPP項目投資規模而言,今年單個項目的資金明顯增加。
對此,趙笠鈞解釋,現在的PPP項目強調環境效果付費,政府在推PPP項目的時候,從綜合性的整體效果出發,會傾向于進行整體打包,以形成統一的效果,從而使得項目金額越來越大。
記者注意到,在一些環保PPP項目的競標上,很多民營環保企業都在與葛洲壩集團、北京城市排水集團等眾多央企、國企組建聯合體參與競標,尋求前期工程建設和后期項目運營的銜接、配合。
萬邦達原副總裁、資深環保產業專家張友誼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現在國有企業拿的環保PPP項目是民營企業的幾倍,這說明很大的問題,地方推行環保PPP項目怕承擔風險,更愿意和國有企業合作,民營企業在PPP生態項目系統里面比較弱勢。”
張友誼介紹,地方對民營企業的認可不夠,民營企業想要發展只能更多地和國企合作,民企想用國企的血統和背景,通過混合所有制來拿項目。一些大的環保民營企業在拿項目的時候也是成立聯合體,或者與當地政府成立合資公司,已經不是完全的民營企業。
宋本帥認為,國企參股民營環保企業的案例很多,國企需要技術和市場,民企需要資本和影響力。可以預測,這樣的股權合作會越來越頻繁,央企、國企參股改變民企“血統”,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拿到項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