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8-17 01:12:01
就“深港通”本身來說,應該是利好,只是也不宜過分渲染!對那些真想參與A股投資的港股市場資金來說,應該有的是辦法,真要進來的話可能早就進來了。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周二A股沖高震蕩,收盤漲跌互現。滬綜指小跌0.49%至3110.04點,而深市主板、中小板、創(chuàng)業(yè)板三綜指全部上漲,幅度均在0.6%左右。
由盤面看,前一天強勢的金融地產出現分化,銀行股大幅回調,券商股、保險股也多數下跌,只有地產股相對強勢。在小票方面,多數品種走得稍強,一些高送轉品種表現較好。
萬科昨日雖然再度漲停,但不再像周一那般堅決。其股價已達27.57元,估值或許已不再便宜。由這幾天情況看,一些熱門板塊應已進入高空博弈階段,可能僅適合那些風險承受能力強且短線水平較高的投資者參與。
就我國情況看,多數行業(yè)已出現產能過剩,這當然也包括房地產。地產股之所以被另眼看待,主要是因為市場并不將住房當成商品,而只是當成資產來炒。這樣的炒作在低利率環(huán)境下不無道理,但凡事均該有個度。
就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若正巧持有相關房地產個股,我認為在操作上至少已經不宜繼續(xù)高舉高打了,那些倉重且自認手慢的投資者也可考慮趁“故事”高潮時悄然抽身……
行文至此,忽有大消息傳來——國務院批準了《深港通實施方案》。看來前一天的傳言是確實的,只是讓港媒報在前頭總是讓人覺得別扭。既然消息已明朗,持有相關受益品種的投資者便可考慮暫時松手,因市場有較為頑固的“見光死”秉性。關于“見光死”,其合理性我覺得并無討論必要,問題的關鍵是此事確實是經常發(fā)生的。
就“深港通”本身來說,應該是利好,只是也不宜過分渲染!對那些真想參與A股投資的港股市場資金來說,應該有的是辦法,真要進來的話可能早就進來了。個人認為,深港通、滬港通真正的意義在于促使A股更早與國際股市靠攏。
這波行情的基本邏輯是低利率及資產配置荒,除此之外可能還有些其他原因。除上述深港通消息被提前炒作的影響外,A股網下申購資金快速增加可能也對行情有助漲作用。在外部,最大的利好因素則是美聯儲暫無意加息。
就以上這些利好因素看,一時間都不會改變,故大盤若有回落,倉輕者可考慮適度加些倉。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