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8-24 23:12:0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多方采訪中注意到,重慶對于目前在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中所存在的短板已有洞察并持續在采取行動。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鄢銀嬋 左越
每經記者 鄢銀嬋 左越
金融興,則經濟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多方采訪中注意到,重慶對于目前在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中所存在的短板已有洞察并持續在采取行動。比如在今年重慶市兩會上,《關于著力打造西部創新中心》就被作為“一號提案”發布,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重慶市中小企業局局長尹華川表示,在推動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方面,今年重慶進一步加大了扶持力度,不僅提供“一條龍”服務,而且還幫企業買單。此外,對于自身科研基礎薄弱,重慶也希望通過產學研結合的道路,激發城市的創新活力,培育一批高精尖企業。
按照規劃,重慶的目標是2017年新儲備擬上市掛牌企業300家以上,到2020年,境內外上市企業數量在目前基礎上翻一番,國民經濟證券化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無疑,這是一個令人期待的規劃。
自主創新示范區或成契機
“同西部另外兩個城市西安、成都相比,重慶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創新活力不夠。”重慶社會科學院一名研究員表示。
今年2月,重慶市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印發重慶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工作方案的通知》,從創新突破、創業培育、基地建設、人才改革等多個方面規劃了任務目標。
多名分析人士認為,要激發重慶創新動力。還需要從頂層設計上發力。而就在7月26日,國務院同意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該開發區成為繼成都高新區和西安高新區之后,西部獲批的第三個自主創新示范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所謂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指經國務院批準,在推進自主創新和高技術產業發展方面先行先試、探索經驗、作出示范的區域。其中,先行先試的政策則主要包括: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稅收優惠、股權激勵、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等。
“以國際通用的衡量一個地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研發投入和研發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來核算,重慶的指標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元素投資董事長馬赟表示,2014年重慶研發投入占GDP比重為1.42%,2015年為1.5%,同期全國平均水平則為2%。
此外,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的2015年全國高新區綜合排名中,重慶高新區在可持續發展能力方面的綜合評價位列全國18,遠遠低于相鄰城市成都高新區和西安高新區的第3、第4位。
“從歷史文化上看,重慶堅韌執著的纖夫文化和商業文化融合,令重慶人形成了熱情、豪爽、勇于打拼的性格,這也說明他們具備一定創業基因,但是需要好好引導。”上述重慶社科院研究員表示,有了良好的創業氛圍,進而對其普及資本市場知識,重慶也能保持一定優勢。
重慶高新區相關人士也表示,獲批示范區后將進一步發揮其原有優勢,彌補眼前不足,培育更加良好的創新氛圍,促進全方位發展。
政府為中小企業“購買服務”
早在2009年,重慶市政府就批準設立重慶股份轉讓中心(以下簡稱OTC),在全國范圍內起步較早。此后,OTC又與新三板簽訂合作協議,實現互聯互通。截至目前,已有多家重慶企業通過OTC成功登陸新三板。
2015年6月,重慶市政府在推進企業直接融資專題工作會上便要求盡快出臺扶持企業直接融資的指導意見,為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科技型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尹華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政府目前為重慶中小企業出錢“購買服務”,鼓勵、促進中小企業改制、登陸資本市場。
尹華川介紹說,“政府購買服務來讓企業上OTC的孵化板,通過行政體系來宣傳推薦合適的企業,再找輔導機構來輔導這些申報企業,讓機構幫助企業改制和融資、合格的企業就上OTC,中小企業不出錢,政府來購買服務,讓中小企業感覺到來資本市場融資也不是件特別難的事情。”
談及政府為企業“購買服務”的原因,尹華川表示,“資本市場是真正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最好方式。”
他進一步表示,中小企業面臨的重要難題是融資難、融資貴,而先進國家和地區,其銀行融資的比例只有30%,資本市場融資比例高達70%。而重慶的銀行融資比例遠高于資本市場,目前正調整這個比例,讓這些中小企業到資本市場去融資,融資結構就會發生改變。如果重慶中小企業中有一半去資本市場融資,那其他在銀行融資的中小企業也會相對容易些。
而為了促進重慶中小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尹華川介紹道,“因為企業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一樣,對全國資本市場的構成也不夠了解,我們一方面加強宣傳,另一方面通過獎勵政策來鼓勵,比如對掛牌到成長板的企業獎勵25萬元。”
加大產學研融合力度
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角度來考量,科創實力的增強可謂重中之重。根據中國知識產權局發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明專利統計分析總報告2015》(以下簡稱報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專利申請,重慶排名靠前的申請人以高校類型申請人為主,而企業類型申請人分散程度較高,尚未形成優勢明顯的骨干企業。
而從發明專利授權量來看,重慶大學、西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重慶郵電大學均具有一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研發優勢。
分析人士認為,在上述背景下,將高校的學術能力和企業相結合,無疑將有助于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更有利于技術和資本的結合。
事實上,在重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就明確提到,要“健全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推動科研院所和高校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創新成果轉化服務中心,鼓勵組建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
報告中還建議,需要將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作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抓手,進一步激發民營及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著重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業鏈與產業生態環境,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全國首批28個“雙創”示范基地的兩江新區也在行動。根據兩江新區提供的數據,目前其已集聚國家級產業基地10個、市級以上研發平臺145個、高新技術企業136家、院士工作站5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個,柔性引進院士6名,建成200多萬平方米科技產業樓宇,設立了10億元兩江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等。
唐朝知名詩人李商隱曾在重慶作詩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從此,巴山夜雨成為離愁思歸的象征。那么,什么時候重慶才能成為一座資本來了就不想離開、企業扎下了根就能開花結果的城市呢?從重慶市為中小企業購買服務的舉動及有識之士的真知灼見中,不難看出希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