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13 01:28:53
◎李宇嘉
近日,騰訊股價持續上漲,總市值一度突破2萬億港元,不僅力壓中國移動等老牌“國字頭”公司,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且與蘋果、微軟一起,躋身全球10大市值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自2004年在香港上市以來,騰訊的股價翻了270倍,年化收益率超過50%。作為中國樓市“標桿”的深圳,2004年商品住宅銷售均價5980元,目前均價水平為5.08萬元,翻了近10倍。毫無疑問,相比趨之若鶩的樓市,騰訊更值得投資。
本世紀以來,資產市場(主要是房地產市場)和互聯網發展可謂并駕齊驅。不過,如果從投資回報的角度看,以騰訊為代表的新經濟企業才是最優選擇,投資的可持續性也最強。有趣的是,偏偏國人對樓市更加青睞。
從資產市場投資格局來看,A股市值排在前面的都是銀行、鋼鐵、石油等存在業績天花板和在經濟轉型受沖擊的傳統行業“巨象”。近二十年,樓市是投資資金最青睞的資產。但代表新經濟的騰訊、阿里、百度和網易等企業,多數赴中國香港和美國上市。有人認為,境外資本市場健康的價格發現機制,左右了新經濟企業的成長和壯大。但筆者認為,現實束縛和人們更關注眼前利益,才是新經濟成長受阻的主要原因。
在很多國人的思維模式里,互聯網看不見、摸不著、不能吃,而且,加上信用體系尚存問題,由此,很多人對此類企業有些信心不足。相比之下,房子看得見、摸得著、搬不走。顯然,選擇買房似乎好于買騰訊公司股票。
同時,互聯網行業信息不對稱最嚴重,投資的知識門檻也很高。馬化騰也曾求銀行貸款,但即便把前景和創意描繪得再好,銀行也不給貸款,除非用固定資產抵押。巧的是,網上有人發帖稱,當年馬云也曾被某銀行拒絕貸款。很多時候,我們確實很難看清遠方,無怪乎如今連騰訊內部員工也感嘆曾錯過1億的“小目標”。
騰訊業績爆發、股價扶搖直上是近5年撞上互聯網“風口”才有的事。特別是2012年,微信、手機QQ、移動支付異軍突起,騰訊將人們吃喝拉撒、人情交往、個人創業全部網羅進來,營造共享經濟模式的開放生態平臺。事實上,2011年騰訊的股價還在30港元左右徘徊。也就是說,2011年之前,與其他互聯網公司相比,騰訊并無太多優勢,其股價2008年和2011年還有下跌。
如果畫一條過去10年的房價走勢圖,除2008年微調外,京滬深的房價可謂一年一個臺階,三年翻一番,10年竟翻了10倍。試問,有哪個投資品種上漲趨勢如此確定、持續時間如此長、單筆投資收益如此高、投資如此省心?更何況,在京滬深等城市,要有個落腳的地,要在城市扎根下來,你就得買房。而且,周圍人都買房,收益是看得到且實實在在的。試問,如果當年手握30萬元,你選擇交房子首付款,還是買騰訊股票?
在當前這個時點,京滬深的房子和騰訊股票,都被稱為是高安全邊際,甚至是硬通貨的代名詞。京滬深是國內公共服務最優質和就業機會相對更多的城市,不管出于投資還是自住需求,未來這三大城市的住房需求依舊旺盛。再來看騰訊,說得通俗點,騰訊已成為一個共生共存的平臺,其“贏家通吃”的能力越來越強,且投資騰訊就是投資境外安全資產。
再做一道選擇題:現在讓你選擇,買京滬深的房子,還是買騰訊股票?估計多數還是買京滬深的房子,現實束縛和眼前利益依舊左右投資傾向。把一百萬元投入股市,要拿捏風險,騰訊的估值已高達43倍,港股平均估值僅15~20倍;美國此前的互聯網泡沫是否會在中國上演,賬面資產是否頃刻縮水,不得而知。而京滬深的房子,似乎已成為只漲不跌的代名詞,大家都趨之若鶩,再怎么跌始終有一磚一瓦在。
然而,當前的問題是:投資房子,不僅不可持續,還成為“脫實入虛”、助長食利傾向、吞噬實體盈利和系統性風險高發的罪魁禍首。投資騰訊等新興行業,則代表著我國經濟轉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渠道之一。
騰訊股票“秒殺”京滬深房子這一現象折射出,我們必須要完善信用體系,壯大直接融資,懲戒欺詐行為,同時還要打破樓市依賴和房價隱性“剛兌”,讓資金愿意回歸實體經濟,讓投資新興產業能看到長遠的、可觀的收益。多幾家“騰訊”這樣的企業,我國經濟轉型也就離成功更近一些。(作者系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