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14 18:10:26
相信很多人在看了《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后,都能從中找到自己青春的影子,找到那些叛逆與矛盾人生……同時,也能看到在歲月蹉跎中,自己與世界、與朋友、與自我所進行的放棄、妥協以及和解。
每經編輯 牟璇
每經影視記者 牟璇
相信很多人在看了《七月與安生》這部電影后,都能從中找到自己青春的影子,找到那些叛逆與矛盾人生……同時,也能看到在歲月蹉跎中,自己與世界、與朋友、與自我所進行的放棄、妥協以及和解。
也許,我們在上中學的時候,將教科書放在課桌上,而在教科書下都會偷偷藏另外一本書,一面留意不要被老師發現,一面在老師回頭寫黑板字時偷偷翻頁。
韓寒、郭敬明、安妮寶貝,盡管他們的文學褒貶不一,但無疑是我們這一代人單薄青春里的重要記憶。
▲韓寒、郭敬明、安妮寶貝的作品(百度百科/圖)
而多年以后,郭敬明早已轉型為成功的商人,他的作品在不斷改編中被推向大銀幕;韓寒也轉身成為編劇、導演,拍攝了《后會無期》 。但安妮寶貝始終未曾參與任何電影作品的創作,數年來也鮮少出現在公眾場合,甚至連她的作品版權也從未改編為電影作品。直至今日上映的《七月與安生》。
▲《七月與安生》海報
從嚴格意義上講,《七月與安生》的書和電影是看似相同又截然不同的。
十八年前安妮寶貝的《七月與安生》更為慘烈、更為極端,帶有她早期作品里非常典型的潛伏在黑暗中無法觸摸卻依然刺骨的傷痛;而這部《七月與安生》的電影卻有明亮的部分,有人性在掙扎過程中試圖探尋光的過程。
顯然,中國這一代年輕人是需要這樣一部的作品的。全片中,最打動的一句臺詞,也是貫穿整部電影主題的一句臺詞是七月的媽媽說的。在面對被孫家明逃婚、決定放棄安穩生活、放棄三心二意愛情的七月,她媽媽告訴她:
過得折騰一點
也不會不幸福的
其實女孩子不管走哪條路
都會很辛苦
希望我的七月
不會這樣
曾經,七月“乖乖女”式地成長模式,也許就是大部分父母心中的所希冀的樣子:成績好,念好學校,大學畢業回到家鄉,安穩的工作,安穩的男朋友,看得到的未來。
▲電影中的七月
對于,七月來說,她的計劃是26歲結婚、27歲生孩子、30歲買房子,一眼就可以看到一生。
而安生則是離經叛道的,她是壞女孩的代表,她僅僅只想活到27歲。
▲電影中的安生
因此,安生非常激烈地過著自己的人生,在搖滾歌手、攝影師等各種男人間尋求愛情。但最終,安生依然沒有尋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份愛情。她在各個城市漂泊,每天醒來看到不同的風景,想方設法賺錢維持生計。
七月與安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但最后卻彼此過著對方的生活,七月變成了安生,安生變成了七月。
至于她們共同深愛的那個男人——蘇家明,在整部電影中既是不可或缺的,又是無關緊要的。有人說,對于女人最大的成長便是遇上了自己心愛的男人,而蘇家明的存在便是讓七月與安生能夠蛻變的重要鑰匙。
▲電影中的蘇家明
最后,兩個女孩都不再依賴于這個男人,坦蕩得活成了自己心中的樣子。
飾演七月的馬思純在接受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采訪時表示:
最為感謝的是編劇和整個創作團隊,他們在電影的基調和故事情節的把關上,不會讓你感覺到小說中那種頹廢,而是很陽光的美感。
小說是需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但電影是對外的,要給觀眾、年輕人積極的引導。所以我跟冬雨的表演也不會像小說那么極端,不會像小說中,安生特別糜爛和放肆,七月很心機。
我們希望在電影中呈現的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七月和安生,能從安生和七月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昨日,馬思純在《七月與安生》成都路演現場宣傳(每經影視/圖)
《七月與安生》是安妮寶貝十八年前的作品,也是她首部被改編為電影上映的作品。
不過,從影片的制作陣容來看,導演和編劇的名單上均未出現安妮寶貝的名字。因此,相較于其他作者希望深度參與影片創作的情況來講,安妮寶貝則是沒有對電影創作有任何干涉。
▲安妮寶貝(東方IC/圖)
2014年,安妮寶貝宣布改名慶山,在撫育女兒,安定生活后,她說我與20多歲時不同了。
安妮寶貝說:“安妮永遠是我的一部分,我所有的寫作都是建立在安妮寶貝這個基礎上的, 而且它是不會消失,也不會脫離,但我可以在它的基礎上做一些新的事情。如同一棵樹長出新的枝干,一個旅人走到新的邊界。所有新的發生,建立于原先的基礎, 而不是離開自己的過去。”
《東方早報》對安妮寶貝的專訪中曾寫到:整個過程中安妮寶貝沒有參與過有關電影的討論,進入到改編階段,更是如此。據說最初連邀請看片,她都是拒絕的。但內部試映會的時候,她還是來了。
安妮寶貝在自己近期的微博里寫著,“‘七月與安生’即將公映。在小說中,她們是一個人心中的兩個自我。是自我的對抗與和解。回頭看,那一切是過往。是你與我走過的曾經。”
安妮寶貝還曾在專訪中表示:這是十八年前寫的,當時自己也很年輕,所以作品里也都是青春的迷惘、動蕩、掙扎和苦痛。但在這些表達之下,還是有一種對人生與命運的深沉的思考。這是很懷舊的一部作品,當初看這部小說的讀者現在也都進入人生的成熟階段。如果去看電影,也會看到當初屬于自己的情緒和感動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