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20 22:04:25
9月6日,中共重慶市第四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重慶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簡稱《意見》)。14天后的9月20日,重慶政府多個職能部門便齊聚一堂,就上述意見公布細化措施,明確提出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
每經編輯 鄢銀嬋
每經記者 鄢銀嬋
為補足“短板`”,重慶正加足馬力全速向前尋求最佳良藥。
9月6日,中共重慶市第四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重慶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簡稱《意見》)。14天后的9月20日,重慶政府多個職能部門便齊聚一堂,就上述意見公布細化措施,明確提出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重慶政府對創新驅動如此重視的背后,是近年來其GDP增速同研究與實驗發展(R &D)經費支出的嚴重不對等。根據公開資料,2014年重慶研發支出201.85億元,在 GDP之比僅為1.4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5%。
而按照上述《意見》要求,到“十三五”末,重慶R &D經費支出在GDP的占比要達2.5%,這中間確實存在一定挑戰。分析認為,重慶此次在西部地區首次提出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通過現金紅利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重慶決心補短板
GDP增速連續位居全國第一、R &D經費支出占比卻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西部直轄市重慶正決心扭轉這一尷尬局面。
2014年度,重慶R&D經費支出201.85億元,相比2010年累計增長了101.3%,R&D經費支出的投入強度為1.4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5%;2015年,重慶R&D經費支出的投入強度為1.50%,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為2.1%。
“武漢、西安這些城市的高校更為聚集、數量眾多,教育資源和高校排名也更靠前。”重慶市中小企業局科技處處長廖冰此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創的關鍵是人才資源,而高質量的高校資源則又是人才資源的重要保證,目前重慶的211高校僅有兩所、985高校僅有1所。
一位不愿具名的重慶市政府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何快速補齊重慶在創新驅動上面的軟硬件,相關部門一直非常重視。公開資料顯示,去年6月,該市便出臺了《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5―2020年)》,今年初,又出臺了《重慶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工作方案》。
而在9月6日的中共重慶市第四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上,重慶市委、市政府便審議通過了《意見》,提出了到2020年,初步建成西部創新中心, 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2.5%,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和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翻一番等目標。
“建成西部創新中心這一說法并不是首提,但相比以前,這個目標背后有了更多的細化條款進行支撐。”上述人士表示。
據了解,《意見》的條款包括“以兩江新區和重慶高新區為重點,加快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加大對國企創新成效的考核權重,完善國有企業研發投入視同利潤的考核措施,國企科技成果轉化所得收入,作為企業上繳利潤抵扣項,在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中開展科研人員等持股試點,持股比例上限為30%”等,力度頗大。
西部首創: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
重慶有意補足短板,不過其具體做法則更受市場關注。9月20日,包括重慶市經信委、財政局、金融辦等多個部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了重慶的特效藥: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
據重慶市經信委發布的相關材料顯示,重慶將鼓勵規模以上企業每年從銷售收入中提取3%—5%作為研發準備金,稅前按實際支出額進行加計扣除,并按其新增研發投入的10%給予獎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研發準備金是指為保證企業研發項目的資金需求,由企業根據國家法律法規或企業內部權力機構的決議,在企業實際開展研發前或研發過程中提前儲備的專門用于研發支出的資金。
實施研發準備金制度在我國已有先例,2015年初,廣東省便出臺了關于運用財政補貼激勵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如今,重慶則成為全國第二個、西部第一個試水的省份。
此外,重慶市經信委等5個政府職能部門還印發了《關于鼓勵建立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的通知》,提出通過政策引導,力爭該市60%以上規模以上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
“2020年,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要達到2.5%,而企業是研發投入的主體,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是實現目標的必然選擇。”上述人士表示。
而據新華社報道,重慶市經信委副主任居琰介紹,2015年重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達199.7億元,同比增長19.9%,占全市社會研發投入的比重為80.9%,企業已成為重慶研發投入的主力軍。
“就創新驅動活力來說,中小型科技企業所具備的爆發力足夠強,企業準備金制度能通過資金補償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產生積極意義。”上述人士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