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26 01:36:32
北京市平谷區發改委發布的《軌道交通平谷線基本情況及項目進展》,給出了較為詳細的軌道交通平谷線示意圖。根據初步方案,平谷線擬設站12座。據示意圖顯示,燕郊將設燕順路和燕郊北兩站。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記者 李彪
一旦河北與北京地鐵按目前計劃聯通,從燕郊坐地鐵到國貿站可能僅需8站。
近日,北京市平谷區發改委發布了《軌道交通平谷線基本情況及項目進展》,并給出了較為詳細的軌道交通平谷線示意圖。根據初步方案,平谷線擬設站12座。據示意圖顯示,燕郊將設燕順路和燕郊北兩站。
平谷區發改委稱,上述線路規劃方案已報送北京市規劃委審批,規劃委正在對平谷線規劃方案開展征集意見工作。
記者結合當前北京市地鐵運營示意圖分析,如果軌道交通平谷線按上述方案建成通車,那么從燕順路站到國貿站僅間隔8站地鐵,但中途需換乘兩次。
對此,交通運輸部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洪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地鐵一旦開通,河北燕郊對于投資的吸引力肯定會提升,無論是工業投資還是居住投資。但由于涉及跨區域建設地鐵,涉及北京與河北的協調機制、資金分配等問題,上述方案是否是最終的定案仍未可知。
平谷線燕郊擬設兩站
平谷區發改委公布的項目概況顯示,軌道交通平谷線西起十四號線東風北橋站,途徑朝陽區、通州區、河北省三河市,東至平谷新城泃河灣站。全長74公里,設站12座,總投資約231.7億元。其中市區段地下線路3公里,地下站3座。河北境內設車輛段一處,占地約50公頃,平谷區內設停車場一處,占地約20公頃。
從示意圖來看,從西向東,平谷線設立的12個車站分別是東風北橋、北崗子、曹各莊北、徐辛莊、燕順路、燕郊北、齊心莊、馬坊、馬昌營、平谷西、平谷和泃河灣。
其中,整條平谷線設計了5個換乘站,分別是在東風北橋與14號線換乘,在北崗子與12號線換乘,在曹各莊北與3號線換乘,在徐辛莊與S6線換乘,平谷西站也是換乘站,但圖上并沒有顯示具體換乘線路名稱。
值得注意的是,平谷線河北燕郊共設立了兩站地鐵,分別是燕順路和燕郊北。如果該方案最終獲批,那么未來從燕順路到國貿,可以在換乘兩次的情況下僅需坐8站地鐵:自燕順路開始,沿途經過徐辛莊、曹各莊北、北崗子至東風北橋,在此換乘14號線,經過棗營、金臺路至大望路,在此換乘地鐵1號線經過一站即可到國貿。
去年12月,平谷區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時任平谷區區長姜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首條京津冀連通的最快軌道交通平谷線已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將力爭在明年開建,全長72公里,途經河北燕郊、三河等地。建成后,45分鐘可從平谷新區到達市中心。根據計劃,軌交平谷線有望在2020年開通運營。
對比來看,此次平谷區發改委公布的平谷線規劃方案中,線路更長、站點更多,且更加接近于常規地鐵模式。但是從平谷區發改委的介紹來看,最終的方案仍未敲定。平谷區發改委稱,目前軌道交通平谷線平谷段基本穩定。線路規劃方案已報送北京市規劃委審批,規劃委正在開展平谷線規劃方案征集意見工作。
將帶動工商業入駐燕郊
“全鎮已形成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藥、裝備制造、綠色食品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區;以休閑旅游、健康醫療、現代物流、文化創意為主的現代服務業。擁有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企業182家。規模以上民營企業17家。”——這是河北省三河市政府網站上對燕郊鎮的介紹,但對于公眾而言,燕郊在很多人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并非是其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而是“睡城”。
2016年5月,三河市政府發布的數據顯示,燕郊鎮城鎮人口60萬。5年前,根據燕郊高新區公布的數據,2011年末,燕郊轄區總人口達到4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5萬人。
去年,京華時報曾報道,據統計,目前每天約有40萬人往返于北京與燕郊,其中30萬人采用公共交通,而早高峰成功擠上一輛公交車的時間最長可能需要40分鐘。
人口的快速增長也推高了當地房價。歷史數據顯示,2011年底燕郊一手房單價在8500~9000元/平方米,但截至今年8月,燕郊樓盤的均價達到20794元/平方米。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平谷線通車會使得燕郊區位優勢得到更大提升,會有更多人去燕郊買房,并可能刺激當地的房價上漲。但在另一方面,平谷線建設后,會有更多工業、商業企業進入,這將在很大程度上給當地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這恰恰有助于改變燕郊“睡城”的面貌。
不過,由于平谷線屬于跨區域的軌道交通線路,因此不開避免地會涉及區域規劃協調的問題,以及項目的投資主體等問題。對此吳洪洋認為,財務資金等涉及建設投資、后期運營等具體的安排,后期還可能涉及運營補貼。像這樣的跨區域合作,可以參照美國部分都會區規劃委員會的成熟經驗。
吳洪洋介紹,此前北京市公交通到河北的時候也有類似補貼問題,北京公交打5折,河北段打7折或8折。
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顧大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協調機制上應該沒有障礙,會遵從京津冀一體化的總體發展規劃,但涉及具體的財政支出等事項,行政區劃上的分割會帶來一些操作上的難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