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29 01:33:1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馮彪
◎每經記者 馮彪
9月27日下午,國家發改委召集多個部門,召開保障冬季煤炭穩定供應的會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算上27日這次,9月以來,國家發改委已為煤炭增產召開了四次會議,并已兩次啟動煤炭增產預案。
不過,對于政策釋放出的積極信號,市場似乎并不買賬。9月28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繼續上漲。
卓創資訊分析師劉冬娜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據我所知,27日的會議計劃是每天增加100萬噸的煤炭產量。但是哪些企業增產,何時增產還沒有具體的方案。煤炭冬儲即將到來,市場供給仍顯不足,后期煤價依然有上漲潛力。”
亦有分析指出,目前的煤炭市場存在非理性因素干擾,今后一段時間,隨著這些干擾因素的消失,局部煤炭供應偏緊狀況有望緩解,9月份市場預期指數將再次回落到負值區間。
已啟動一級響應機制
實際上,在此前半個月內,國家發改委已兩次啟動煤炭增產預案。9月初國家發改委同有關部門制定了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炭價格過快上漲的預案,并啟動二級響應,日增加煤炭產量30萬噸左右。9月23日,國家發改委又啟動了一級響應,擬日增加產能規模50萬噸。
但市場對此似乎并未買賬。9月28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繼續保持上漲態勢。其中,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區間已沖至560~570元,環比上漲1.8%,同比上漲43.04%。《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比發現,這個價位已經是2014年一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
數據顯示,在去產能的背景下,1~8月,全國煤炭產量21.8億噸,同比下降10.2%;鐵路煤炭發運12.1億噸,同比下降10.4%。8月末,煤炭企業存煤1.25億噸,同比下降9%,全國重點電廠存煤4993萬噸,可用13天。
不過,國家發改委于9月23日刊文表示,全國目前通過減量化生產和治理違法違規建設控制了約10億噸(煤炭)產能,這部分產能是可控的。下一步,視煤炭市場變化情況,如果(漲價)情況仍在延續,將科學加大先進產能投放量,確保煤炭穩定供應。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三級響應機制分別是每日增加煤炭產能50萬噸、30萬噸和20萬噸。目前已經啟動了一級響應,如果繼續增產,原來的三級響應機制恐怕也會隨之改變。
對于煤炭價格走勢,目前市場看法不一。
劉冬娜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即使國家發改委確認每日增產100萬噸,恐仍難以緩解供應短缺局面。煤炭冬儲即將到來,市場供給仍顯不足,后期煤價依然有上漲潛力。我們估計,10月上旬動力煤價格就可能上沖至600元/噸。”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一份研報則認為,預計9月份煤炭產量環比將有所增加,而商品煤消費量將出現季節性回落,電廠存煤基本穩定,預計全社會庫存或將有所回升。
上述研報進一步指出,當前,煤炭市場心理預期逆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非理性成分,忽略了階段性、偶發性因素的疊加影響,偏離了供需基本面的真實情況。今后一段時間,隨著季節性需求回落,洪澇災害的階段性影響消退,局部煤炭供應偏緊狀況有望緩解,將使市場主體的心理預期趨于理性,判斷9月份市場預期指數將再次回落到負值區間。
未來或放開更多產能
雖然9月以來,國家發改委已多次開會增加煤炭供應,但是在業內人士看來,煤炭限產的原則仍沒有改變。劉冬娜認為,目前(國家發改委)主要是要神華集團等大型煤企增加產量,并沒有將現有的276個工作日的限產原則完全放開,限產政策依舊執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神華集團的14座煤礦被允許最大增產279萬噸,其中神華準能集團的哈爾烏素露天煤礦被允許增產48萬噸。另外,伊泰和華電等集團旗下部分煤礦也獲準增加產量。有分析指出,受益于煤炭價格上漲,加之目前第一波被允許增加煤炭產量的企業以神華、中煤等大型企業為主,因此神華等大型煤企會是價格上漲的最大受惠者。
在劉冬娜看來,到了目前這個階段,只通過大企業來調控煤炭價格恐怕效果不足,所以國家發改委可能會準許部分先進產能增產。
那么,怎么樣才算是先進產能呢?記者注意到,9月8日,河北省發改委公布了《煤炭先進產能評價依據(暫行)》。河北省發改委官網顯示,該評價依據是受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委托,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制定。記者注意到,上述評價依據從機械化程度、資源利用率、安全生產、能耗和環保、產品質量五個方面界定了先進產能的標準。
“現在保證冬季用煤的供應量很重要,今年還有氣象預報顯示冬季會出現極端天氣。目前來看,既想保證煤炭供應量,又想守住276個工作日的限產原則,恐怕很難兼顧。預計國家發改委還會繼續釋放煤炭產量,讓更多企業根據市場需求來規劃產量。”劉冬娜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