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6-10-18 09:52:29
一家借款余額高達166億元、負債率近80%的地產新軍,在忙于借新債還舊債的同時,卻豪擲13億元舉牌一家鋼鐵國企,其幕后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細節?
昨日,上證報記者從接近首鋼股份的相關人士處了解到,上市公司方面認為,13日實施聯合舉牌的六家公司幕后應指向石榴置業(即K2地產)。同時,記者赴石榴置業大本營“北京市豐臺區榴鄉路88號石榴中心”實地探訪得知,舉牌方控股權穿透上溯到的四名自然人都與石榴置業有著密切關系。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首鋼股份國資股東的控股比例約為80%,在此情況下,舉牌方手中的2.65億股流通股雖然不會威脅其控制權,但在流通盤中的占比卻接近四分之一,可謂舉足輕重。不僅對公司的二級市場股價頗具影響力,也對大股東需回避的股東大會表決事項具有頗高話語權。
更為有趣的是,石榴置業實控人崔巍曾將對“槍打出頭鳥”的忌憚融入其企業文化,此次卻在多路分散建倉之后亮明身份,舉止反常而顯得事有蹊蹺。
舉牌方“核心”石榴置業
結合首鋼股份15日所披露的信息,上證報記者查知,本次六家參與舉牌的公司中,北京易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易診科技”)、北京小間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小間科技”)的最終控制人均為崔巍、桑春華;北京納木納尼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納木納尼”)、北京塞納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塞納投資”)、北京石榴港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簡稱“石榴港商業”)、北京安第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安第斯投資”)的最終控制人均為邵家富、楊有庭。
崔巍、桑春華與邵家富、楊有庭,四人之中誰是主導?從公開信息看,崔巍的資本實力最強,他是北京地產新軍“石榴置業”的創始人和董事長。其實,“石榴置業”是個新名字,為今年6月由“北京華美喬戈里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即K2地產)更名而來。與更名同步,該公司從有限責任公司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也由12.5億元增至15億元(此后又進一步增資至15.445億元)。
另外三名自然人則都與石榴置業存在關聯。工商資料顯示,桑春華是石榴置業的經理、董事。而邵家富和楊有庭旗下的四家舉牌公司截至2015年、2016年上半年時,還都曾由崔巍或石榴置業及其子公司高管擔任法定代表人。
值得一提的是,最高人民法院今年7月份披露的一份有關K2地產勞動爭議的民事判決書中顯示:“原告是由被告招聘,并由其安排負責K2地產河北區域的相關開發工作,主要為與廊坊蔚藍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相關的固安(縣)項目。”工商資料顯示,“廊坊蔚藍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目前也歸屬于邵家富、楊有庭名下。昨日,上證報記者向石榴置業內部人士求證時,對方確認,邵、楊二人都屬于石榴置業集團。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石榴置業主業為何?其實力與背景如何?舉牌資金何來?后續增持潛力怎樣?此外,作為房企的石榴置業為何跨界相中了首鋼股份?而首鋼股份對舉牌者又是什么態度?
“我們老板的理念是做第二,不做第一,因為槍打出頭鳥。”這是石榴置業全體人員深諳的“道理”。從該公司的行事作風也可看出,其一向善于“隱藏身份”。記者了解到,石榴置業雖然體量規模在業界算不上可觀,但崔巍及公司高管控制的“馬甲”公司名單卻很長。2013年前后,石榴置業頻繁借用“馬甲”拿地,甚至屢造地王。隨后,由于公司資金鏈緊張而欠繳地價款,導致地塊被收回的情況時有發生。
業內還傳言,石榴置業老板崔巍的“來頭不小”,這也是該公司近些年能夠打敗業界前輩屢造地王的原因之一。不過,也有多位接觸過石榴置業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石榴置業屬于以傳銷分級代理模式起家的公司,其“傳銷風格”較為明顯。
17日,記者來到石榴置業的通訊地址“北京市豐臺區榴鄉路88號石榴中心1號樓”實地探訪時看到,在石榴中心1號樓東側底層有多名工人在施工,1號樓北側底層還搭建著施工鋼架,并掛有招商的牌子。前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1號樓是K2地產總部,目前崔巍和公司員工大部分都已出去拉練,本周四才能回來,今日公司上班人數不到十人。”
記者走進石榴中心2號樓1層看到,進門左側的前臺辦公區有幾名工作人員在忙碌,前臺后方的墻上標有“竹海科技”(即舉牌公司小間科技、易診科技的大股東)字樣。而記者聯系石榴置業的媒介聯系人時,對方表示,目前公司不接受媒體采訪。
166億元借款“借新還舊”
從首鋼股份公告來計算,本次舉牌方合計買入2.65億股流通股,買入均價在4.949元至5.592元之間,耗資金額共計約13.63億元。并且,舉牌方表示,在未來12個月內可能繼續增持。
雖然房企普遍手握重金,但在兩個月內掏出13億元,對于一名地產新軍來說應該不是小數目,其舉牌資金從何而來?
記者了解到,石榴置業目前的資金狀況并不寬裕,其近三年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均為負數。近日,石榴置業因發行公司債曾公開披露:截至2016年6月底,其資產負債率為79.69%;今年上半年公司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33億元,而在2015年1-6月,公司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8.16億元。從歷年數據來看,2013年、2014年及2015年,石榴置業營業收入分別為51.17億、62.88億和68.60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08億、6.26億和8.44億元,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70.57億、-37.59億和-2569.38萬元。公司對此解釋為經營擴張所需。
為滿足資金需求,2016年1-8月,石榴置業累計發行了50億元公司債券。截至8月31日,公司借款余額為166億元,較2015年底借款余額127.57億元增加了38.50億元,增加額占公司2015年底凈資產的52%。
從募資用途來看,石榴置業今年新增的50億元公司債都是用來“借新還舊”的。其中,公司先后公開發行了15億元及10億元公司債,還非公開發行了兩期各12.5億元的公司債。所籌資金用于歸還已經和即將到期的金融機構貸款。公司此前貸款的融資主體包括:涿州京旭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華美地產、北京蔚藍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北京葡萄溝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北京祈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
經營活動現金流為負、資產負債率頗高、連環舉債……在此背景下豪擲13億元舉牌一家鋼企,石榴置業的真實意圖值得推敲。
13億豪賭流通盤“話語權”
石榴置業此番投資,是否是和上市公司協商的結果?如果不是,作為一家老牌國企,首鋼股份對不請自來的舉牌方又是何種態度呢?
昨日,上證報記者了解到,在首鋼股份9月27日舉行的臨時股東大會上,當時已合計持股逾4%的易診科技等“舉牌方”并未與上市公司溝通說將繼續買入。在10月13日收盤后,公司接到了對方的《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也就是說,對本次舉牌,上市公司方面事前并不知曉。
資料顯示,目前,首鋼股份大股東控股比例將近80%,公司總股本為52.9億股,流通盤12.1億股。不過,公司內部人士稱,這12.1億股中有1億多股是大股東已解除禁售但尚不會真正在二級市場上拋售的股票。也就是說,首鋼股份的實際流通盤不到11億股。
在國資大股東高度控股的情況下,舉牌方目前持有的2.65億股流通股雖然不會威脅控制權,但卻已在流通盤中舉足輕重,占實際流通盤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一。由此,不僅對二級市場股價具有影響力,也對大股東需回避的股東大會表決事項具有較高的話語權。
一個例子是,在首鋼股份9月27日的股東大會上,因控股股東首鋼總公司需回避表決,當天通過現場和網絡投票的股東所代表的股份僅有4.2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份的7.95%。其中,關于延長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有效期的議案遭遇了2.48億股的反對票,占投票股東所持股份的59%,議案遭到否決。如以最新持股情況來計算,目前舉牌方已持有的2.65億股將足夠對此類議案構成“一票否決”。
記者注意到,六家舉牌公司中,除易診科技持股1.71%外,其余五家的持股比例均不超過1%,如此分散建倉,隱蔽身份的意圖頗為明顯。在時間上,舉牌公司建倉集中在今年8、9月份,在此期間,首鋼股份股價一路上漲。隨后,公司曾停牌試圖籌劃重大事項,但因條件不成熟而終止,停牌時間是9月13日至29日。
引人注意的是,雖是地產公司老板,崔巍與鋼鐵企業卻頗有淵源。石榴置業2016年公司債募集說明書中披露,在創辦K2地產前,崔巍曾就職于上海寶鋼集團公司和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那么,此次掐點買入首鋼股份,崔巍是否也是沖著上市公司“醞釀”的重大事項而來呢?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