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6-10-19 09:39:55
保險公司主要收益來自“三差”(費差、利差、死差),記者梳理國際市場壽險行業應對利率下行的經驗與教訓發現,國際市場應對利率下行有三招:改變現有盈利模式……
今年以來,利率持續下行。一般而言,壽險業務由于長期屬性,對于利率環境的變化較為敏感。不過,低利率環境并非國內市場獨有,日本、法國、德國、美國等地壽險市場發達程度均較高,也在不同程度上均進入了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環境。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國際市場壽險行業應對利率下行的經驗與教訓發現,國際市場應對利率下行有三招:改變現有盈利模式、有效管理負債成本、調整投資策略并增加海外投資。其中,改變盈利模式,減少對利差的依賴程度,長期來看是壽險公司應對復雜利率環境的根本途徑。
改變盈利模式
保險公司主要收益來自“三差”(費差、利差、死差)。有業內人士表示,利率環境對壽險公司的影響在利率下行環境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壽險公司在資產和負債兩端同時受到擠壓,過去以利差為主的盈利模式從根本上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對壽險公司提出了全新的挑戰。
作為一個典型的、超飽和的、零利率且利率環境單邊下行基本未見回升的市場,日本壽險市場的發展歷程極為特殊。
在經歷了長期的低利率環境后,日本壽險公司業務重心從儲蓄理財型產品轉向純保障型產品。近年來,其保費主要來源于定期壽險、終身壽險以及固定年金。2014年,前三類產品在新單保費收入的占比高達85%;而近期,定期壽險占比明顯上升,終身壽險份額連年下降。
目前,日本壽險行業整體盈利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日本壽險公司90%的收益主要來自死病差,并且行業在經歷了費用重整的陣痛期后最終實現了費差的正貢獻,擺脫了對利差的依賴。
為應對快速下探的利率環境,法國和德國兩地市場也在產品策略上進行了大幅調整。行業整體逐步向投資連結型的產品和管理費的盈利模式轉變。
管理負債成本
回顧全球壽險行業發展歷程,所有被迫倒閉的壽險公司幾乎無一例外地曾遭受“利差損”問題的困擾。
1997年至2001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日本壽險公司的經營尤為困難,7家壽險公司因“利差損”嚴重而相繼倒閉。我國臺灣市場在2000年前積累了大量高利率保單,利差損負擔同樣嚴重,但依靠其增量市場帶來的大量的低成本新業務,行業整體有效地稀釋了歷史成本,較好地應對了利差損問題帶來的挑戰。
不難看出,“利差損”往往是壽險公司經營不善而破產的罪魁禍首,而有效管理負債成本是壽險公司應對復雜利率環境的戰略重點。
值得注意的是,法國市場在增量業務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將儲蓄型產品收益率與國債全面掛鉤,形成“浮動化”成本,從而在低利率環境下實現了成本的下降。
調整投資策略
從海外經驗看,投資策略調整的重要方向包括更好地發揮保險業資產的跨周期特性、通過資產配置調整來賺取流動性和風險溢價,并適度增加海外資產配置的比重,從而舒緩利率環境變化對壽險公司造成的影響。
美國市場進入利率下行通道已經多年,但壽險公司仍能通過發達的債券類資產的期現利差和信用溢價,提高壽險公司資產投資組合整體的收益率。資料顯示,目前,美國壽險公司整體仍能保持5%左右的收益率。
調整投資策略,充分賺取流動性溢價和信用溢價,并增加海外投資,是不少海外市場應對低利率環境的重要舉措。從投資結構看,日本等地的海外資產和跨周期資產都是其資產配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政府和監管機構通過稅收優惠等政策,引導壽險業在長期儲蓄養老和長期健康保障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也是化解復雜利率環境帶來挑戰的有效手段。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