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21 00:36:36
2018年,中國電影將會迎來一個更大的開放格局,可能有更多的外國影片會進入中國電影市場,也可能有更多的發行渠道會活躍在中國的電影市場中。屆時,中國電影將會面臨著公平原則支配下的挑戰。
每經編輯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上周末長春電影節,云集中國電影官員、影視公司大佬和數位知名導演。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在電影節上說,中國電影發展沒有迎來“拐點”之說,他同時提到,2018年將是中國電影又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
張宏森透露,2018年,中國電影將會迎來一個更大的開放格局,可能有更多的外國影片會進入中國電影市場,也可能有更多的發行渠道會活躍在中國的電影市場中。屆時,中國電影將會面臨著公平原則支配下的挑戰。
近年來,飛速發展的中國電影市場是海外尤其是好萊塢眼饞的,但進口片進入中國市場的數量仍十分有限,現在每年有34部分賬大片,30部左右的進口買斷片(又名“批片”,以下均稱“批片”)。所有的進口片,只有中影具有引進權,而發行權則只在中影和華夏兩家國企。
34部分賬大片,基本是來自美國六大電影公司的超級大片,由中影和美方協議票房分賬,按照2012年簽訂的《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分賬大片從過去的20部增加至34部(增加的14部以IMAX和3D電影為主),美方票房分賬比例從原來的13%上升至25%,這份協議將在2017年到期。
2015年,分賬大片總票房近150億元,票房占比34%。而2016年上半年分賬大片票房92.15億元,票房占比37.51%。但分賬大片這塊豐厚的利潤只屬于中影和華夏,而更多的民營電影公司要想涉足進口片,只能從批片入手。雖然批片的發行權仍握在中影或華夏手中,但民營電影公司可以“協助推廣”。
相比國產片和分賬大片,批片的票房市場份額并不高,2013~2015年批片平均票房占比6.5%。但是批片比較特殊,它是國內片商以版權費的形式從國外片商處買斷,然后國內片商向中影或華夏申請批片的發行配額,拿到配額后審查過關就能在國內院線上映。過去,批片的版權費相對不高,所以若能洞悉國內電影市場口味取得好票房,批片是以小博大的好生意。
據藝恩數據統計,2013年,批片收獲19.33億元票房,同比增長90%,平均單片產出首次突破5000萬元,2013~ 2015年連續三年均有5部批片票房過億。2016年上半年批片就已經收獲23.57億元票房,超過去年全年水平,平均單片產出1.12億元,這也超過了2015年國產片平均單片票房8138.6萬元。
按照張宏森的說法,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將會更加開放,那么進口片的數量也會隨之增加。目前來看,在分賬大片的發行權上,很難打破中影或華夏的壟斷,即便曾有報道稱中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將獲得發行進口片資質,但并未得到官方確認。事實上,配額未來將會有所增長的批片仍將是民營影視公司搶奪進口片市場的惟一入口。
其實從2004~2005年開始,就有民營電影公司涉水批片生意,10年來批片市場先后涌入不少玩家,大浪淘沙,至今說起批片,仍必然提到2010年上映的《敢死隊》。這部片子花了50萬美元的版權費,卻在國內獲得2.16億元的高票房,讓片商賺得盆滿缽滿。業內人士告訴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敢死隊》是批片市場發展的分水嶺,從此以后批片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而最明顯的變化,是在《敢死隊》之后有更多公司成了批片生意人,曾經做批片較少的大影視公司博納、樂視等也加入搶奪陣營,批片版權費隨之水漲船高。而握有批片“生殺大權”的中影和華夏開始提出批片保底分賬。這一切,都很大程度影響著批片生意人。
面對2018年批片配額可能增長的機會,批片生意又該何去何從?一位熟悉中國電影進出口、做批片生意多年的人告訴每經影視記者:“放開是好事,但大家還在觀望,可能會有更多公司闖入批片市場,只是不知他們命運將如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