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21 00:36:37
玩批片光是有錢還不行,要賺錢需要不少技巧。批片配額少,保底分賬近乎“一片一議”,再加上批片面臨審查風險和不確定的檔期,這都讓賺錢的批片變成了資深玩家的游戲。
每經編輯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電影行業的拐點,體現在票房上,也上升到資本層面。影視龍頭股華誼兄弟減持套現,光線傳媒裁員20%,現金為王,儲糧過冬,成為影視公司的共識。
2016年最后一季,《機械師2》《但丁密碼》等批片涌入市場,李安和馮小剛帶來久違的實驗新作,賀歲檔將成為各大影視公司掘金的最后戰場。萬達主投、張藝謀導演的史上最貴合拍片《長城》,華誼出品、章子怡、葛優等大咖云集的《羅曼蒂克消亡史》,還有因離婚案而更受關注的王寶強自導自演的新片《大鬧天竺》……
市場反響會如何?注入大量資本的影視公司又將怎樣度過寒冬?
“2016最后的正名”第一集,我們將首先關注正在院線熱映的批片,專訪熟悉行業的批片生意人和公司,揭秘略帶神秘的批片行業。即將上映的影片中,還有部話劇基因的《驢得水》,其背后的開心麻花公司憑借去年爆款《夏洛特煩惱》登陸新三板,實現凈利潤暴增超2倍的業績神話。這家以小博大的公司,今年業績又是什么樣的?
“現在批片行業,超過50%的公司是虧的,早年做批片,大概只有20%的公司會虧。”滕軍跟每經影視記者聊起批片,如此感嘆。滕軍是中國最早做批片的生意人之一,引發批片市場大變的《敢死隊》就是他參與做的。滕軍現在還做批片,而跟他差不多時間做批片的一些公司已經銷聲匿跡。
最近兩年,滕軍沒有批片上映,他說:“現在必須有選擇地去做。”走過批片行業10年,滕軍直言生意越來越不好做,批片市場變化挺大的。
而每經影視記者從更多熟悉批片的業內資深人士了解到,玩批片光是有錢還不行,要賺錢需要不少技巧。批片配額少,保底分賬近乎“一片一議”,再加上批片面臨審查風險和不確定的檔期,這都讓賺錢的批片變成了資深玩家的游戲。
利潤大幅縮水《敢死隊》大賺時代不復返
現在做批片的,既有博納、樂視等大影視公司,也有不少小的民營影視公司。滕軍說,相比做批片鼎盛的2010~2011年,公司數量有所減少,盈虧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11年以前,做批片大概只有20%的公司虧損,現在超過50%的公司都是虧的。”
滕軍是中國最早做批片的人之一,也非常熟悉電影行業,他告訴每經影視記者,2010年以前他每年做3~4部批片,從沒賠過錢,但現在做批片的數量下降了。“因為要有選擇地去做批片,版權費、對觀眾口味的把握等都影響著批片的盈虧,一不留神就可能虧了。”滕軍坦言,如今批片利潤大幅縮水是不爭的事實,而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版權費水漲船高。
版權費大漲的分界點是2010年8月上映的《敢死隊》,這部片子也改變了批片行業的生態。業內人士說:“《敢死隊》版權費50萬美元,這對當時的中國批片市場已經是天價,但它卻賺了意想不到的很多錢。”據相關公開數據,除了版權費,《敢死隊》的膠片、數字拷貝花費約620萬元,以2.16億元票房分賬計算,《敢死隊》除掉成本賺了約6400萬元。這個利潤對2010年的中國電影市場來說是“可怕”的,因為當年能排進票房前20位的影片,大部分票房也就在1~1.5億元之間。
《敢死隊》之后,過去不那么在意批片市場的大影視公司也開始涌進來,再加上更多聞風而至的中小民營電影公司,海外電影市場的版權費暴漲。美國電影市場(AFM)是全球最大的電影交易地,中國很多批片從那里買回來,滕軍回憶說:“2006、2007年那時候我們去,才幾個中國人,《敢死隊》上映后的2011~2012年再去,一問美國賣家,說全賣完了,被中國人打包全買走了。版權費的變化就像坐過山車一樣。”
業內資深人士透露,到了《敢死隊2》的時候,樂視花了800萬美元買版權,這部影片最終在國內獲得3.3億元的票房。從第一部到第二部僅兩年,票房增幅53%,版權費卻暴漲了15倍。而2010年以前的批片市場,平均一部片子的版權費也就十多萬美元,滕軍2007年做的一部批片《盜走達芬奇》,是相對冷門的波蘭電影,票房1733萬元賺了不少,滕軍告訴每經影視記者:“這部片子的版權費才幾萬美元。”
高昂的版權費,讓中小民營影視公司望而卻步,而一些不差錢的大影視公司也可能在批片上虧錢。業內人士告訴每經影視記者,2014年上映的《狂怒》版權費開談是180萬美元,“后來有更多公司爭奪,版權費炒到360萬美元,最終華誼兄弟以1100萬美元接盤,這其中包括500萬美元的版權費和全球分賬,但這個片子最終票房1.2億元左右,按分賬比例肯定虧了。”
票房5000萬的批片現在基本很難賺錢
版權費大幅升高了批片的成本,而對批片生意影響更大的是中影或華夏對批片策略的變化。業內資深人士透露,大概從2012年以后,掌控批片發行配額的中影或華夏要求與批片方“保底分賬”,而在此之前中影或華夏只對批片收取少量的管理費。“中影華夏以前主要靠分賬大片盈利,但2012年中美簽訂協議后,美方的分賬比例從13%提升到25%,中影華夏的利潤被壓縮很多,而因為《敢死隊》帶熱批片市場,中影華夏更多參與進來。”
參照中國電影票房分賬規定,一般批片商能從票房中分走37%,但現在這37%中有部分比例屬于中影或華夏。這個比例是多少?做批片生意的人都不愿意細說,但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一種意思:“能與中影華夏談保底分賬的批片,幾乎都是‘一片一議’,至于最終談成什么比例,取決于雙方談的情況。”
藝恩在2016年上半年進口片的研究報告中提到,保底分賬的批片,計提電影專項基金和稅率后,片商能分走一部影片總票房的25%,即上述37%中的65%。撰寫報告的分析師楊榮清告訴每經影視記者,25%的數據來源于走訪大的制片公司以及藝恩的數據庫,但并不是絕對的分賬比例標準,“比較有圈內資源的大制片公司,基本能分走25%,小的公司只能分走不到20%。”
2016年上半年批片平均單片票房同比有大幅增長,單片票房1.12億元,這也是從2007年至今批片票房表現驚艷的年份。按1.12億元計算,計提電影專項基金和稅率共計8.5%之后,能分賬的部分約為1.03億元,其中的37%即約3800萬元由片商與中影華夏分賬。大的制片公司最終能分走約2500萬元,這意味著要低于該價格引進,片商才能盈利。
但如今的批片版權費,因為對影片票房預期不同,從幾十萬美元到千萬美元不等,再加上影片的拷貝、宣發等費用,滕軍表示:“現在一般的影片拷貝、宣發等固定成本至少兩三百萬元,好的片子甚至上千萬,4000~5000萬元票房的批片基本都很難賺錢。”
業內資深人士告訴每經影視記者,批片商受到雙重擠壓,無論是跟海外談版權費,還是與中影華夏談分賬比例,都依賴電影行業的人脈資源,“從某種程度來說,人脈比錢更重要。有的公司有資本,但是才進來批片行業,版權費和分賬比例談的結果都不好說,很容易就不賺錢。”
配額少上映時間難定不懂行,好片也會砸手里
夾縫中生存,是批片商的現實。這幾年,博納、樂視、華誼等大公司都做一些批片,還有一些視頻網站也涌入進來,此外還有10年間不斷更迭變化的中小民營公司。談版權費和分賬比例已經是批片商必須具備的高級技能,但事實上批片商還要面臨更加無奈的現實——批片配額少,而審查和不確定的上映時間更是批片資深玩家也無法回避的風險。
據藝恩統計,2007~2015年平均每年上映批片30部。雖然具體到每年數量略有不同,但這對批片商來說仍是極少的配額。業內曾有文章將申請批片配額比喻為搖號買車買房,雖然批片行業競爭者的數量遠不及買車買房的人數,但批片行業的資深人士都承認,能拿到配額很難,“一些大的公司,幾乎每年都能拿到批片配額,那是仰仗在行業內的資源,小的公司也需要有多年積累的人脈。”
而好不容易拿到配額,批片商還要越過最后兩道閘門——審查和上映。進口片的審查尺度并不會比國產片寬松太多,對情色、敏感題材等因素都會有相應的限制。滕軍說:“這要懂行,熟悉中國電影審查制度,片子是否適合中國市場,買片的時候就要考慮。否則再好的片子也會砸在手里。”
審查通過后,批片商就要等待上映時間。與國產片有所不同,批片商沒有檔期決定權,片方申請,但檔期由電影局定。基本上,批片在國內上映的時間都晚于海外,因為檔期不好確定,批片也難以有策劃地進行宣發營銷。業內人士透露,一般來說,批片國內上映時間若與海外上映相距不遠,將獲得比較大的優勢,比如當年的《敢死隊》只比北美晚一周發行,“但也有不少片子,審查時間太長,有的甚至一年,不僅早沒了海外上映造成的熱度,而且有的盜版DVD都出現了,最后只有較低的票房。”
任何電影都想謀求好的檔期上映,但批片的檔期依賴片商與相關方面的人脈關系。今年8月上映的批片《他是龍》,永樂影業以幾十萬美元投資博得6000萬元票房,上映10天利潤近千萬。業內資深人士表示,這跟《他是龍》有好檔期不無關系,“永樂影業的老總,以前就在華夏主管進口片發行,他懂得怎么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