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24 08:31:33
每經編輯 李彪
上周五,國務院發布《關于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文件提出: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繼續提高;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等。
值得注意的是,《實施意見》提出了實施七大群體激勵計劃,具體對象包括:技能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基層干部隊伍和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體等。
國家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司長蒲宇飛介紹,從數量看,這七大群體大致覆蓋兩三億人口,帶動效應發揮后,可能拉動的人數將是幾倍。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實施意見》通過七大重點群體增收帶動城鄉居民增收,一方面轉變經濟驅動力;另一方面,通過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減少低收入群體,有利于達到縮小不合理收入差距的目標。
政策解讀:薪酬激勵計劃惠及七大群體
《實施意見》指出,到2020年,城鎮就業規模逐步擴大,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宏觀收入分配格局持續優化,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繼續提高;居民內部收入差距持續縮小,中等收入者比重上升。
激勵計劃采取多種激勵方式相結合、多條增收渠道相結合、促增收與降成本相結合、鼓勵創收致富與縮小收入差距相結合、積極而為與量力而行相結合的原則,瞄準技能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科技人員等增收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七大群體,推出差別化收入分配激勵政策。
為什么會挑出這七類群體進行重點激勵呢?對此,蒲宇飛介紹,就是要分群體施策,找準各自的重點,比如技能人才關鍵要實現技高者多得,新型職業農民關鍵是推進職業化,小微創業者關鍵是降低創業成本,科研人員關鍵是實現工資性收入、項目激勵、成果轉化獎勵等多重激勵,企業家關鍵是解決產權保護法治化,基層干部隊伍關鍵是完善工資制度,困難群體關鍵是提升人力資本。
蘇海南認為,之所以選擇這七大群體,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的考慮:經濟增長的驅動力由資源、資金和低人工成本等轉向創新,讓做大蛋糕的人分得與他們所作貢獻相匹配的報酬;同時,廣就業、社保托底、多渠道增收,讓低收入群體也能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縮小不合理收入差距、實現居民共同全面小康。
蒲宇飛說,激勵計劃針對的是七大群體,但面向的是廣大城鄉居民,聯通二者的關鍵是這七大群體的帶動引領能力。
除了薪酬激勵之外,對于重點人才,國家還將在其他領域給予支持。比如在技能人才激勵計劃中,國務院要求,營造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定期組織開展全國性或區域性技術大賽或崗位練兵,大力宣傳勞動模范、大國工匠和技術創新人才。鼓勵地方對重點領域緊缺的技術工人在大城市落戶、購租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予以支持。基層干部隊伍激勵計劃中指出,符合條件的鄉鎮公務員可以按規定納入當地住房保障范圍,為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醫務人員就近提供公租房保障。
案例分析:科研人員收入狀況將獲改善
“作為重點科研單位,我們的收入與社會其他行業相比正逐漸失去優勢,員工幸福指數不斷下降,面臨人才流失風險。國有科研單位是我國技術創新的主力軍,希望對重點科研單位合理測算工資總額,加大對科研單位支持力度,減少對經濟指標的考核,鼓勵創新試錯。使科研人員收入與任務壓力和創新發展需求相適應。”2016年9月13日,一位網友在中國政府網的“我向總理說句話”中這樣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建言。
本次在《實施意見》中,進一步將“科研人員激勵計劃”納入七大激勵計劃之一。文件指出,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激勵機制,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通過工資性收入、項目激勵、成果轉化獎勵等多重激勵引導科研人員潛心研究工作,激發科技創新熱情。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小魯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介紹,科技人員如果在民營企業,工資報酬是隨行就市的,工資收入偏低主要是指公辦單位的科技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關鍵領域的科研人員收入還是偏低的。
2015年12月,《人民日報》曾刊文指出,目前我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基本上實行三元工資體系,即:基本工資+崗位津貼+績效工資。基本工資這部分由國家下撥,微薄但較為固定,一般為一兩千元。另外兩部分則主要來自承接科研項目的工作收入。根據我國的科研經費管理辦法要求,縱向課題經費大多數只能用來購買儀器設備和支付材料費,以及支付項目組臨時人員的勞務費和專家咨詢費。正式的科研人員不允許從中支付工資、獎金和加班費。而能夠支出的勞務費比例很低,往往在10%——15%。
為了防止個別人員挪用和貪污科研經費,國家對科研經費管理也在逐步趨嚴。王小魯介紹,政府的科研課題,過去管得不嚴,很多課題成果質量不高,有些甚至是粗制濫造,但個人可以從中拿到很多收益。現在管得嚴了,在某種程度上會導致科研人員的基本收入下降,這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
回到開頭的問題。給這么多人漲了工資,物價會不會跟著漲上去呢?生活成本上升了,房價會不會跟著漲上去呢?怪不得最近房東想過來和我談談呢。
本文為|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歡迎轉發、群發給你的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