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互聯網理財用戶過億 財富管理正變得普惠

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31 00:28:24

財富管理,以前多是高凈值人群才需要的服務,如今在互聯網金融的驅動下,正變得普惠。有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網民規模達到1.01億。同時,互聯網金融風險事件頻發,給行業發展蒙上一層陰影。10月28日,在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6中國互聯網金融規范與發展高峰論壇”上,業內希望監管更加細化和明確化。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肖樂    

◎每經記者 肖樂

居民越來越強的理財意識,讓互聯網理財平臺的發展有了更強的驅動力。

在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6中國互聯網金融規范與發展高峰論壇”的圓桌討論上,平安財富寶總經理賈敏表示,平安財富寶已經實現了高端客戶100%的線上轉化。諾亞財富派創始人兼總裁黃俊鵬表示,在互聯網金融的大發展下,財富管理早已不再是一個話題,而是變成了一種剛需,不僅僅只是高凈值客戶的需求。銀湖網CEO姚愿認為,通過互聯網,互聯網理財平臺有更多的渠道接觸客戶,進行運營推廣,同時調整策略。

財富管理,以往總是被看作是高凈值人群才需要的服務,如今在互聯網金融的驅動下,正變得普惠。

互聯網讓財富管理變得普惠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網民規模達到1.01億,較2015年底增加用戶1113萬人,網民使用率為14.3%,同比增加1.3個百分點。隨著公眾理財觀念的深入以及互聯網技術的助推,互聯網理財市場的發展正呈現出平臺化、場景化、智能化等新趨勢。

財富管理,以往總是被人們看作是高凈值人群才需要的服務,而在互聯網金融的驅動下,正變得普惠。在黃俊鵬看來,在一個國家進入到中等富裕階段之后,公眾對財產性收入的管理必然有一個更大的需求,因此財富管理已是一種剛需。

“但財富管理并不是說簡單的買一個理財產品。”黃俊鵬表示,“像高凈值的客戶,需要有人坐下來跟你談,了解你的風險偏好、家庭特征等。在沒有互聯網之前,這種金融服務價格是非常高的,所以它只有高凈值客戶能夠享受到。”但是互聯網讓財富管理變得普惠。首先,互聯網能夠把一個復雜的金融產品用一種非常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現給用戶。其次,互聯網能夠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為用戶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資產配置計劃。

人工智能是諾亞財富派當前的投入重點,“我們目前比較看好的還是人工智能,我們認為人工智能在未來解決用戶的資產配置、財富管理這件事情上將會發生非常巨大的作用。”黃俊鵬說道。

與諾亞財富派定位為高潛力白領人群的財富管理平臺不同,平安財富寶仍然有較多的高端客戶,不過這個以往習慣于享受線下服務的群體也在互聯網化。“高端客戶,這是傳統意義上大家認為不會用線上服務的,我們已經實現了百分之百的線上的轉化。現在我們管理60萬的交易客戶,在我們這里的存續資產超過1300多億元。”賈敏說。

除了讓用戶有更多接觸金融,接觸財富管理的機會,互聯網金融也讓互聯網理財平臺有了更大的發展驅動力。姚愿表示,在產品端,平臺有了更多的渠道可以接觸客戶,包括PC、手機APP、微信等。在運營上,線上獲客的區域更廣,同時也有更多的渠道搜集到用戶反饋,進而驅動產品和運營策略的調整。

業內希望監管細化和明確化

互聯網金融越來越深入人心,一些風險事件也在爆發,各類問題平臺的出現,給P2P行業的發展蒙上了陰影。

賈敏給出了一組數據,“我們做了一些非官方的調查,2015年底至今,整個P2P理財平臺有1300多家出事了,涉及的資金超過1000億元,客戶超過200萬人,其中95%的涉險資金是出自線下理財公司,它們在‘互聯網+’這個浪潮下,披了一個P2P或者互聯網金融的外衣。”這種情況讓公眾對P2P行業產生了不好的印象,因此需要監管來降低行業風險,維護投資者利益。

黃俊鵬也認為,如果沒有監管,沒有辦法體現出平臺之間的優劣差異,容易形成劣幣驅逐良幣,“行業內還是有很多好的企業,但是因為出了一個典型的問題平臺,會導致社會對這個行業產生一些矯枉過正情況。新興的都不好嗎?肯定不是,怎么把好和不好分出來,監管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辦法。”

8月24日,銀監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業界稱之為最嚴政策,給行業上了最強的緊箍咒。

“這份暫行辦法是我看到最專業的一次,吸收了非常多專家和機構的建議。”姚愿表示,目前的監管也還有一些值得優化的地方。第一個問題是管理層人力資源與從業者人力資源是否匹配的問題,“監管機構最終把權力下方到地方金融辦,或者是地方金融局,有沒有足夠多的人才去執行這個辦法,能夠管得了這么多的從業者?”第二個是這個暫行辦法規定了很多細則,要如何去管?第三個是希望監管能夠把行業的一些問題分清楚,什么樣的機構是什么樣的問題,應該給予什么樣的方案,或者是調整期限,能夠從頭管到尾。這幾個方面是希望監管層能夠幫助這個行業健康發展,做出更多優化的方向。”

賈敏補充說,參與者的準入,控制產品的交易結構,對投資者的認證,資金存管以及對銷售過程的管控,這幾個方面是監管的核心邏輯,“還是有媽管比較好,因為給我出個明確的監管規定,我就知道該怎么做,最怕的就是要管不管,也沒有明確的管理辦法,不知道該往哪兒走,這是最可怕的。我們還是希望監管盡快把行業的很多管理辦法細化、明確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互聯網理財用戶過億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