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掌聲響起不如腳步踏起 全民健身4年后為體育產業打造3萬億市場

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01 01:14:06

剛起步的中國體育產業,在近兩年呈現出快速發展、風頭正勁的態勢,而這與2014年國務院出臺《意見》,確定“2020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的目標密切相關。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上周五(10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部署推動健身休閑產業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由此,冰雪、山地、水上、航空、汽摩等戶外運動成為推廣普及的運動之一。

剛起步的中國體育產業,在近兩年呈現出快速發展、風頭正勁的態勢,而這與2014年國務院出臺《意見》,確定“2020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的目標密切相關。

盡管體育產業前進的腳步在加快,但與“3萬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據統計,2014年全國體育及相關產業總規模13574.7億元,實現增加值4041億元;到2015年,產業總規模已達到約1.8萬億元,實現增加值4737億元。不過,產業增加值占當年GDP比重僅約為0.7%,遠低于同期美國的2.89%,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1%,這表明我國體育產業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可供挖掘。

在全民健身已上升到國家戰略的背景下,中國正致力于從奧運金牌大國向體育強國的轉變。而這一轉型能否成功,關鍵還不在出臺多少政策和規劃,而在于能否把電視機前為體育健兒加油吶喊的13億觀眾拉上跑道、拉上運動場館——只有把13億喝彩聲和掌聲,化作幾億人奔跑、跳躍的腳步聲,我們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全民體育素質,才能實現真正的強身健體。

在全民健身風口來襲之下,資本也加快了涌入體育產業的勢頭。近日,中國第一個由著名運動員命名的體育產業基金——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在河南設立。不過,與大眾參與體育運動的高漲熱情相比,體育場館等有限的資源仍制約著產業的發展。如何讓一些原先只有少數專業選手才能參與的運動項目真正走向大眾,如何讓市場參與資源的配置以滿足群眾需求,《每日經濟新聞》為此特別推出本組專訪策劃,分別請奧委會官員、體育場館協會人士、世界冠軍級運動員,從他們不同的視角談談各自眼中的體育產業,共尋行業發展之道。

中國奧委會副主席馮建中:體育產業既需要社會資本 又不能在熱門項目一哄而上

◎每經記者 張雯

按照今年5月公布的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的總規模將超過3萬億元。在當前的體育產業發展實踐中,體育與文化、旅游、醫療、養老、互聯網等領域的互動融合日益加深,隨著多項政策及改革部署的公布,體育產業機遇期“窗口”正在打開。而在資深體育人的眼里,體育產業的發展還將伴隨著一場針對各項短板的深切改革。

“短板包括缺教材、缺人才、品牌賽事不多、非職業體育競賽表演活動的組織管理還不規范,體育休閑健身活動的體育文化活動還沒有發育很好等。”中國奧委會副主席馮建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只有以高品質作保障,產品才能有生命力,但也不能讓社會資本一哄而上,大家都擠著去做同一件事情。

在體育事業面臨的機遇面前,應該如何構思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路徑?社會資本如何進入體育產業?冬奧會是否會刺激相關地方的經濟發展?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近日對馮建中進行了專訪。

冬奧有利于舉辦地經濟發展

NBD:您認為目前來看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可以在哪些領域進行深入挖掘?

馮建中:體育產業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發展空間巨大。從國家體育產業分類來看,我國目前把體育產業分為11大類,1120個小類。無論是大類或小類都有很多值得開發、拓展、提升的空間。

比如體育管理活動類的公共體育事務管理活動,體育社會組織管理活動等,目前還不能適應人民群眾的需要。再如,體育競賽表演活動當中的職業體育競賽表演,目前市場還差得很遠,品牌賽事不多。非職業體育競賽表演活動的組織管理也還不夠規范,體育休閑健身活動的體育文化活動還沒有發育很好。

從體育場館服務來看,消費者有著巨大的需求,而當前的市場卻難以滿足這種需求,還里面還有很大的空間去完善、開發。再比如:在體育中介服務方面,還很缺乏專業的人才和高水平的機構;體育培訓與教育還不能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體育傳媒與信息服務的出版與影視服務還比較滯后;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知名品牌不夠多;凡此種種,都需要去大力拓展,市場空間很大。

從理論研究來看,當前使用的教材還比較落后,研究與理論創新也不能適應發展要求。

NBD:您此前曾在一次發言中提及體育產業與縣域經濟的結合,是以冬奧會為例,您覺得體育產業能在哪些層面帶動當地縣域經濟的發展?

馮建中:縣域經濟在中國是很重要的課題,如果全國每一個縣的發展都健康、可持續,可以說全國經濟就會向好。

冬奧會在中國舉辦,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而在舉辦地這樣的效果就會更明顯。首先,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會大大增加,在體育場地建設方面會大大投入;其次,當地人們的體育觀念和參與體育的熱情也會得到大大的促進,受此帶動參與體育的消費就會上升;再次,在環境方面也會按照國際標準加大投入,由此發揮的作用也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另外,在制造業方面也會有一些冬季運動需要的器材裝備生產和進口;最后,在旅游方面以冬季滑雪等為項目的特色旅游,也會在當地形成時尚。

體育產業要走大眾之路

NBD:要發展產業,一定會產生資本進入,那么應該如何引導資本更好地參與進來?體育產業如何推動供給側改革?

馮建中:46號文(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下發之后,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要求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體育強國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社會各界反響非常強烈,民間資本也紛紛加大對體育產業的布局和投資,效果是明顯的。

資本有強烈的逐利性,處理不好,協調不好,產業發展就會走彎路。為此作為監管部門要做好規劃和規范,有序推進,防止一哄而上,畸形發展。比如高、中、低端的產品要比例適當,供應得當,要走大眾消費得起的路子。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體育產業的產品也要提高品質,增加花色,形成產業鏈條,滿足各方需求。

體育產業的發展一定要走自己的路,要在借鑒世界各國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中國自身的實際來做決策謀發展。無論是制定政策或者是產業鏈條的設計與開發,都走要自己的路。你的活動也好,品牌也好,服務也好,搞互聯網+也好,都要注意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

另外,我認為中國體育產業要走大眾化之路,要把高中低端的產業鏈考慮周全,要把系統設計好,做到全面覆蓋。除了市場要做得規范以外,各個層次產品要銜接有序、服務優良,而不能出現價格奇高,或者惡性循環。如果大家一哄而上之后形成惡性的競爭,不僅市場很慘烈,提供服務的效率也可能比較低下。

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高大上”的東西固然有人需要,但大部分老百姓考慮的主要還是中低端的需求,所以這個比例不能失調,失調就會出問題。

“鼓勵退役運動員創業”

NBD:目前,運動員創業的扶持政策開始在各地落地,請介紹一下扶持政策的背景與操作?您認為這當中蘊藏了哪些潛力可以激發體育產業的發展?

馮建中:運動員為國家體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為國家爭得了榮譽。在從事體育訓練期間影響了文化知識的學習。作為國家要對付出青春的運動員負責,在他們不當運動員的時候,選擇新職業的時候要(讓他們)有一定的其他技能,也鼓勵運動員創業,所以要制定一些創業政策,鼓勵運動員去走向社會,大膽創業。

這其中就會有一些潛在的因素激發體育產業的發展。比如運動員的運動技能是高水平的,他們可以去發揮自己的特長,傳授某一個體育項目的技能,各類各個項目的培訓就可以成為產業鏈條;運動員常年參加體育競賽,他們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對體育競賽與表演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組織各類的體育競賽與表演,這也可以成為體育產業的鏈條之一;運動員對體育器材比較熟悉,哪樣的體育器材更好用,有利于健身鍛煉,他們很專業,也可以經營體育服裝、器材,以自身的知識去推廣宣傳——總值退役的運動員同樣有很多方面的潛力可以激發,并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自己的助力。

在試點與政策方面,自2013年3月在廣州召開第二批退役運動員創業扶持試點工作啟動會以來,天津等12個省市體育局參加了退役運動員創業工作試點,截至2015年5月,試點工作已告一個段落。試點期間,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根據《退役運動員創業扶持基金試點施行辦法》,先后開展了創業培訓、創辦扶持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

目前,已經有天津、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福建、山東、湖北、廣東、四川、貴州、甘肅12個省市的體育局參加了試點,具體做法是對退役運動員(職業轉型過渡期的運動員)開展創業培訓,對每名受訓者按3200元給予資助,對退役運動員自主創辦經營實體進行扶持,給予經營實體社會保險2萬元、經營場所3萬元的資助。對于退役運動員自主創辦經營實體后接收其他退役運動員就業的,每接收一人,給予經營實體2萬元資助。對參加試點的經辦單位在為扶持退役運動員開展創業提供的開業指導、專家咨詢、宣傳推廣等工作,按每扶持一名退役運動員創業成功方法計算給予經辦單位0.5萬元的資助。

中國體育場館協會副理事長劉亞群:場租收50萬安保支百萬 全國大型場館約70%虧損\

◎每經記者 馮彪

“在國內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真不容易,場地租賃費才50萬元,但安保費用就要100多萬元。門票收入有限,還要發出很多贈票。”

談及我國體育產業,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中國體育場館協會副理事長劉亞群既對前景充滿信心,但言談中也不乏無奈。

在全民健身熱情日漸高漲的當下,國內辦大型比賽審批繁瑣、成本高的弊端也日益顯露。而在另一方面,我國大型體育場館又面臨著閑置率高的運營難題。

“未來10年,我國還要增加8億平方米的體育場館。目前全國滿足高水平賽事的體育場館大概有幾千個,估計有70%的場館是虧損的。但話又說回來,體育本身也具有公益屬性,不可能有太高盈利,需要公益性和經濟性相互協調。”在劉亞群看來,我國體育產業正從政府主導向更多的市場參與轉變,要破除當前體育場館運營的機制障礙,創新產業模式,我國體育產業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談賽事運營現狀:成本高、門檻多、收入低

NBD:體育產業被視為朝陽產業、新興產業,當前體育產業的行業情況如何?

劉亞群:當前體育產業市場確實很熱。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人均體育場地達到2平方米,這意味著未來我國還要建8億平方米的體育場地,因此未來市場前景非常光明。在新的形勢下,國家賦予了體育產業新的使命,比如調結構、穩增長、惠民生等。近兩年,體育產業市場發展很快,不少資本機構都進入體育領域,尋找新的產業機會,讓市場很快熱了起來。但目前來看,體育產業總體運營狀況并不算理想。

NBD:體育產業運營不理想,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劉亞群:以賽事運營來說,國內舉辦比賽成本高、門檻多、收入低。比如成本方面,在北京某知名體育場館,一場足球比賽場地租賃費才50萬元,但需要的安保費用就要100多萬元。一場賽事需要與公安、消防、市政、城管、廣電等很多部門協調,處處審批,導致辦賽成本極高。

而在收入方面,以國外職業賽事為例,電視轉播收入占了最高比重,遠高于門票和贊助收入。但是在國內,舉辦比賽基本上無法從電視轉播中獲得收入,為了能播出,我們甚至可能還要向電視臺逆向付費,因為能覆蓋觀眾的體育頻道資源太少。此外,體育消費觀念也需要培育,大眾買票觀看比賽的習慣并沒有完全形成,還要給相關部門大量贈送票,導致比賽門票收入有限。

目前大型體育場館數量增長很快,但是閑置率也較高。目前全國能滿足高水平賽事的體育場館大概有幾千個,估計有70%以上的場館是虧損的,既沒有經濟效益也沒有社會效益。不過,大型體育場館運營難題在國外也都存在。

當然,體育事業的公益屬性也很重要,它還承擔提高居民素質、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等任務,體育應是各級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的一部分。即使在體育市場化、產業化程度較高的發達國家,體育也不可能完全市場化,也不能全都以盈利為目標。

NBD:體育場館是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其閑置率高、虧損面大的原因是什么?

劉亞群:我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場館建設之初多是為了滿足某項賽事,在選址、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賽后運營。某地方政府就曾委托我們經營一個場館,根本沒有運營空間,運營改造資金就要2000多萬元。

另一方面是場館的管理體制問題。目前絕大多數場館還是事業單位的管理模式,即使近年一些地方也推出公司化管理模式,但仍是由國資或城投公司等出資設立,和事業單位管理模式差別并不大。在事業單位模式下,體育場館幾乎不會自主申辦賽事,也不會主動開發場館功能,更沒有進行體育營銷,大多是靠出租場地,場館不敢承擔市場風險;另外事業單位薪酬固定,員工沒有積極性去拓展市場、尋找項目。這種事業單位管理模式很像物業管理公司,缺乏積極性和能動性。

再有就是競賽體系的問題。目前,體育總局每年有將近1000個全國性比賽,如全國性錦標賽,這些比賽大多是以省市為單位參加,任務也是選拔、培養高水平的運動員,大眾參與機會很少。在現有競賽體系中,上層缺乏高水平的職業賽事,國內職業化水平較高的中超、CBA和國外仍有較大差距;下層缺乏公眾能夠參與的、特別是青少年參與的體育競賽。在發達國家,青少年基本上是天天有鍛煉,周周有比賽,但這方面在國內還很欠缺。

談產業發展方向:應當由專業公司企業化運營

NBD:體育場館運營難,目前有哪些破解之道?

劉亞群:目前來看,有三類場館運營得比較好。一是除了體育用途外,還能用于文娛活動的場館,像我國香港特區的紅磡體育館,每年有300天的使用率,但它主要用于文藝演出,用于體育的時間不到10%。二是職業賽事水平高的場館,像美國的NBA場館,每年高水平比賽數量較多。這兩類在我國目前還比較少。第三類就是體育主題的城市綜合體,它將休閑、娛樂、餐飲、培訓、醫療康復等功能結合起來,增加服務內容,拉長場館的產業鏈。

此外,場館建設之初要進行科學規劃定位,以運營為中心,充分考慮日常運營,努力打造集賽事、文化活動、訓練培訓、健身休閑,以及體育商業商務配套服務等功能一體的體育綜合體,形成體育產業集群。

根據國家大型體育場館改革創新的有關精神,我們也倡導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模式,體育場館由政府投資修建,所有權歸政府所有,可以將經營權交給專業的運營公司負責。運營公司同政府簽訂委托協議,承諾政府每年完成多少比賽、培訓、健身服務等公益性任務。運營公司依托場館,舉辦體育賽事活動,開展體育培訓,提供全民健身服務,進行專業運營,既充分發揮社會效益,也有良好的經濟效益,而不是像事業單位模式去管理場館設施。

目前這種專業化的運營公司也越來越多。據我了解,現在的新建場館,要政府批準設立一個事業單位來管理會比較難,專業公司運營將是主流,也符合國家事業單位改革的有關精神。

NBD:以前體育場館多由政府單獨投資,現在政策鼓勵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這種模式效果如何?

劉亞群:現在,三、四線城市投資一個體育中心通常需要十幾億元,而且體育設施的維修費用高,每10年大修一次的資金大約需要總投資的10%,全由政府投資埋單有困難。近兩年來,政府鼓勵社會資本通過PPP模式參與體育場館建設,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推進得并不理想。

一是投資收益不能保證。如“水立方”投資10億元,年收益僅幾百萬元,如果按照這一格局,即使不考慮維修費用,收回投資也要100多年時間。在很難收回投資的情況下,民間資本不可能長期投資,最終還是要由政府來回購,由政府來兜底。

二是受政策制約。場館用地都是政府劃撥,政府不可能向民間資本劃撥土地,參與PPP項目需要自有資本占到一定比例,這些都成為民間資本參與體育場館建設的門檻。

但是在一些小型場館方面,PPP是有效果的。在西部有一個項目,政府以很少的租金提供一塊土地,我們來負責其他投資,勉強能達到6%投資收益。但如果政府提高租金,項目就會虧損。

NBD:考慮到體育本身具有公益屬性,體育場館也是政府需要提供的公共產品之一。如何實現體育場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

劉亞群:實際上,某些體育賽事或場館直接看是不賺錢的,甚至還虧損,但是這些賽事的外部綜合效益是有的。比如帶動了當地旅游、餐飲、交通等行業的發展,還能打造城市名片。所以一些地方政府也有意愿進行投資。

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方面,我們也做了一些嘗試。我們在接手場館運營管理時,就向地方政府承諾,保證向公眾免費開放一定時間,舉辦免費的體育活動等,周邊缺乏體育設施的學校還可以免費使用場館。我們也通過自辦或自主承辦賽事活動實現盈利。我們考核管理團隊時,也會從公益性和經濟性兩方面綜合評分。當然,這些新的嘗試還有待實踐檢驗。總的來看,我國體育產業前景遠大,但破解一些制約因素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花樣滑冰世界冠軍佟健的創業樣本:不打破場地人才雙短缺 難以挖掘體育產業高附加值

每經記者 周程程

初見世界冠軍佟健,身著一套深灰色運動套裝的他,顯得活力十足。若不是知道他的運動生涯已經30余年,你可能會以為他只是一名20出頭的年輕小伙子。

在事業巔峰期,佟健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花樣滑冰運動的競技水平。他與搭檔龐清此前連續16年參加世界錦標賽,曾2次獲得世界冠軍。

當他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談論自己對體育產業的看法時,言談舉止間流露出多年被冰雪運動浸染的優雅。佟健直言,花樣滑冰能夠給人帶來內在的改變。

佟健與冬奧會頗有淵源。他不僅多次參加過冬奧會,還是2014年索契冬奧會中國代表團旗手。“自己究竟能為冰雪產業做出什么貢獻,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佟健對記者說。

2015年3月,在上海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結束之后,佟健退役。同年7月,佟健創辦的北京翼翔冰雪時尚文化公司正式成立。他開始了從運動員向創業者的轉型。

如今,在北京聯合張家口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背景下,“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大目標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現實基礎與政策支撐。冰雪產業已經成為中國體育產業的“引爆點”。

與此同時,資本看到冰雪產業的巨大潛力后,也在不斷地涌入。但多年的運動員生涯使佟健明白,場地少、優質人才少、冰雪文化向國際輸出少的現狀,是目前我國冰雪產業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也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10月26日,他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站在運動員同時也是創業者的角度,談了他眼中的冰雪產業的前景、機遇及挑戰。

●冰雪產業目前仍屬小眾

NBD:從運動員轉型成為一名創業者,這一轉變,你當初是如何考慮的?

佟健:我從小接觸花樣滑冰,到現在已經30多年,我確實非常喜歡花樣滑冰這個項目。但每個人都不可能當一輩子運動員,總會有走下賽場的一天,所以我選擇了這樣一個方向,開始與冰雪運動相關的創業,通過總結之前的經驗,來延續自己的花滑夢想。

以前做運動員時的夢想是在賽場上拿獎牌,現在的夢想是通過這30年的經驗積累,來服務這個行業。以前會參加國外的頂級商業演出,服務國外的團體,現在希望國內的這些項目也能夠做起來。

NBD:對比國外而言,國內的冰雪產業目前發展情況如何,是否還存在一定差距?

佟健:與國外相比,中國的冰雪產業發展還相對小眾。以花樣滑冰為例,有很多人都還不知道滑冰是什么。以前很多人都以為滑冰就是滾軸溜冰,特別是在南方,這種情況更多。所以,后來南方開設冰場的時候,經常有一類宣傳語寫的是“真冰場”。這也能夠體現出大眾對滑冰的理解還是一個較低的程度,也就更不知道花樣滑冰是一個怎樣的項目。

中國的冰場數量很少,現在全國有500多個雪場,但是冰場只有200多個。

隨著這些年的發展以及花滑項目的推廣,現在情況好一些了。這從商業冰場的建設速度不斷加快也可以看出。人們也意識到花樣滑冰是體育與高雅藝術的結合,很多商場都把它當做一個增加客流量的“發動機”,設置在整個商業綜合體里,以提升商場的調性。

我現在創辦的翼翔冰雪從去年8月開始,每個月都會開設公益課,目前已經做了20多場。我們提供場地、裝備、教練員等,讓體驗者能夠踏踏實實把自己的第一次冰雪體驗放在公益課上。從報名人數上可以看出,大家對這項冰雪運動的關注度也在提高。

第一次公益課的報名人數大概有40多人,到后來最多一次報名有幾千人。不過由于場地限制的原因,最終參與的人數是120人。

公益課也為我的企業提供了一定的市場轉化率。比如說有一個小孩,后來問我還記不記得他,他是某一次公益課來的,現在已經會跳“一周半”了,要展示給我看。

●需要盡快建立行業標準

NBD:您如何看冰雪產業的發展前景?

佟健:我認為冰雪產業的市場前景非常好。2022年冬奧會發展大勢之下,越來越多的資本對冰雪市場非常關注,接下來整個產業會有一個比較快速的發展。

以我比較了解的花樣滑冰為例,現在已經在花滑市場的企業就不少,將來可能會越來越多。有些公司是以前就有場館,現在才開始真正去思考運營的問題。比如有些公司以前是開冰場的,但是由于市場越來越透明,利潤越來越薄,僅靠開冰場盈利較為困難,于是就萌生了將現有場館資源更好利用起來的念頭。于是它進行轉型,請一些專業化程度高的人來運營,一些運營公司也就加入了進來。

還有一些企業之前就是行業相關方面的參與者,現在也在建場館想要進行運營。目前場館運營主要還是以培訓為主。在市場快速發展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缺少章法的發展狀態。

NBD:您剛才提到擔心行業會有一種缺少章法的發展狀態,目前是否有一個標準來進行約束?

佟健:在專業化方面,從訓練到達級,國家已有一套標準。但是,對更多的大眾參與者來說,主要是以娛樂為主。如何能夠使得他們不受傷害,同時又能從運動中獲得樂趣,這一塊的標準并不清晰。

有些培訓機構的教練,我從他們的一招一式上就可以看出不是專業出身,他自身的培訓技能也許都沒有通過認證,然后他就開始教授這個項目。現在許多俱樂部都是大教練教小教練,小教練教小孩,這純粹是為了能夠快速地商業化而選擇的一種培訓方式,培訓的質量也非常差。

由于培訓的不專業,很多家長送孩子去商業培訓機構學了三五年,卻發現他們孩子滑冰的動作和方式并不像電視上看到的專業運動員那樣。

有一個學了5年花樣滑冰的女孩,當我看到她在滑冰時,我只是看到一個人在冰上滑動,并沒有感受到她展現出了花樣滑冰真正的內涵。真正的花樣滑冰,是要在冰上展現美感、展現動作的協調變化、甚至包括言談舉止內在的變化。而我看到的只是一個人在冰上滑動。

現在的問題在于,要盡快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夠給市場帶來一些真正價值的標準。

●國內優質資源缺少產出渠道

NBD:您所說的為市場帶來真正價值的標準是什么,“真正價值”又指的是什么?

佟健: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培訓完之后,我們做的事能給整個冰雪產業帶來什么?我國整個行業還沒有真正的優質資源產出。

首要的問題就出現在培訓標準上。市場準入門檻較低,行業的優質人才少,真正能夠為這個市場提供有價值的培訓更是少之又少,這樣不專業的培訓結果,無法為形成優質資源打下基礎。

另一個問題是,即便接受完專業培訓的孩子,也沒有一個能夠展示的舞臺,一些優質的資源缺少了產出的渠道。

而國外在優質資源產出上,已經有了一些好的做法。以冰上劇為例,目前一些國家的冰上劇商業演出發展很快,拉長了整個冰雪產業的產業鏈條。中國目前冰上劇的發展還十分緩慢,多是邀請國外的表演團隊來表演。

花樣滑冰本身就是一個國際化的項目,而且在歐洲發達國家的體育產業中,非常具備領導力。一直以來,歐洲人都稱花樣滑冰是冬季運動項目中皇冠上的一顆明珠。并且,就中國文化與中國元素來說,結合花樣滑冰,是有資源輸出的基礎的。這是體育與藝術的結合,也恰恰是冰雪產業更有價值的東西。

目前,我們也在探索這方面的合作。在扎扎實實做好培訓的基礎上,將來也會做一些演出,讓參加培訓的孩子能夠參與表演,推動中國的冰上劇走向國際化。換句話說,只有專業度高,你才能把花樣滑冰真正的內在價值和一個高附加值的狀態挖掘出來。

演出的內容是能夠在國際商業市場保持良好狀態的關鍵。開始的時候我們也是請國外大牌編導為我們編排內容,漸漸地我們開始自己做內容。事實證明這樣的轉變是最有價值的。

我們希望能夠在2017年為市場呈現冰上劇,有自己知識產權的冰上劇節目,從此中國有自己品牌的冰上劇演出團體。

●希望政府支持場館建設

NBD:在您看來,目前市場還面臨怎樣的問題或者挑戰?

佟健:其實最關鍵的就是場地的數量。目前,冰場數量很少,全國冰場才有200多個。

冰雪產業的發展需要政策導向。尤其是冰雪產業大家還不太熟知,這更需要政策的扶持。希望政府能夠在體育用地的審批包括建設、場館的改造維護等方面給市場多一點支持。只有先具備了硬件條件,才有大眾化的可能性,才能使市場真正發展起來。

NBD:在您看好產業前景的同時,您認為冰雪產業會成為一個大眾項目嗎?

佟健:跑步、健身、打球,這些都是大眾項目,這取決于市場需求。與上述這些運動相比,我覺得冰雪產業一定會有一個分級的發展階段。冰雪項目對年齡、收入有一定要求。它的造價、維護等會不可避免地推高價格,并且現在資源很稀缺。我覺得,在2020年之前這項運動是偏小眾、偏高雅的。

但是,隨著冰場建設越來越多,包括出現政府的服務場地,資源會越來越多,人人都有享有冰雪運動的權利與機會,之后從事冰雪項目的人也會越來越多,肯定會向大眾化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上周五(10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部署推動健身休閑產業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由此,冰雪、山地、水上、航空、汽摩等戶外運動成為推廣普及的運動之一。 剛起步的中國體育產業,在近兩年呈現出快速發展、風頭正勁的態勢,而這與2014年國務院出臺《意見》,確定“2020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的目標密切相關。 盡管體育產業前進的腳步在加快,但與“3萬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據統計,2014年全國體育及相關產業總規模13574.7億元,實現增加值4041億元;到2015年,產業總規模已達到約1.8萬億元,實現增加值4737億元。不過,產業增加值占當年GDP比重僅約為0.7%,遠低于同期美國的2.89%,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1%,這表明我國體育產業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可供挖掘。 在全民健身已上升到國家戰略的背景下,中國正致力于從奧運金牌大國向體育強國的轉變。而這一轉型能否成功,關鍵還不在出臺多少政策和規劃,而在于能否把電視機前為體育健兒加油吶喊的13億觀眾拉上跑道、拉上運動場館——只有把13億喝彩聲和掌聲,化作幾億人奔跑、跳躍的腳步聲,我們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全民體育素質,才能實現真正的強身健體。 在全民健身風口來襲之下,資本也加快了涌入體育產業的勢頭。近日,中國第一個由著名運動員命名的體育產業基金——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在河南設立。不過,與大眾參與體育運動的高漲熱情相比,體育場館等有限的資源仍制約著產業的發展。如何讓一些原先只有少數專業選手才能參與的運動項目真正走向大眾,如何讓市場參與資源的配置以滿足群眾需求,《每日經濟新聞》為此特別推出本組專訪策劃,分別請奧委會官員、體育場館協會人士、世界冠軍級運動員,從他們不同的視角談談各自眼中的體育產業,共尋行業發展之道。 中國奧委會副主席馮建中:體育產業既需要社會資本又不能在熱門項目一哄而上 ◎每經記者張雯 按照今年5月公布的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的總規模將超過3萬億元。在當前的體育產業發展實踐中,體育與文化、旅游、醫療、養老、互聯網等領域的互動融合日益加深,隨著多項政策及改革部署的公布,體育產業機遇期“窗口”正在打開。而在資深體育人的眼里,體育產業的發展還將伴隨著一場針對各項短板的深切改革。 “短板包括缺教材、缺人才、品牌賽事不多、非職業體育競賽表演活動的組織管理還不規范,體育休閑健身活動的體育文化活動還沒有發育很好等。”中國奧委會副主席馮建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只有以高品質作保障,產品才能有生命力,但也不能讓社會資本一哄而上,大家都擠著去做同一件事情。 在體育事業面臨的機遇面前,應該如何構思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路徑?社會資本如何進入體育產業?冬奧會是否會刺激相關地方的經濟發展?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近日對馮建中進行了專訪。 冬奧有利于舉辦地經濟發展 NBD:您認為目前來看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可以在哪些領域進行深入挖掘? 馮建中:體育產業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發展空間巨大。從國家體育產業分類來看,我國目前把體育產業分為11大類,1120個小類。無論是大類或小類都有很多值得開發、拓展、提升的空間。 比如體育管理活動類的公共體育事務管理活動,體育社會組織管理活動等,目前還不能適應人民群眾的需要。再如,體育競賽表演活動當中的職業體育競賽表演,目前市場還差得很遠,品牌賽事不多。非職業體育競賽表演活動的組織管理也還不夠規范,體育休閑健身活動的體育文化活動還沒有發育很好。 從體育場館服務來看,消費者有著巨大的需求,而當前的市場卻難以滿足這種需求,還里面還有很大的空間去完善、開發。再比如:在體育中介服務方面,還很缺乏專業的人才和高水平的機構;體育培訓與教育還不能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體育傳媒與信息服務的出版與影視服務還比較滯后;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知名品牌不夠多;凡此種種,都需要去大力拓展,市場空間很大。 從理論研究來看,當前使用的教材還比較落后,研究與理論創新也不能適應發展要求。 NBD:您此前曾在一次發言中提及體育產業與縣域經濟的結合,是以冬奧會為例,您覺得體育產業能在哪些層面帶動當地縣域經濟的發展? 馮建中:縣域經濟在中國是很重要的課題,如果全國每一個縣的發展都健康、可持續,可以說全國經濟就會向好。 冬奧會在中國舉辦,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而在舉辦地這樣的效果就會更明顯。首先,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會大大增加,在體育場地建設方面會大大投入;其次,當地人們的體育觀念和參與體育的熱情也會得到大大的促進,受此帶動參與體育的消費就會上升;再次,在環境方面也會按照國際標準加大投入,由此發揮的作用也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另外,在制造業方面也會有一些冬季運動需要的器材裝備生產和進口;最后,在旅游方面以冬季滑雪等為項目的特色旅游,也會在當地形成時尚。 體育產業要走大眾之路 NBD:要發展產業,一定會產生資本進入,那么應該如何引導資本更好地參與進來?體育產業如何推動供給側改革? 馮建中:46號文(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下發之后,把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要求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體育強國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社會各界反響非常強烈,民間資本也紛紛加大對體育產業的布局和投資,效果是明顯的。 資本有強烈的逐利性,處理不好,協調不好,產業發展就會走彎路。為此作為監管部門要做好規劃和規范,有序推進,防止一哄而上,畸形發展。比如高、中、低端的產品要比例適當,供應得當,要走大眾消費得起的路子。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體育產業的產品也要提高品質,增加花色,形成產業鏈條,滿足各方需求。 體育產業的發展一定要走自己的路,要在借鑒世界各國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中國自身的實際來做決策謀發展。無論是制定政策或者是產業鏈條的設計與開發,都走要自己的路。你的活動也好,品牌也好,服務也好,搞互聯網+也好,都要注意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 另外,我認為中國體育產業要走大眾化之路,要把高中低端的產業鏈考慮周全,要把系統設計好,做到全面覆蓋。除了市場要做得規范以外,各個層次產品要銜接有序、服務優良,而不能出現價格奇高,或者惡性循環。如果大家一哄而上之后形成惡性的競爭,不僅市場很慘烈,提供服務的效率也可能比較低下。 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高大上”的東西固然有人需要,但大部分老百姓考慮的主要還是中低端的需求,所以這個比例不能失調,失調就會出問題。 “鼓勵退役運動員創業” NBD:目前,運動員創業的扶持政策開始在各地落地,請介紹一下扶持政策的背景與操作?您認為這當中蘊藏了哪些潛力可以激發體育產業的發展? 馮建中:運動員為國家體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為國家爭得了榮譽。在從事體育訓練期間影響了文化知識的學習。作為國家要對付出青春的運動員負責,在他們不當運動員的時候,選擇新職業的時候要(讓他們)有一定的其他技能,也鼓勵運動員創業,所以要制定一些創業政策,鼓勵運動員去走向社會,大膽創業。 這其中就會有一些潛在的因素激發體育產業的發展。比如運動員的運動技能是高水平的,他們可以去發揮自己的特長,傳授某一個體育項目的技能,各類各個項目的培訓就可以成為產業鏈條;運動員常年參加體育競賽,他們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對體育競賽與表演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組織各類的體育競賽與表演,這也可以成為體育產業的鏈條之一;運動員對體育器材比較熟悉,哪樣的體育器材更好用,有利于健身鍛煉,他們很專業,也可以經營體育服裝、器材,以自身的知識去推廣宣傳——總值退役的運動員同樣有很多方面的潛力可以激發,并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自己的助力。 在試點與政策方面,自2013年3月在廣州召開第二批退役運動員創業扶持試點工作啟動會以來,天津等12個省市體育局參加了退役運動員創業工作試點,截至2015年5月,試點工作已告一個段落。試點期間,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根據《退役運動員創業扶持基金試點施行辦法》,先后開展了創業培訓、創辦扶持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 目前,已經有天津、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福建、山東、湖北、廣東、四川、貴州、甘肅12個省市的體育局參加了試點,具體做法是對退役運動員(職業轉型過渡期的運動員)開展創業培訓,對每名受訓者按3200元給予資助,對退役運動員自主創辦經營實體進行扶持,給予經營實體社會保險2萬元、經營場所3萬元的資助。對于退役運動員自主創辦經營實體后接收其他退役運動員就業的,每接收一人,給予經營實體2萬元資助。對參加試點的經辦單位在為扶持退役運動員開展創業提供的開業指導、專家咨詢、宣傳推廣等工作,按每扶持一名退役運動員創業成功方法計算給予經辦單位0.5萬元的資助。 中國體育場館協會副理事長劉亞群:場租收50萬安保支百萬全國大型場館約70%虧損\ ◎每經記者馮彪 “在國內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真不容易,場地租賃費才50萬元,但安保費用就要100多萬元。門票收入有限,還要發出很多贈票。” 談及我國體育產業,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中國體育場館協會副理事長劉亞群既對前景充滿信心,但言談中也不乏無奈。 在全民健身熱情日漸高漲的當下,國內辦大型比賽審批繁瑣、成本高的弊端也日益顯露。而在另一方面,我國大型體育場館又面臨著閑置率高的運營難題。 “未來10年,我國還要增加8億平方米的體育場館。目前全國滿足高水平賽事的體育場館大概有幾千個,估計有70%的場館是虧損的。但話又說回來,體育本身也具有公益屬性,不可能有太高盈利,需要公益性和經濟性相互協調。”在劉亞群看來,我國體育產業正從政府主導向更多的市場參與轉變,要破除當前體育場館運營的機制障礙,創新產業模式,我國體育產業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談賽事運營現狀:成本高、門檻多、收入低 NBD:體育產業被視為朝陽產業、新興產業,當前體育產業的行業情況如何? 劉亞群:當前體育產業市場確實很熱。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人均體育場地達到2平方米,這意味著未來我國還要建8億平方米的體育場地,因此未來市場前景非常光明。在新的形勢下,國家賦予了體育產業新的使命,比如調結構、穩增長、惠民生等。近兩年,體育產業市場發展很快,不少資本機構都進入體育領域,尋找新的產業機會,讓市場很快熱了起來。但目前來看,體育產業總體運營狀況并不算理想。 NBD:體育產業運營不理想,有哪些具體表現呢? 劉亞群:以賽事運營來說,國內舉辦比賽成本高、門檻多、收入低。比如成本方面,在北京某知名體育場館,一場足球比賽場地租賃費才50萬元,但需要的安保費用就要100多萬元。一場賽事需要與公安、消防、市政、城管、廣電等很多部門協調,處處審批,導致辦賽成本極高。 而在收入方面,以國外職業賽事為例,電視轉播收入占了最高比重,遠高于門票和贊助收入。但是在國內,舉辦比賽基本上無法從電視轉播中獲得收入,為了能播出,我們甚至可能還要向電視臺逆向付費,因為能覆蓋觀眾的體育頻道資源太少。此外,體育消費觀念也需要培育,大眾買票觀看比賽的習慣并沒有完全形成,還要給相關部門大量贈送票,導致比賽門票收入有限。 目前大型體育場館數量增長很快,但是閑置率也較高。目前全國能滿足高水平賽事的體育場館大概有幾千個,估計有70%以上的場館是虧損的,既沒有經濟效益也沒有社會效益。不過,大型體育場館運營難題在國外也都存在。 當然,體育事業的公益屬性也很重要,它還承擔提高居民素質、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等任務,體育應是各級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的一部分。即使在體育市場化、產業化程度較高的發達國家,體育也不可能完全市場化,也不能全都以盈利為目標。 NBD:體育場館是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其閑置率高、虧損面大的原因是什么? 劉亞群:我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場館建設之初多是為了滿足某項賽事,在選址、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賽后運營。某地方政府就曾委托我們經營一個場館,根本沒有運營空間,運營改造資金就要2000多萬元。 另一方面是場館的管理體制問題。目前絕大多數場館還是事業單位的管理模式,即使近年一些地方也推出公司化管理模式,但仍是由國資或城投公司等出資設立,和事業單位管理模式差別并不大。在事業單位模式下,體育場館幾乎不會自主申辦賽事,也不會主動開發場館功能,更沒有進行體育營銷,大多是靠出租場地,場館不敢承擔市場風險;另外事業單位薪酬固定,員工沒有積極性去拓展市場、尋找項目。這種事業單位管理模式很像物業管理公司,缺乏積極性和能動性。 再有就是競賽體系的問題。目前,體育總局每年有將近1000個全國性比賽,如全國性錦標賽,這些比賽大多是以省市為單位參加,任務也是選拔、培養高水平的運動員,大眾參與機會很少。在現有競賽體系中,上層缺乏高水平的職業賽事,國內職業化水平較高的中超、CBA和國外仍有較大差距;下層缺乏公眾能夠參與的、特別是青少年參與的體育競賽。在發達國家,青少年基本上是天天有鍛煉,周周有比賽,但這方面在國內還很欠缺。 談產業發展方向:應當由專業公司企業化運營 NBD:體育場館運營難,目前有哪些破解之道? 劉亞群:目前來看,有三類場館運營得比較好。一是除了體育用途外,還能用于文娛活動的場館,像我國香港特區的紅磡體育館,每年有300天的使用率,但它主要用于文藝演出,用于體育的時間不到10%。二是職業賽事水平高的場館,像美國的NBA場館,每年高水平比賽數量較多。這兩類在我國目前還比較少。第三類就是體育主題的城市綜合體,它將休閑、娛樂、餐飲、培訓、醫療康復等功能結合起來,增加服務內容,拉長場館的產業鏈。 此外,場館建設之初要進行科學規劃定位,以運營為中心,充分考慮日常運營,努力打造集賽事、文化活動、訓練培訓、健身休閑,以及體育商業商務配套服務等功能一體的體育綜合體,形成體育產業集群。 根據國家大型體育場館改革創新的有關精神,我們也倡導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模式,體育場館由政府投資修建,所有權歸政府所有,可以將經營權交給專業的運營公司負責。運營公司同政府簽訂委托協議,承諾政府每年完成多少比賽、培訓、健身服務等公益性任務。運營公司依托場館,舉辦體育賽事活動,開展體育培訓,提供全民健身服務,進行專業運營,既充分發揮社會效益,也有良好的經濟效益,而不是像事業單位模式去管理場館設施。 目前這種專業化的運營公司也越來越多。據我了解,現在的新建場館,要政府批準設立一個事業單位來管理會比較難,專業公司運營將是主流,也符合國家事業單位改革的有關精神。 NBD:以前體育場館多由政府單獨投資,現在政策鼓勵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這種模式效果如何? 劉亞群:現在,三、四線城市投資一個體育中心通常需要十幾億元,而且體育設施的維修費用高,每10年大修一次的資金大約需要總投資的10%,全由政府投資埋單有困難。近兩年來,政府鼓勵社會資本通過PPP模式參與體育場館建設,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推進得并不理想。 一是投資收益不能保證。如“水立方”投資10億元,年收益僅幾百萬元,如果按照這一格局,即使不考慮維修費用,收回投資也要100多年時間。在很難收回投資的情況下,民間資本不可能長期投資,最終還是要由政府來回購,由政府來兜底。 二是受政策制約。場館用地都是政府劃撥,政府不可能向民間資本劃撥土地,參與PPP項目需要自有資本占到一定比例,這些都成為民間資本參與體育場館建設的門檻。 但是在一些小型場館方面,PPP是有效果的。在西部有一個項目,政府以很少的租金提供一塊土地,我們來負責其他投資,勉強能達到6%投資收益。但如果政府提高租金,項目就會虧損。 NBD:考慮到體育本身具有公益屬性,體育場館也是政府需要提供的公共產品之一。如何實現體育場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 劉亞群:實際上,某些體育賽事或場館直接看是不賺錢的,甚至還虧損,但是這些賽事的外部綜合效益是有的。比如帶動了當地旅游、餐飲、交通等行業的發展,還能打造城市名片。所以一些地方政府也有意愿進行投資。 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方面,我們也做了一些嘗試。我們在接手場館運營管理時,就向地方政府承諾,保證向公眾免費開放一定時間,舉辦免費的體育活動等,周邊缺乏體育設施的學校還可以免費使用場館。我們也通過自辦或自主承辦賽事活動實現盈利。我們考核管理團隊時,也會從公益性和經濟性兩方面綜合評分。當然,這些新的嘗試還有待實踐檢驗。總的來看,我國體育產業前景遠大,但破解一些制約因素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花樣滑冰世界冠軍佟健的創業樣本:不打破場地人才雙短缺難以挖掘體育產業高附加值 每經記者周程程 初見世界冠軍佟健,身著一套深灰色運動套裝的他,顯得活力十足。若不是知道他的運動生涯已經30余年,你可能會以為他只是一名20出頭的年輕小伙子。 在事業巔峰期,佟健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花樣滑冰運動的競技水平。他與搭檔龐清此前連續16年參加世界錦標賽,曾2次獲得世界冠軍。 當他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談論自己對體育產業的看法時,言談舉止間流露出多年被冰雪運動浸染的優雅。佟健直言,花樣滑冰能夠給人帶來內在的改變。 佟健與冬奧會頗有淵源。他不僅多次參加過冬奧會,還是2014年索契冬奧會中國代表團旗手。“自己究竟能為冰雪產業做出什么貢獻,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佟健對記者說。 2015年3月,在上海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結束之后,佟健退役。同年7月,佟健創辦的北京翼翔冰雪時尚文化公司正式成立。他開始了從運動員向創業者的轉型。 如今,在北京聯合張家口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背景下,“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大目標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現實基礎與政策支撐。冰雪產業已經成為中國體育產業的“引爆點”。 與此同時,資本看到冰雪產業的巨大潛力后,也在不斷地涌入。但多年的運動員生涯使佟健明白,場地少、優質人才少、冰雪文化向國際輸出少的現狀,是目前我國冰雪產業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也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10月26日,他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站在運動員同時也是創業者的角度,談了他眼中的冰雪產業的前景、機遇及挑戰。 ●冰雪產業目前仍屬小眾 NBD:從運動員轉型成為一名創業者,這一轉變,你當初是如何考慮的? 佟健:我從小接觸花樣滑冰,到現在已經30多年,我確實非常喜歡花樣滑冰這個項目。但每個人都不可能當一輩子運動員,總會有走下賽場的一天,所以我選擇了這樣一個方向,開始與冰雪運動相關的創業,通過總結之前的經驗,來延續自己的花滑夢想。 以前做運動員時的夢想是在賽場上拿獎牌,現在的夢想是通過這30年的經驗積累,來服務這個行業。以前會參加國外的頂級商業演出,服務國外的團體,現在希望國內的這些項目也能夠做起來。 NBD:對比國外而言,國內的冰雪產業目前發展情況如何,是否還存在一定差距? 佟健:與國外相比,中國的冰雪產業發展還相對小眾。以花樣滑冰為例,有很多人都還不知道滑冰是什么。以前很多人都以為滑冰就是滾軸溜冰,特別是在南方,這種情況更多。所以,后來南方開設冰場的時候,經常有一類宣傳語寫的是“真冰場”。這也能夠體現出大眾對滑冰的理解還是一個較低的程度,也就更不知道花樣滑冰是一個怎樣的項目。 中國的冰場數量很少,現在全國有500多個雪場,但是冰場只有200多個。 隨著這些年的發展以及花滑項目的推廣,現在情況好一些了。這從商業冰場的建設速度不斷加快也可以看出。人們也意識到花樣滑冰是體育與高雅藝術的結合,很多商場都把它當做一個增加客流量的“發動機”,設置在整個商業綜合體里,以提升商場的調性。 我現在創辦的翼翔冰雪從去年8月開始,每個月都會開設公益課,目前已經做了20多場。我們提供場地、裝備、教練員等,讓體驗者能夠踏踏實實把自己的第一次冰雪體驗放在公益課上。從報名人數上可以看出,大家對這項冰雪運動的關注度也在提高。 第一次公益課的報名人數大概有40多人,到后來最多一次報名有幾千人。不過由于場地限制的原因,最終參與的人數是120人。 公益課也為我的企業提供了一定的市場轉化率。比如說有一個小孩,后來問我還記不記得他,他是某一次公益課來的,現在已經會跳“一周半”了,要展示給我看。 ●需要盡快建立行業標準 NBD:您如何看冰雪產業的發展前景? 佟健:我認為冰雪產業的市場前景非常好。2022年冬奧會發展大勢之下,越來越多的資本對冰雪市場非常關注,接下來整個產業會有一個比較快速的發展。 以我比較了解的花樣滑冰為例,現在已經在花滑市場的企業就不少,將來可能會越來越多。有些公司是以前就有場館,現在才開始真正去思考運營的問題。比如有些公司以前是開冰場的,但是由于市場越來越透明,利潤越來越薄,僅靠開冰場盈利較為困難,于是就萌生了將現有場館資源更好利用起來的念頭。于是它進行轉型,請一些專業化程度高的人來運營,一些運營公司也就加入了進來。 還有一些企業之前就是行業相關方面的參與者,現在也在建場館想要進行運營。目前場館運營主要還是以培訓為主。在市場快速發展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缺少章法的發展狀態。 NBD:您剛才提到擔心行業會有一種缺少章法的發展狀態,目前是否有一個標準來進行約束? 佟健:在專業化方面,從訓練到達級,國家已有一套標準。但是,對更多的大眾參與者來說,主要是以娛樂為主。如何能夠使得他們不受傷害,同時又能從運動中獲得樂趣,這一塊的標準并不清晰。 有些培訓機構的教練,我從他們的一招一式上就可以看出不是專業出身,他自身的培訓技能也許都沒有通過認證,然后他就開始教授這個項目。現在許多俱樂部都是大教練教小教練,小教練教小孩,這純粹是為了能夠快速地商業化而選擇的一種培訓方式,培訓的質量也非常差。 由于培訓的不專業,很多家長送孩子去商業培訓機構學了三五年,卻發現他們孩子滑冰的動作和方式并不像電視上看到的專業運動員那樣。 有一個學了5年花樣滑冰的女孩,當我看到她在滑冰時,我只是看到一個人在冰上滑動,并沒有感受到她展現出了花樣滑冰真正的內涵。真正的花樣滑冰,是要在冰上展現美感、展現動作的協調變化、甚至包括言談舉止內在的變化。而我看到的只是一個人在冰上滑動。 現在的問題在于,要盡快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夠給市場帶來一些真正價值的標準。 ●國內優質資源缺少產出渠道 NBD:您所說的為市場帶來真正價值的標準是什么,“真正價值”又指的是什么? 佟健: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培訓完之后,我們做的事能給整個冰雪產業帶來什么?我國整個行業還沒有真正的優質資源產出。 首要的問題就出現在培訓標準上。市場準入門檻較低,行業的優質人才少,真正能夠為這個市場提供有價值的培訓更是少之又少,這樣不專業的培訓結果,無法為形成優質資源打下基礎。 另一個問題是,即便接受完專業培訓的孩子,也沒有一個能夠展示的舞臺,一些優質的資源缺少了產出的渠道。 而國外在優質資源產出上,已經有了一些好的做法。以冰上劇為例,目前一些國家的冰上劇商業演出發展很快,拉長了整個冰雪產業的產業鏈條。中國目前冰上劇的發展還十分緩慢,多是邀請國外的表演團隊來表演。 花樣滑冰本身就是一個國際化的項目,而且在歐洲發達國家的體育產業中,非常具備領導力。一直以來,歐洲人都稱花樣滑冰是冬季運動項目中皇冠上的一顆明珠。并且,就中國文化與中國元素來說,結合花樣滑冰,是有資源輸出的基礎的。這是體育與藝術的結合,也恰恰是冰雪產業更有價值的東西。 目前,我們也在探索這方面的合作。在扎扎實實做好培訓的基礎上,將來也會做一些演出,讓參加培訓的孩子能夠參與表演,推動中國的冰上劇走向國際化。換句話說,只有專業度高,你才能把花樣滑冰真正的內在價值和一個高附加值的狀態挖掘出來。 演出的內容是能夠在國際商業市場保持良好狀態的關鍵。開始的時候我們也是請國外大牌編導為我們編排內容,漸漸地我們開始自己做內容。事實證明這樣的轉變是最有價值的。 我們希望能夠在2017年為市場呈現冰上劇,有自己知識產權的冰上劇節目,從此中國有自己品牌的冰上劇演出團體。 ●希望政府支持場館建設 NBD:在您看來,目前市場還面臨怎樣的問題或者挑戰? 佟健:其實最關鍵的就是場地的數量。目前,冰場數量很少,全國冰場才有200多個。 冰雪產業的發展需要政策導向。尤其是冰雪產業大家還不太熟知,這更需要政策的扶持。希望政府能夠在體育用地的審批包括建設、場館的改造維護等方面給市場多一點支持。只有先具備了硬件條件,才有大眾化的可能性,才能使市場真正發展起來。 NBD:在您看好產業前景的同時,您認為冰雪產業會成為一個大眾項目嗎? 佟健:跑步、健身、打球,這些都是大眾項目,這取決于市場需求。與上述這些運動相比,我覺得冰雪產業一定會有一個分級的發展階段。冰雪項目對年齡、收入有一定要求。它的造價、維護等會不可避免地推高價格,并且現在資源很稀缺。我覺得,在2020年之前這項運動是偏小眾、偏高雅的。 但是,隨著冰場建設越來越多,包括出現政府的服務場地,資源會越來越多,人人都有享有冰雪運動的權利與機會,之后從事冰雪項目的人也會越來越多,肯定會向大眾化發展。
全民健身4年后為體育產業打造3萬億市場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