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07 11:47:24
在山東一位金融界人士看來,信托產業今年的表現并不突出,甚至出現下滑跡象,兗礦集團此時掛牌所持信托股權,可能更多從投資回報角度考慮。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彭斐
每經記者 彭斐
作為一家老牌煤企,兗礦集團早已對金融產業“虎視眈眈”。但在改制國有投資公司后,這個巨頭卻要從央企掛帥的信托公司中撤離。
日前,兗礦集團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發布掛牌公告,擬將其所持中誠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誠信托)10.18%股權公開轉讓,作價18.99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中誠信托前十大股東中,兗礦集團位列第三大股東。
對于掛牌原因,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兗礦集團人士并未言明,但該人士提及,這應該是集團在資本運作方面采取一個新的方式。
在山東一位金融界人士看來,信托產業今年的表現并不突出,甚至出現下滑跡象,兗礦集團此時掛牌所持信托股權,可能更多從投資回報角度考慮。
事實上,僅從財務報表的數據來看,中誠信托的業績難如人意。審計報告顯示,中誠信托今年前9個月實現凈利潤2.11億元,但僅相當于去年全年的12.65%。
掛牌轉讓中誠信托股權
11月3日,兗礦集團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發布掛牌公告,將其所持有的中誠信托全部股權作價18.99億元公開轉讓,掛牌期限截至11月30日。
公開信息顯示,中誠信托前身是成立于1995年的中煤信托投資有限公司,為財政部下屬企業,2010年增資擴股后,注冊資本增至24.57億元。
與初創時不同,中誠信托目前已不再是單一信托公司,旗下已擁有國都證券、嘉實基金、國都期貨等子公司,涉足證券、基金、信托和資產管理等金融業務。
掛牌信息顯示,中誠信托截至評估基準日(2015年12月31日)的凈資產為142.23億元,評估價值為184.54億元,評估增值為29.75%。
目前,中誠信托共有15名股東,其中大股東和二股東分別是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和神華集團旗下的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32.92%和20.3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兗礦集團入股中誠信托時間在2008年之前,為第三大股東,持股10.18%。在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后,兗礦集團將全身而退。
對于具體掛牌原因,兗礦集團并沒有提及。不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兗礦集團人士多次提及兗礦集團國有投資公司的身份。
來自山東多家媒體的信息顯示,2015年下半年,山東省第二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建工作啟動,兗礦集團正式改建國有投資公司。
在山東一位股權投資人士看來,國有投資公司的改建,要求國企完成從管資產到管資本的轉變,而投資回報將會被企業重點考量。
按照資產評估情況,兗礦集團轉讓所持中誠信托股權對應的評估值為18.78億元。而最終的掛牌價格則定為18.99億元,且要求受讓方一次性支付。
在一位股權投資人士看來,要求一次性支付,顯示兗礦轉讓股權的決心,但一次性支付的要求,也讓外界對兗礦集團的自身業務情況有了新的猜測。
探索資本運作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兗礦集團雖未言明轉讓原因,但從這家老牌煤企近年的布局看,將金融資產做大做強是其不變的初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兗礦集團早在2010年前后就設立財務公司,并入股中泰證券。而這家財務公司的發起股東中,中誠信托持股5%。
旗下上市平臺兗州煤業更是動作頻繁,曾在2011年和2014年分別投資鄒城建信村鎮銀行、齊魯銀行,今年4月又宣布以不超過19億元港幣的價格,認購浙商銀行4億股股權。
在今年山東省兩會期間,兗礦集團董事長李希勇曾透露,集團金融資產已達150億元,并初步形成了產融財團基本框架。
涉足金融領域,也讓兗礦集團嘗到了甜頭。《齊魯晚報》8月份報道顯示,在全國95%以上煤炭企業虧損、欠薪的情況下,兗礦集團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81億元,利稅33億元。
不過,今年2月份,在率隊到上海多家金融機構考察時,李希勇表示,兗礦集團也一直在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比如參與銀行、期貨、證券、信托等金融領域的投資,但總體比較零散,發展速度較為滯后,沒有形成大的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僅從財務報表的數據變化上來看,中誠信托近年來的業績表現確實難如人意,對比2015年全年,中誠信托今年前三季度業績下滑頗為明顯。
在11月3日的掛牌公告中,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中誠信托財務審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中誠信托實現營業收入15.57億元,凈利潤16.68億元。而今年前9個月,中誠信托實現營業收入4.11億元,凈利潤2.11億元,分別僅相當于去年全年的26.39%和12.65%,對比反差非常明顯。
前述股權投資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做強做大角度考量,或許更能解釋兗礦集團掛牌中誠信托股權的舉動,畢竟中誠信托今年業績波動明顯。
在轉讓這部分股權后,兗礦集團或許會有大動作。兗礦集團人士稱,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資本運作是今年工作的一個重點,在布點等方面,可能會有一些重要舉措推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