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15 00:59:45
在區塊鏈日趨火熱的背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內除了微眾銀行等少數金融機構推出了具體場景應用,其他真正落地的項目并不多。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施娜
◎每經記者 施娜
互聯網正悄然改變我們的生活,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技術以及互聯網金融等接踵而至。當區塊鏈成為業內討論的熱點之后,越來越多的傳統商業銀行以及互聯網金融平臺已經開始引入這一技術。而銀行和互金平臺對于區塊鏈技術擬應用場景各有側重,其中,銀行主要用于貸款的結算、清算等方面,而互金平臺則主要用于供應鏈金融、網貸存管、消費金融、渠道管理和征信等。
隨著今年初央行表態積極推進官方數字貨幣,區塊鏈技術正被國內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追逐。
10月18日,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指導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指出,金融服務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領域,由于它具有高可靠性、簡化流程、交易可追蹤、節約成本、減少錯誤以及改善數據質量等特質,使其具備重構金融業基礎架構的潛力,能夠解決支付、資管、證券、清算、結算、用戶身份識別等多領域的痛點。
在區塊鏈日趨火熱的背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內除了微眾銀行等少數金融機構推出了具體場景應用,其他真正落地的項目并不多。
為什么“看上去很美,落地卻很少”?銀行運用區塊鏈,能帶來怎樣的改變?區塊鏈是否適合所有場景?
金融機構熱情升溫
近日,浙商銀行消息稱,其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移動數字匯票平臺將于2017年1月上線。
據悉,該應用場景主要是商業采購活動,采購方經辦人在獲得授權后可在供貨方處采購貨品并以手機掃碼方式通過移動數字匯票進行貨款結算。這一結算產品和場景同時也適用于個人客戶。
浙商銀行信息科技部相關業務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同于同業對積分等領域的探索,移動數字匯票的應用屬于銀行業在核心業務領域的首次嘗試,以這種嘗試為基礎,有望檢驗區塊鏈技術對銀行核心業務的應用價值。
“這一模式一方面能夠激發同業參與移動數字匯票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在大型企業之間構建企業信用交換平臺的可能,能夠以平臺提供信任為基礎,在實力相當的商業實體之間構建銀行、企業信用的交換平臺,走出與原有的完全中心化的清算、結算不同的道路。”浙商銀行上述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
基于區塊鏈的前景,目前多家銀行已經開始布局。同時,各種研究機構、行業聯盟也是相繼成立。
近日,民生銀行正式宣布加入R3區塊鏈聯盟,成為繼中國平安、招商銀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之后,第4家加入R3的內地金融機構。
據了解,去年9月份,區塊鏈技術初創公司R3 CEV組織成立R3區塊鏈聯盟,目前聯盟成員幾乎遍布全球,包括摩根士丹利、富國銀行、高盛、匯豐銀行、荷蘭國際集團(ING)、花旗銀行等60多家國際大型金融機構。
落地項目緣何不多
不過,在區塊鏈日趨火爆的背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真正落地的項目并不多。
對此,負責浙商銀行移動數字匯票平臺開發的杭州趣鏈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現在市面上常見的技術,無論是以太坊還是Hyperledger(目前最主流的兩種底層平臺),如果要應用到金融領域,還需要較大的改造;其次,業務層面,雖然很多人在探索,但還是需要業務人員和技術專家一起探討貼合的應用場景。
“特別是以太坊,因其共識機制并不適合金融領域,且其很多功能是缺失的、性能是不足的。它1秒鐘只能處理一兩百筆甚至幾十筆交易,這種速度是無法滿足銀行需求的。”李偉稱。
據了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運用這兩種國外的底層平臺,則需要花大量時間與精力去改造。而浙商銀行移動數字匯票平臺采用的底層平臺則是趣鏈自主開發的Hyperchain。
“總體上,目前以太坊和Hyperledger,都還不是特別成熟,處于初級階段。我們完全有機會也有必要做一套國產自主可控區塊鏈底層平臺。”李偉說。
那么,區塊鏈在銀行業還可以有哪些應用?
李偉指出,“一定要找一個比較契合的場景,這個場景要具備三個要素:首先,一定是多方的,而不是說某一家內部做,因為這樣就不能發揮區塊鏈的最大的效能;第二,要有價值傳輸,簡單來說,跟錢、和有價值的東西打交道;第三,我們找不到一個共同的可信的第三方作為一個中介”。
李偉進一步指出,“只有這三個條件都滿足,才可以用區塊鏈,如果任一條件無法滿足,那么用區塊鏈,還是需要商榷的。”
真能降低銀行交易成本?
有觀點認為,比特幣背后的區塊鏈技術被設計用來廢除銀行的存在。但有趣的是,目前參與區塊鏈研究熱情最高的恰恰是銀行。
對此,李偉并不認為區塊鏈會取代銀行系統、顛覆銀行業,“區塊鏈并不是萬能的,什么東西都能用區塊鏈,這是一個誤區。區塊鏈有其適用的場景,如適合中低頻交易,但量化交易以及高頻交易就不適合了。”
此外,區塊鏈的應用,除了必要性,還有可行性。
舉個例子,如支付寶每秒鐘的交易是8萬筆,區塊鏈就不一定能承受得了,目前只能做到大概1萬筆左右。李偉說,“微秒、毫秒級別的,不需要用區塊鏈。做一個區塊鏈的應用取代支付寶,既不現實也沒有任何意義。”
那么,運用區塊鏈是否能為銀行降低交易成本呢?
李偉表示,目前來看,運用區塊鏈與否,交易成本不會有太大的區別。區塊鏈不是一個點的問題,而是一個面的問題。只有當未來網絡都打通之后,其規模效應才會顯現出來。這也是區塊鏈目前有人追捧的一個原因。
此外,李偉指出,未來,不只是銀行與銀行之間,銀行與券商、保險公司、信托公司之間也可以打通,當整個網絡形成之后,整個金融資產就可以很低成本的流動起來,市場也會變得更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