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22 00:28:02
11月18日,2016長三角中小企業投融資交易會暨中小企金融科技峰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拉開帷幕。長三角投融會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指導下,由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及新華網共同主辦,是中小企業投融資交易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投融會是目前國內唯一服務于中小企業投融資的全國性、專業性展會。
長三角投融會以“金融科技激發雙創活力”為主題,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張競強等領導出席會議,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等專家以及宜信公司等代表參與活動并發表主題演講。
“融資難”根源:中小微企業金融力缺失
2015年末,全國工商登記中小企業超過20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5400萬戶,在這個龐大的群體背后,卻有另外一個數字,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2.5年;而在美國與日本,平均壽命卻分別為8.2年和12.5年。追尋這一現象成因則會引出一個困擾學者、專家和中小微企業已久的問題——融資難。
中小企業相對大企業,在企業的金融需求方面存在差異,在整個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都是不同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正是基于它在整個生產經營方面和大企業的不同所帶來的。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資產抵押不足,企業財務管理不規范、成本高、制度不健全,這些都是企業金融力缺失的表現。”宜信旗下翼啟云服供應鏈金融首席創新官劉灝在發表名為《成就“小”企業的“大”生意》演講時預測,“企業的金融力將成就中小企業的下一個30年。”
在劉灝看來,中國企業或者企業家對研發、生產、管理、營銷等都已經非常熟悉,他們依靠在這些環節上的出色表現在過去30年獲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企業的金融力將成為中國企業下一輪競爭的核心競爭力,而這恰恰是當下中小微企業最薄弱的一環。
劉灝解釋,中小微企業沒有金融方面的專門部門、專業人才,又缺乏傳統金融機構要求的信用資產,整個企業的金融能力低下。他將金融力列為“五象限”:企業融資,企業投資,財務管理,金融創新,金融生態圈。他坦言,“對中小微企業來講雇傭專業人員來行使這些職能將大量增加成本。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小微企業最需要的是能夠從資金端到管理端提供整合金融服務的合作伙伴,提高整合金融能力。”
6月,工信部發布的《關于印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中也就金融服務做出明確要求。其中指出,推動金融市場發展,優化融資環境要求,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銀行等金融機構,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及普惠金融,推動互聯網金融規范有序發展。
宜信普惠實踐:提高中小微企業金融能力
普惠金融如何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宜信十周年之際,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在《普惠金融的中國實踐:技術驅動變革》白皮書發布會上提出:中國的普惠金融主要分三個階段,分別是信用獲取和建立、多樣化金融服務和能力建設三個進程。
宜信公司從前成立伊始就在中國開始了普惠金融的市場化探索,實際上在這十年里面積累了大量的金融領域的經驗,同時也形成了宜信在普惠金融領域三步走的戰略。
劉灝以翼啟云服為例介紹,第一階段,從最基礎的中小微企業信貸開始,解決基于供應鏈或者產業鏈上中小微企業信用獲取、信用建立和資金的獲取。通過監控企業的訂單流、庫存、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形成基于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征信和風控體系。
第二階段,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在翼啟云服現有供應鏈金融產品翼啟融、產業鏈金融產品商超貸、企業財務管理產品指尖報銷、橫跨企業資金端到財務管理端的現金羅盤及財務共享服務。
第三階段,提高中小微企業金融能力,輸出自身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積累和實踐,圍繞財務管理能力,整體提高企業的金融力。宜信本身就是一個10年間,從小微到中型到行業巨頭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適合中小微企業的金融資源、財務管理經驗和互聯網的技術,翼啟云服愿意分享出來,服務同樣有發展需求的中小微企業。
翼啟云服是宜信的普惠金融三步走戰略在企業端的一個最新實踐。“翼啟云服區別于圍繞電商封閉生態圈的模式,它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多方參與進來的目的只有一個,為客戶帶來更好的體驗。”劉灝在演講中透露。
日前,翼啟云服宣布與綜合旅游服務平臺真旅網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未來將在包括旅游行業供應鏈金融服務、消費金融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合力搭建旅游行業供應鏈新生態,進一步促進消費者完成旅游消費升級。在宜信公司副總裁兼翼啟云服總經理劉恬敏看來,“翼啟云服的商業模式正是以基于像真旅網這樣的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作為切入,去形成產業鏈金融服務的快速復制的能力。”
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來幫助企業的成長,來幫助提高企業的金融能力。這成為宜信10年發展過程中堅守的理念。“這一次我們在長三角地區,我們是攜整個的全產品線,包括我們在保險、征信,財務外包服務,在現金管理方面的,企業級的理財方面,還有企業級的其他的服務。”劉灝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