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人物

每經網首頁 > 商業人物 > 正文

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解讀半年報:彩電企業業績承壓是暫時現象

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25 15:39:10

“彩電產業是一個蒸蒸日上的朝陽產業,目前經營過程之中在綜合因素之下碰到一些經營上的壓力和困境,甚至于我認為這一次面板漲價同樣是一件有利有弊的事情。”11月24日下午,在創維數碼(00751,HK)舉行的2016/17財年中期業績解讀會上,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認為,面板漲價,最先受到壓力的肯定是互聯網品牌,同時面板漲價也是讓面板廠商獲得適當合理的利潤,對行業長期而言是一件利好。

每經編輯 吳瞬    

每經記者 吳瞬

2016年上半年開始,此前斷崖式下跌的液晶面板價格迅速回升,這令下游的整機品牌廠商承受重壓。

“彩電產業是一個蒸蒸日上的朝陽產業,目前經營過程之中在綜合因素之下碰到一些經營上的壓力和困境,甚至于我認為這一次面板漲價同樣是一件有利有弊的事情。”11月24日下午,在創維數碼(00751,HK)舉行的2016/17財年中期業績解讀會上,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認為,面板漲價,最先受到壓力的肯定是互聯網品牌,同時面板漲價也是讓面板廠商獲得適當合理的利潤,對行業長期而言是一件利好。

目前,伴隨著面板漲價,樂視方面在今年9月和11月兩次宣布漲價,互聯網電視品牌的低價模式備受市場考驗。不過,在楊東文看來,由面板漲價等綜合因素帶來的行業困境只是暫時的,長期來看彩電行業仍是朝陽產業。

價格戰對行業影響巨大

11月21日,樂視超級電視宣布漲價,部分產品上調100元,部分上調300元,原因是面板漲價已經超出了生態補貼能力。今年9月,樂視就曾公告稱,第4代樂視超級電視部分機型價格將在9月20日起上調100~200元。

不僅是互聯網品牌,傳統企業同樣備受面板漲價和價格戰的煎熬。一位傳統電視企業大佬向《每日經濟新聞》透露,今年上半年他們就已經感受到電視面板漲價帶來的經營壓力,因此在4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放棄了對價格戰的跟隨。

國內A股上市的4家彩電巨頭的2016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海信電器(600060,SH)2016年上半年電視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19.16億元,同比下降7.66%;深康佳A(000016,SZ)的彩電業務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3.68億元,同比下降8.07%;,TCL集團(000100,SZ)旗下的TCL 多媒體電子2016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119.7億元,同比下降1.63%;四川長虹(600839,SH)2016年上半年其電視產品實現營業收入62.41億元,同比下降20.51%。

創維數碼也公布了截至2016年9月30日止6個月的中期業績,其公告顯示,營業額202.91億港元,比去年增加3.8%;毛利41.7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7%。

創維方面認為,雖然彩電產品于中國大陸市場的平均售價持續下滑,且液晶電視面板價格上漲,但隨著產品結構不斷優化,高端產品如大屏幕、4K智能電視機的銷量占比持續增加,令毛利率保持穩定。

對于互聯網品牌新進入者對行業目前的影響,楊東文坦言,尤其最近一兩年新的競爭者加入,比如樂視、小米等互聯網電視品牌的加入,他們借助資本市場籌集了不少錢,采取了更加激進的方式進入這個市場,“當然對彩電行業有影響,這個影響體現在毛利、銷售價格都受到壓力,但也帶來了好處——推動了這個產業從功能電視機向智能電視機轉型的速度”。

行業經營承壓是暫時現象

此前,外界大多數都認為彩電行業其黃金增長期已經過去,市場趨于飽和;短期來看,面板漲價威力巨大。但楊東文表示,彩電行業一定是一個朝陽產業,目前增量不增利的現象或者說經營質量碰到很大承壓是一個暫時的現象,“綜合的因素導致現在的結果”。

“整個國家的彩電的需求受到抑制,經濟形式不好,這是很明顯的。還有人口紅利不像前幾年那么好,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了,所以目前的電視機都是在換代和增量市場。”楊東文認為,目前行業經營承壓一是受大環境影響,二是互聯網電視品牌低價競爭擠壓,三是前幾年的家電補貼后遺癥,“當時是為了促進彩電行業的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程上扭曲了這個市場變化的規律,提前釋放了產量,之后的這兩年大家就不買了,這肯定也是一個影響。”

雖然行業目前面臨諸多問題,但在楊東文看來“黑暗中看到了曙光”:首先是,新的顯示技術盡管各有各的爭議,但是已經在市場上開始進行推廣了,像當年有PTP、CRT、LCD這種新的顯示技術開始出現,可以讓產業上一個臺階;其次,毫無疑問電視機的轉型從純硬件轉向“軟+硬”轉型,給行業帶來極大的變化,“以我們創維為例,我們酷開平臺今年的后臺內容分成收入達到1億港幣的目標,上半年我們已經超過5000萬,今年要超過1個億應該是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了,肯定會超過。”

同時,楊東文表示:“海外市場是我們中國彩電品牌的一個機會,應該還有機會維持三五年的高速增長;而另一個則是智慧家庭或者說智能家居的推動,其中彩電屬于最中心的智能終端產品,包括智能家庭的后臺,再往后延伸就是智能小區,再往上就是智慧化的城市,這個空間是非常之大的。”

雖然看到了行業仍有增長的空間和動力,但未來挑戰同樣不少。奧維云網在一份報告中就指出,目前行業展現出了一個尷尬的現狀,一方面市場格局多變,利潤薄化,同時還面臨產能過剩問題;另一方面,價格戰中廠商疲憊,無奈還要跟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 彩電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