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27 18:05:32
11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1~10月份,工企利潤52567.7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比1~9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在工業企業效益向好的同時,國家統計局也分析指出,利潤增長結構不盡合理。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馮彪
每經記者 馮彪
11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1~10月份,工企利潤52567.7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比1~9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
在工業企業效益向好的同時,國家統計局也分析指出,利潤增長結構不盡合理。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工業效益處處長何平表示,傳統原材料制造業利潤增長較快,對整個工業利潤增長作用較大,而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利潤增速卻有所放緩。此外,利潤增長動力也過多依賴于價格的上漲。工業企業尚需多練內功,以提質促增效。
10月采礦業利潤大幅上漲
進入8月份,工業企業經營效益向好跡象明顯,工企利潤增速在1~8月、1~9月和1~10月連續三次保持在8%以上,并在10月份創下年內新高。
就10月單月來看,工企利潤增長有所加快,企業效益向好態勢進一步穩固。具體表現在,10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2%,漲幅比9月份上升1.1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工業效益處處長何平表示,這顯示國內工業品市場需求進一步回暖。同時,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06%,同比上升0.24個百分點,而企業財務費用同比下降4.5%,延續年初以來的下降趨勢。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梁婧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大部分工業行業利潤增速放緩甚至下滑之際,鋼鐵、煤炭等行業利潤增幅很明顯。隨著去產能、降成本效果繼續顯現,產品價格繼續回升,未來數月,工業企業利潤保持8%以上同比增速的趨勢不會改變。”
另外,采礦業1~10月的利潤總額仍然同比下降48.5%,但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采礦業利潤自今年9月扭轉了2013年10月份以來同比持續下降的走勢后,10月繼續大幅上漲。10月采礦業利潤同比增長86.6%,增幅比9月份加快56.3個百分點。
最近幾個月以來,鋼鐵、煤炭價格的快速上漲,無疑是推動采礦業利潤由降轉升的主要動力。
數據顯示,10月份,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同比新增利潤81.4億元,比9月份多增55.2億元;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同比新增利潤165.6億元,比9月份多增56.1億元;通用設備制造業同比新增利潤19.4億元,而9月份則同比減少28.6億元。以上三個行業合計拉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2.7個百分點。
瑞銀證券特約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分析,政府主導的去產能和限產措施、再加上之前價格下跌時企業停產去庫存,改善了煤炭及相關行業的供需平衡,煤炭和其他原材料價格因此大幅反彈。
汪濤表示,煤炭占我國初級能源消耗的比重高達三分之二,并且與其他行業存在廣泛緊密的聯系,因此估計工業產品價格回升與企業利潤上漲,受煤價上漲的直接和間接影響較明顯。
增長動力過多依賴于價格
在10月份工業利潤增速穩中有升的同時,國家統計局也分析指出當前工業企業面臨的不足。
何平表示,工企利潤增長結構不盡合理,傳統原材料制造業利潤增長較快,對整個工業利潤增長作用較大,而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利潤增速卻有所放緩。
他表示,初步測算,10月份,因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2%,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加約1205億元,因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0.9%,企業原材料成本增加約597億元,兩者相抵,利潤增加約608億元,比9月份多增約105億元。
以造紙行業為例,截至11月中下旬,國內已有約46家造紙企業上調原紙價格,價格上漲幅度為50元/噸~250元/噸。
廣發證券輕工造紙行業分析師申燁表示,紙價將持續看漲,行業盈利能力持續擴大,造紙行業盈利水平同比改善,繼續放大的核心原因是紙張價格逐步上漲與紙漿成本維持低位運行。
針對未來,汪濤給出了謹慎判斷,她分析說,限產政策、總需求企穩及全球油價復蘇推高了今年國內大宗商品和材料價格,這也推動今年工業企業利潤顯著好轉,但是如果沒有更多產能實際關閉,或總需求沒有出現更強勁的復蘇,企業利潤的強勁增長很難持續。
“從供給側看,決策層極為嚴格的限產措施也不太可能一直維持下去,近期相關產品價格大幅上漲最終會刺激企業增產。即使考慮到油價走高和人民幣匯率進一步震蕩的影響,我們仍預計部分原材料的供應緊張(尤其是煤炭)將會緩解、價格企穩或回落。”汪濤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17年企業要在新動能上下功夫,包括新的產能和新的動力機制,加快轉型升級。”
11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在提出通過抽查等方式確保鋼鐵、煤炭產能真去真退的同時也再次指出,要支持產鋼產煤地區將去產能與產業優化布局、轉型升級相結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