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微博向“刷榜”宣戰背后:幾萬元能上熱搜榜

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29 01:05:51

近日,微博“話題”官方賬號發布了《關于嚴厲打擊話題榜盜號刷榜行為的公告》,被披露的違規話題詞有數百個,以文娛內容居多。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娜    

每經記者 趙娜

明星消息的快速傳播,加上月活躍用戶的持續增長,一定程度上讓營銷公司甚至背后的黑色產業鏈把微博視為“肥肉”。

近日,微博“話題”官方賬號發布了《關于嚴厲打擊話題榜盜號刷榜行為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被披露的違規話題詞有數百個,以文娛內容居多。除了《大牌對王牌》《陳二狗的妖孽人生》等綜藝或影視作品被“點名”,更有一個主持人運作了19個話題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非常規手段的微博加粉、轉發、評論(即“吸轉評”)和刷榜等行為,加粉的價格直接和賬號(粉絲)質量掛鉤,便宜的“僵尸粉”花3元能買到500個,購買轉發或評論同樣依等級劃分價格。微博話題(小時榜)、熱門微博(小時榜)和微博熱搜(實時榜)等刷榜,前兩項報價幾千元,后一項的報價貴些在幾萬元左右。

獵豹移動安全專家李鐵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人為操作效率太低,黑產從業者往往有批量刷榜工具或者外掛。同時,多種原因都能引發盜號,其中一種可能是國內互聯網普遍存在的“撞庫”。如果“撞庫”,對微博這樣量級的平臺來講,被分享出來的賬號便是千萬級別。

獨立互聯網評論人洪波認為,如今微博已是粉絲聚集地,刷跟明星相關的榜自然就成了首選。同時,由于微博的優勢在于運營能力,并非是以技術為特點的公司,從對抗黑產的角度,微博在技術上較阿里、微信等相對偏弱。

數百文娛話題靠盜號刷榜奪眼球

11月22日,微博公布最新一季財報,2016年第三季度,其總營收同比增長49%至11.8億元。其中單季廣告收入首次超過10億元達到10.45億元,同比增長56%。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微博月活躍用戶為2.97億,同比增長34%。

從虧損到證明有商業化能力、月活躍用戶持續增長,一定程度上也給許多營銷公司甚至背后的黑色產業鏈放大了可乘之機。

近日,微博“話題”官方賬號發布《公告》稱,近期,站方通過用戶舉報發現了一批通過違規手段刷話題閱讀數,旨在沖擊熱門話題榜單的話題。其中甚至出現了使用被盜微博賬號發布相關話題內容的刷榜行為。為此,站方現將此類使用被盜微博賬號進行刷榜的話題及其主持人予以公布,并同時對主持人賬號實行禁言、禁關注措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公告》披露的違規話題詞有數百個,以文娛內容居多。比如,綜藝節目有《姐姐好餓》、《偶滴歌神啊》、《大牌對王牌》;劇集有《法醫秦明》、《陳二狗的妖孽人生》、《春風十里,不如你》;電影有《深海浩劫》、《追球者》。此外,多位演員、歌手的名字牽涉進相關話題詞,包括蔣勁夫、譚維維和袁姍姍等。

對此,洪波表示,現在娛樂明星把跟粉絲互動的主要場所放到了微博上,刷跟明星相關的榜,微博因為是粉絲聚集地自然成了首選。

“實際上刷榜多了也是對微博現在運營狀態的一種肯定。微博的收入肯定是以廣告為主,微博本質上是一個社交媒體,最匹配媒體的商業形式就是廣告。而且由于微博可以更準確地定位粉絲、用戶屬性,比方說你是誰的粉絲、你跟哪個話題的互動更密切,這個也讓他的廣告變得更加有價值一些。”

“因為經常能看到微博上有一些主題(話題)在被刷屏,你在搜相應的關鍵字的時候,發現大量的賬號發的內容是一樣的,我們當時就懷疑這些賬號其實是被別人控制的。”針對盜號刷榜,李鐵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稱。

他同時提到,前幾年被盜的微博賬號情況比現在還要嚴重,不過那個時候微博上的刷粉產業可能不太被人知道,做得也不如現在應用廣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微博現在上了跟手機的一些關聯,不再只是單純的依靠賬號、密碼,還需要實名、跟手機號關聯以及提供了更安全的掃碼登錄等。使用這幾種方式后,賬號被盜用的情況比以前有所改善。

針對微博賬號被盜號原因以及微博的防范應對措施,微博方面11月28日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首先從盜號現象產生的原因來看,賬號被盜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用戶的電腦或者手機被木馬侵入盜取密碼,也可能是黑客通過已經泄露的其他平臺的賬號密碼“撞庫”獲取微博賬號密碼等。微博方面也排查了相關發生盜號的原因,同時提醒用戶警惕盜號行為,并給出了具體的防范措施。

“例如在系統方面,微博有一套完善的反盜號風控體系,7*24小時檢測和發現用戶賬號安全問題。在產品機制方面,對于賬號在使用過程碰到的異常,通過push、私信、短信、郵件等多種方式給予提醒和安全操作引導。用戶的敏感數據,全部是100%加密存儲,并有嚴格的日常安全檢查機制。”

明星粉絲扎堆 話題榜成“營銷榜”?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市面上售賣的微博賬號來源,除了靠機器批量注冊后的倒賣,另一大渠道就是盜號。而相關供應商在商品介紹頁面或是回答購買咨詢時,對于賬號來源通常表述較模糊。

首先,關于微博加粉,價格直接和賬號(粉絲)質量掛鉤,主要指標有是否掉粉、是否會被屏蔽、是否定期更新微博、自帶粉絲數量,甚至是否是達人號等。其中,無頭像、無更新、無粉絲的“僵尸粉”,花3元能買到500個。

這樣的加粉是否會被屏蔽?《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企業營銷為由咨詢某供應商客服時被告知,“頂級粉”之類不會被屏蔽,簡單理解就是,價格貴的有保障。

其次,如果是購買轉發或評論,“高質量的短時間內不屏蔽,時間長了可能屏蔽部分”,所謂的質量同價格掛鉤,但不論價格多少,都是機器刷而非真人操作。比如,“高質量普通轉評”是8元100次、40元500次、75元1000次、740元10000次,由買家提供評論內容或者供應商使用隨機評論內容。如果需要供應商編寫有針對性的評論內容,每條評論追加0.4元。

值得注意的是,當記者表示想通過轉發評論刷榜后,前述客服回應,刷話題榜需要幾千元單買,但由于新浪的整頓,話題榜目前打造不了。

隨后,記者通過服務眾包平臺豬八戒網找到了另一家類似的供應商,其商品頁面顯示:微博榜單分為微博話題(小時榜)、熱門微博(小時榜)和微博熱搜(實時榜)三類。具體報價是:微博話題(小時榜)前20名1800元,前10名2300元,前5名3500元,前3名4500元,推榜需要提前建立好話題且主持人不能是藍V用戶(綜藝、電影、藝人類除外),未上榜不收費,存活時間在1小時左右;熱門微博(小時榜)和微博熱搜(實時榜)的收費方式與之類似,根據排名位置或頁數劃定價格。此外,微博熱搜(實時榜)的報價相對貴些,前50名在2萬元到4萬元。

而在淘寶上,一些供應商批發微博賬號時還會利用阿里旺旺自動發貨。有的明確提示,“新浪賬號一直嚴查,親們登陸賬號時,一個IP請不要超過4個到5個,否則必會有被封號風險”。

另一方面,微博官方統計的盜號刷榜名單顯示,部分主持人會運作多個話題詞,其中一個ID叫“圈二狗”的主持人負責多達19個話題詞。

“人為操作效率太低,他們往往都是有工具,有類似于微博的插件、非官網的批量刷榜工具或者外掛,一個工具可能會批量地錄入,讓很多個賬號同時刷進去發不同的話題,然后自動回復、評論,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李鐵軍提到,一旦有刷榜組織掌握了大量賬號在手里面,要做這些事情就會非常簡單。而針對盜號,各種手段都有可能,比如說微博的系統是否出現過安全漏洞然后被人抓到一些賬號,還有本來就在國內互聯網普遍存在的“撞庫”。如果“撞庫”,對微博這樣量級的平臺來講,被分享出來的賬號肯定是千萬級別。

這些賬號服務的下游公司是誰?據娛樂資本論報道,主要是數據公司,就是那些專門點贊、轉發和寫評論的公司,這些公司還充當著廣告公司、品牌公司,以及各種營銷公司供應商的角色,也是諸多影視公司打交道最多的一方。其援引一位電影營銷公司人員的說法稱,在電影整體宣傳費用中,互聯網的宣傳費用能占到40%,而微博的營銷占其中很大比例。“新浪微博的話題次數、熱搜次數,已經成為一項必備的采購項目。”

對上述情況,微博方面回應稱,“隨著微博用戶規模增長以及影響力的持續擴大,通過微博話題等產品進行內容傳播營銷已經成為常態,甚至成為行業營銷,節目內容IP影響力的衡量參考標準。我們希望聯合各界共同規范市場環境,一方面是確保用戶體驗,一方面打擊擾亂微博內容營銷秩序的違規行為,促使營銷效果和市場規模的不斷提升。”

盜號刷榜長期存在有求便有供

“想要號安全系數高,用得長久,請購號后回去掛下常用IP,發點小心情養養等級,不要隨便亂轉發評論發帶@或者帶敏感詞的原創,那個一向很容易被封號的。新手沒有養號經驗也容易封號。”這是記者在淘寶上看到的某些微博賬號賣家的“溫馨提示”。

不論賬號來源是否與盜號有關,買賣微博賬號總歸不夠光明正大。在淘寶上,有的賣家甚至會直白提示:“白號發硬廣秒封!轉評評論發博文帶鏈接,抽獎等都有可能封號!為防封號,親們購買后可小量測試用途,摸清新浪規則再大量操作賬號。”

另一方面,微博在前述打擊盜號刷榜行為的《公告》中,有一段這樣的表述:“主持人賬號如欲繼續使用該賬號,就請于2016年11月30日前,將刷榜所使用營銷公司渠道,以及產生相關服務費用的發票、溝通對話記錄等證據提供至站方郵箱以備核實,站方將酌情考慮解封事宜。”

對此,有觀點認為,微博收集營銷公司等信息也有出于官方廣告業務的考慮。對于這一說法,微博方面回應稱,“關于要求對方提供發票等素材,是為了更好地收集素材,對違規主體保留進一步移送司法機關追責的權利。”

“其實在微博發展早期,大家都知道微博沒有賺到錢,但是這上面有很多營銷大號他們是賺到錢了,這種狀況其實是微博不希望看到的。”洪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微博此舉表明其希望把一些營銷手段收到平臺上來,限制用戶直接利用自己的賬號去進行營銷活動,這種限制其實一直就有,只是現在可能變得更加明顯。

在洪波看來,技術層面,平臺作為防守一方永遠都是被動的,但是現在也可以通過采用更好的技術手段進行積極防御,這對平臺方的技術水平要求比較高。從這個角度來看,微博最大的優勢可能是他們的運營能力,因為微博并不是一個以技術為特點的公司。換言之,技術一直不是微博的強項,較阿里、微信等相對偏弱。

李鐵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微博官方檢測到哪些賬號可能存在著疑似的安全風險后,有可能會關閉一些賬號的功能。反之,如果運用工具刷榜的人檢測到自己的大量賬號被封禁了,肯定會想辦法去用別的賬號,因為有些賬號本來就是機器注冊的或者是未實名的,即使需要實名,黑產從業者也會想辦法去用一些偷來的身份證信息完成綁定。

“這種類似的產業鏈已經存在好多年了,不太可能一次的技術動作就把他們全部屏蔽出去,因為這個供求關系是一直存在的,有人愿意去買粉絲刷榜,那就有人去偷這種賬號。”李鐵軍直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