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06 00:47:30
世紀互聯私有化進程在今年6月已告終止。伴隨著最新一季財報的出爐,引人注目的除了史上最高的季度虧損額,還有“清華系”與“雷軍系”的持股變化。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財報不佳雖然會帶來股價的下跌,但對私有化收購方反而有利,這意味著可以用更少的錢買回更多的股份。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晶 凌建平 每經編輯 吳悅
每經記者 王晶 凌建平 每經編輯 吳悅
由于A股與境外資本市場存在較大的估值差異,中概股回歸一向是資本市場一個熱門的話題,也創造過不少股市“神話”,如巨人網絡借殼世紀游輪后一度飆漲的股價。因此,不少在境外上市的中國企業也把回歸A股當作目標,而回歸的第一步通常就是先完成在境外市場的私有化。
世紀互聯也是近兩年來發起過私有化要約的中概股企業之一,不過此次私有化進程在今年6月已告終止。伴隨著最新一季財報的出爐,引人注目的除了史上最高的季度虧損額,還有股東中“清華系”與“雷軍系”的持股變化。而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財報不佳雖然會帶來股價的下跌,但對私有化收購方反而有利,這意味著可以用更少的錢買回更多的股份。
可以肯定的是,中概股企業借殼重組所面臨的監管環境日趨嚴格,那些持續虧損的企業想要回歸A股,道路將更加崎嶇。
日前,世紀互聯(NASDAQ:VNET)發布了截至今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雖然公司的營業收入在上漲,但凈利潤卻虧損1.72億元,為近兩年來虧損最多的季度?!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咄ㄟ^梳理資料發現,這家老牌的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聯網數據中心)企業長期以來頻頻出現這種“叫好不叫座”的現象。對此,IDC業內專家表示,IDC是重資產,僅是租用、運營,無法覆蓋整體的運營成本,對于國內IDC公司來說,最大的沖擊來源于云計算市場的爆發,企業轉向云計算,其實對整體IDC來說是利空的。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雷軍系”以相當于以18美元每股(ADS)的價格購入世紀互聯的股份,而截至2016年12月2日,世紀互聯的股價已經跌至7.42美元每股(ADS),虧損和股價的下跌讓“雷軍系”受傷不輕。
不過,大隱基金前海晟達投資總監金銀松指出:“世紀互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雖然目前世紀互聯的私有化已經擱淺,但結合公司的發展來看,未來世紀互聯很有可能會重新發起私有化要約,而近期世紀互聯出現的虧損有可能是公司財務設計上的安排。”那么,世紀互聯頻頻出現虧損的背后到底是何種原因?《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帶寬價格下跌 營收上漲卻陷巨額虧損
世紀互聯Q3財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為9.68億元,與去年同期的9.24億元相比,增長4.8%;凈虧損為1.72億元,與去年同期凈虧損的0.58億元相比,虧損繼續擴大。世紀互聯解釋稱,公司旗下互聯網數據中心(IDC)、云服務和虛擬專用網絡(VPN)業務實現了同比增長,但由于整個行業的帶寬價格下跌以及競爭加劇,世紀互聯第三季度的管理式網絡服務的凈營收為1.40億元,而去年同期的凈營收則為2.28億元,該營收的下滑抵消了部分其他業務帶來的增長。
世紀互聯首席財務官王士連表示:“在核心業務增長表現改善的推動之下,我們在2016年第三季度中的總營收增長到了人民幣9.68億元。公司營收和調整后EBTI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均超出此前預期。截至2016年9月底,我們的整體機柜數量達到了26184個,其中72%都是自建機柜,這是因為我們正在繼續推進結構性轉變以增加自建數據中心。第三季度的機柜利用率達到了77.9%,高于第二季度的76.2%和去年同期的71.8%。托管客戶流失率在第三季度下降至0.96%,第二季度為1.06%。雖然競爭加劇帶來的定價環境仍舊頗具挑戰性,但我們認為公司所采取的重組措施已令我們走上了正軌,將可在未來加快營收增長和提高利潤率。”
世紀互聯主要提供托管及相關服務、管理式網絡服務、云服務、內容分發網絡服務、虛擬專用網絡(VPN)服務,以及高承載傳輸網絡服務、個人寬帶接入服務等。作為IDC行業的領導者,但世紀互聯近年來的財報卻并不理想。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二季度期間,公司共計發布了6次季報,其營業收入分別為8.6億元、8.67億元、9.24億元、9.83億元、8.62億元以及9.11億元;而對應季度的凈利潤除2015年第四季度外,全部為負數。從披露的財報上看,世紀互聯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于2015年第四季度達到近兩年來的“小高峰”,但隨后的2016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卻再次變臉,尤其是日前發布的2016第三季度財報,為近兩年虧損最多的一個季度。
不過,世紀互聯CEO張振清卻對公司第三季度的財報感到很驕傲,他在11月30日致員工的一封信中表示:“昨天我們發布了2016第三季度財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我們的業績保持了穩健增長,對此我深感驕傲。此外,在互聯網和商業不斷變化、融合的今天,在大數據、云計算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引擎的大背景下,我們看到了‘數據存儲能力’和‘價值流量’領域的爆發式市場機會,我們深信它們將成為影響IDC未來發展的兩大趨勢,而公司將以客戶為中心,專注IDC核心主業,并對組織配套全面調整。”
雖然張振清和王士連都表現出“滿意”的態度,但作為一家老牌的IDC企業,近年業績卻持續不給力難免令外界質疑。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IDC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個公司如果營收增長,但是凈利潤沒有增長,不考慮到公司刻意財務處理的話,只能說明收入覆蓋不了成本。IDC是重資產,僅是租用、運營,無法覆蓋整體的運營成本,對于國內IDC公司來說,最大的沖擊來源于云計算市場的爆發,企業轉向云計算,對整體IDC來說是利空的。為了不被市場淘汰,IDC企業必須轉型做云計算,目前國內A股做IDC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微利,并且也都開始做云了。
在企事錄創始人、云計算專業人士張廣彬看來,IDC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必須具備自己的機房或者帶寬資源,國內的IDC企業賺的主要是帶寬錢,不過,從長期來看,帶寬的價格肯定也會降低。此外,IDC業內人士也指出,世紀互聯在帶寬資源上沒有獨特優勢,并且自己的機房數不多,因此曾被稱為“二房東”,但光賣機柜位并不賺錢。往上發展,世紀互聯的云計算還沒做起來;往下發展,又沒有很多的機房。
事實上,早在世紀互聯赴美上市(2011年4月)之前,其財報也連續三年出現虧損,因此,業界稱其為“帶傷上市”。據世紀互聯招股書中的數據顯示,雖然公司的凈營收從2008年的2.4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10年的5.25億人民幣,但其對應的凈虧損也越來越大,從2008年虧損1795萬元增長到2010年虧損2.47億元,每股凈虧損3.39元。也就是說,3年的時間世紀互聯的凈虧損就擴大了13倍。
對此,很多股民提出了質疑,世紀互聯營業收入增長帶來的資金都去哪了?以及為何在A股上市的同類公司全部盈利,而世紀互聯卻持續虧損?關于公司業績方面遇到的質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多次致電世紀互聯方面,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世紀互聯的虧損拖累了金山軟件?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1月21日,金山軟件發布了第三季度的財報,財報顯示,公司該季度的收益為22.26億元,較上季度增長了26%,較上年同期增長了48%;經營利潤為2.65億元,較上季度增長209%,較去年同期增長310%。母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為1.4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8%。
從表面上看,金山軟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金山軟件2016年第三季度以及第二季度的其他虧損,凈額分別為1.17億元和9.60億元,而報表中對于虧損解釋的原因稱:“2016年第三季度主要是由于世紀互聯于本季度的市場價值持續下跌而計提的投資減值撥備所致;而2016年第二季度虧損乃主要由于分別就于迅雷及世紀互聯的投資賬面值作出減值撥備所致,因于迅雷及世紀互聯的投資市值重大或持久下跌低于成本所致。
對此,外界大多認為是世紀互聯“拖累了”金山軟件。不過,在金銀松看來:“這種拖累只是暫時的。雖然目前世紀互聯的私有化已經擱淺,但結合公司的發展來看,未來世紀互聯很有可能會重新發起私有化要約,而近期世紀互聯出現的虧損有可能是公司財務設計上的安排,因為虧損會導致股價下降,而股價下降將有利于讓買方集團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入更多的股票。”
對此,金山軟件投資者關系部的相關人員卻發表了另一種看法,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世紀互聯計提減值是一個正常的會計處理,因為世紀互聯現在的股價比當初金山軟件投資時跌了不少。此外,金山軟件對世紀互聯并不是財務上的投資,主要是業務上的合作,當時金山軟件有IDC方面的需求。”
事實上,金山軟件近年來一直在試圖由傳統軟件企業向新興移動互聯領域轉型,雷軍也曾公開表示,金山軟件未來將在移動互聯網業務和企業級云服務方面進行集中投入。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金山軟件和世紀互聯于2014年12月順利牽手,當時的金山軟件和小米共計向世紀互聯投資了2.22億美元。其中,金山軟件投資1.72億美元,占世紀互聯已發行普通股總數約12.68%,及占世紀互聯任何股東大會上投票權約22.67%。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世紀互聯的股價為18.82美元/股,而截至2016年12月2日,世紀互聯的股價已經跌至7.57美元/股,短短兩年的時間,公司股價跌幅為59.22%。
新聞背景
“清華系”PK“雷軍系”世紀互聯私有化擱淺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吳悅
世紀互聯最新財報的虧損之所以引人注目,除了股東名單中有金山和小米這樣的“雷軍系”投資者之外,可能也與其私有化進程及私有化背后的股權爭奪有關。
2015年6月10日,世紀互聯宣布董事會已經收到由公司執行董事長陳升、金山軟件(03888,HK)以及紫光集團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國際”)聯合發出的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三方(即買方集團)計劃以每股美國存托股(ADS)23美元,或每股普通股3.83美元的現金收購買家聯盟尚未持有的世紀互聯已發行普通股。但此后世紀互聯的私有化卻進展緩慢,直到一年后該私有化被宣布擱淺。2016年6月30日,世紀互聯公告稱,董事會收到買方集團的一封信函,表示買方集團將撤回在2015年6月10日發起的無約束力私有化要約,即時生效。
啟迪控股入局改變股權結構
事實上,針對此次私有化擱淺一事,市場上早有預測,其原因在于今年5月23日,世紀互聯宣布,已與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啟迪控股”)達成一項購股協議,啟迪控股將以每股美國存托股(ADS)16.27美元的價格購入世紀互聯新發行的的3199.69萬股A類普通股和1.11億股B類普通股,交易總金額為3.88億美元。該交易完成后,啟迪控股將擁有世紀互聯約21.4%的股權,并擁有51%的投票權。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啟迪控股的投資也改變了世紀互聯的控股結構。
截至2016年3月31日,執行董事長陳升持有世紀互聯的股票比例為7.6%,而其持有的投票權比例為30.4%;金山軟件持有世紀互聯的股票比例為10.9%,擁有20.2%的投票權;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小米”)持股比例為3.2%,投票權為10.2%。
值得注意的是,金山軟件和小米都屬于“雷軍系”,二者的董事長都是雷軍,因此,“雷軍系”合計持股世紀互聯14.1%,投票權為30.4%。也就是說,在啟迪控股進入世紀互聯之前,陳升和“雷軍系”是世紀互聯并列的控股股東,而隨著啟迪控股的加入,陳升和“雷軍系”的持股均被大幅攤薄并失去控股地位。
“清華系”近期資本動作頻現
現在問題來了,半路上突然殺出來并搶占“雷軍系”控股地位的啟迪控股又是誰呢?公開資料顯示,啟迪控股成立于2000年7月,前身是成立于1994年8月的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是一家依托清華大學設立的綜合性大型企業,負責清華科技園的發展、建設、運營、管理,公司旗下直接投資及控參股的企業有500多家。
在梳理資料的過程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啟迪控股是紫光股份(000938,SZ)的第一大股東。值得一提的是,紫光股份和參與世紀互聯私有化買方集團之一的紫光國際都是紫光集團旗下的公司,而紫光集團又是清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華控股”)旗下的企業之一。因此,無論是啟迪控股、紫光股份還是紫光國際,事實上都同屬于“清華系”。
除了世紀互聯外,“清華系”近期在資本市場展開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動作。例如:2015年4月,“清華系”斥資近70億元入主啟迪桑德(000826,SZ);2016年1月,清華控股通過內部資產劃轉的方式使得紫光股份重回紫光集團懷抱;6月,紫光國際擬以1.24億美元認購互聯網彩票龍頭500彩票網新發行的6350萬股普通股,該交易完成后,紫光國際將成為500彩票網的第一大股東。
華林證券私人業務部的一位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世紀互聯的控股地位上,‘雷軍系’和‘清華系’斗爭得比較厲害,但從目前的大股東來看,清華系贏了。其實世紀互聯是有投資價值的,相對A股來說,中概股的估值偏低,美股給中概股的評級也是比較低的,因此,未來公司的業績會有一個恢復性的增長。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世紀互聯短期內不會再次開啟私有化。中概股一般重回A股有兩種途徑,即IPO和借殼,IPO對企業的財務要求比較高,這方面對世紀互聯比較難,所以借殼的可能性會大一些,但現在借殼的政策也正在收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