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市場

每經網首頁 > 市場 > 正文

人民大學馬中:構建綠色金融體系 引導社會資本真正進入綠色產業

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10 12:25:48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認為,正是國內的環境低成本造成了其他方面的高成本。馬中指出,以能源資源為例,中國的自然資源價格普遍偏低,在這種情況下,不能指望固定資產設施投資能夠得到有效的資金投入,需要全面改革資源價格制度。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張壽林    

每經實習記者  張壽林

綠色發展理念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所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全球多位專家在報告其研究結果時指出,在經濟發展中融入綠色,能夠提升長期收益水平,不管對整個經濟、市場主體,還是消費者。因追求低成本而放棄綠色反而需要支付更高成本,得不償失。

129,在中國人民大重陽金融研究院舉行的“促進環境可持續性的基礎設施發展查塔姆&中國人民大學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一語中的:正是環境的低成本造成了其他方面的高成本。

正在建設的墨西哥城國際機場是全碳中和的建筑。研討期間,經合組織(OECD)高級政策分析師Matthieu CAHEN援引此案例指出,基礎設施的綠色程度與項目吸引性相關。全球基礎設施巴塞爾基金會首席執行官Hans-Peter EGLER進一步認為,把環境因素融合到項目中,可以幫助企業對沖風險,并會為其帶來其他收益。

觀點1:投入綠色成本能增加投資長期收益

綠色成本對于經濟發展,究竟是助力還是阻力。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不能想當然。

一些嘗試讓人們有機會看到新的可能。墨西哥城國際機場正在建設之中,將成為世界第三大機場。這項建設堅持全碳中和,也就是說,投入使用后,機場的碳排放將全部由自身吸收。機場使用光伏清潔能源,并規劃建立森林區域,吸收排放的碳,同時將降低周邊噪音也考慮在內,以達到較好的環保效果。

這一項目需要投入130億美元的建筑成本,墨西哥政府以及項目業主通過發行綠色債券融資。Matthieu CAHEN發現,項目優勢明顯,對投資者具有較好吸引力。

Hans-Peter EGLER指出,人們總認為,可持續的基礎設施項目因高成本而降低回報率,實際并非總是如此。這主要取決于設計。把社會和環境因素融合到項目中,可以幫助項目利益相關方對沖風險,還會為其帶來其他收益。“比如,在城市中心設計了濕地野生動物項目,在大片的濕地中,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奇珍異獸。”“我們開發出的基礎設施會帶來很多創收渠道,很多項目碰到困難是因為盈利點并不明顯。”

Hans-Peter EGLER表示,對于基礎設施項目,一些準則需要從一開始就考慮進來。有了這一前提,才會有后期的有效投資。比如赤道原則、氣侯變化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以及應災公約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充分考慮使用風險管理工具和收益分析工具。”

 “和我們一起合作的丹麥專家對歐洲投資銀行以往項目進行過總體評估,結果發現,項目中更多關注環境問題的,長期來說收益更好。”環保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環境金融咨詢服務中心副主任劉援指出,大家擔心環境問題會影響到投資效益,其實從長期來看,投入環境成本后回報更好。

觀點2:基礎設施產品應該盡量少補貼

在長期從事環境經濟學研究的馬中看來,正是國內的環境低成本造成了其他方面的高成本。

每年中國農業用水約3900億立方米,但不收費;工業用水每年約1400億立方米,生活用水每年約700億立方米,雖然收費,但工業和生活用水僅占全國用水量約1/3

即便如此,生活用水價格也偏低。以北京水價為例。密云水庫的水從長江引入。引入之前每噸(相當于1立方米)8元,分送到居民家庭后成本上升到10元,但北京市民用水價格為每噸4元,政府補貼了6元。

馬中指出,以能源資源為例,中國的自然資源價格普遍偏低,在這種情況下,不能指望固定資產設施投資能夠得到有效的資金投入,需要全面改革資源價格制度。

 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巡視員葉燕斐則指出,北京市的財政實力較好,可以大力補貼,但全國城市中很少有同等水平的財政實力。

“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夠想象,全國供水和排水的垃圾不可能有好的投入治理。”馬中說。

 葉燕斐進一步認為,基礎設施產品不應該有補貼或者盡量少補貼,才能產生持續收益,項目本身的現金流能夠覆蓋本金和利息,才有可能讓商業機構和商業銀行的錢源源不斷輸入。

他還指出,很多環境成本會轉嫁給消費者,消費者的個人行動比集體行動治理污染的成本要高得多。“比如空氣污染排污成本很低,我們都要買口罩,家里用清風機,辦公室用清風系統。”“北京市水價最高才4元,大家都需要喝水,但不喝自來水了,這個成本多高?”他認為,國家提高排放標準,整體的社會成本會更低。

馬中總結認為,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這樣能夠引導社會資本真正進入綠色產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人民大學馬中 構建綠色金融體系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