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13 14:57:58
12月11日,是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15年的日子,這個15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并不算長,但是對于中國來說,卻有著特殊的意義。在中國入世議定書簽訂時,其中第15條允許其他國家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做法,但議定書明確要求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5年后,即2016年12月11日終止這一做法。
每經編輯 王曉波
12月11日,是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15年的日子,這個15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并不算長,但是對于中國來說,卻有著特殊的意義。
在中國入世議定書簽訂時,其中第15條允許其他國家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做法,但議定書明確要求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5年后,即2016年12月11日終止這一做法。
然而時值中國入世15年,我們卻并未完全獲得彼時議定書已約定好的權益。
15年后,美歐日要反悔
據《參考消息》援引《華爾街日報》網站的一則報道稱,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需要個別國家對自己處理反傾銷和其他貿易案的方式進行調整,而奧巴馬政府并未做好這個準備。美國商務部長彭妮·普里茨克上月也表示,目前正進行對話,但改變協議的時機還不成熟。
而在歐盟方面,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尚未打算宣布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歐盟貿易委員塞西莉亞·馬爾姆斯特倫12月7日稱,歐盟沒有認可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正在改革上述計算體系。
繼美歐之后,日本經濟產業省也于12月8日宣布,繼續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并且日本將維持對不當傾銷征收高關稅的“反傾銷稅”機制。
美國、歐盟、日本對于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不認可的表態,暴露了他們借此延續“替代國”做法的企圖。何謂“替代國”?
所謂的替代國制度,是指針對來自于非市場經濟體的商品,在確定其正常價值時,不使用其出口國商品的實際成本,而選擇一個市場經濟第三國或進口國的同類相似商品價格,作為計算正常價值的方法,所被采用的市場經濟國家通常稱為“替代國”。
“替代國”做法的延續,無疑將導致中國遭遇長期的反傾銷。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指出,美國、歐盟都是對中國采取反傾銷措施最多的世貿組織成員之一。《上海證券報》在今年7月曾報道,中國已連續21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10年成為全球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今年以來,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救濟調查更如疾風驟雨般到來,平均每月超過10起,差不多三天一起。
美歐說話不算數,中國出手了
12月12日晚間,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國在世貿組織起訴美國、歐盟反傾銷“替代國”做法發表談話稱,2016年12月12日,中國就美國、歐盟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先后提出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正式啟動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此發表談話表示,隨著15年期限的到來,其他世貿組織成員應立即停止依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做法,這是所有世貿組織成員必須履行的國際義務。
12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商務部部長高虎城署名文章“堅決捍衛合法權利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文中提到,中方敦促所有世貿組織成員,重信守諾,遵守國際法準則,切實履行國際義務。對于個別成員不履行義務的行為,中國將堅定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保留采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同絕大多數世貿組織成員一道,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嚴肅性。
對于美歐日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做法,就連他們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巴里·博思沃斯接受采訪時表示: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5年來的經濟發展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美歐日不愿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是民粹主義政治促成的決定,違背了這些國家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所作的承諾,更不應以之為借口稱中國違反世貿組織規則而對中國征收懲罰性關稅。
瑞典倫德大學學者薩達特·布萊特尼認為: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始終積極履行自身責任,根據世貿組織相關規定深化改革,僅僅以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為例,中國的進步有目共睹,歐盟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行為“無理而蒼白”。審視歐盟貿易政策不難發現貿易保護主義色彩正日漸濃烈,南歐部分國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正是這種趨勢的體現。
入市15年,中國承擔起了自己的責任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一直積極承擔著自己的責任和義務。15年間,中國經濟獲得了巨大成功——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資國,世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
從GDP貢獻率看,2001年,中國實際GDP對全球貢獻率為0.53%,2015年,這一數字為24.8%;同時,中國對全球實際GDP增長率的拉動度也從0.03升至0.6個百分點。
如果一味尋求貿易保護以壓制中國經濟的發展,顯然也不利于全球經濟的持續增長。智利發展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主任李昀祚認為,目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再加上英國脫歐、美國大選等因素的后續影響,經濟和貿易形勢復雜。復雜形勢下,中國對世界經濟的推動作用更加凸顯,“中國是世界經濟版圖上的重要構成部分,少了中國,就少了非常重要的一環”。
2015年,歐盟、美國、東盟為中國前三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值分別為3.51萬億、3.47萬億和2.93萬億元。此外,據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披露的數據,澳大利亞、韓國、智利、日本、巴西、泰國、印尼則是出口業務最依賴中國的國家,長期的貿易保護不僅將讓歐盟、美國這樣的發達經濟體利益受損,也可能重創巴西、印尼等經濟欠發達國家的經濟,進而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打擊。
此外,貿易保護措施看似針對的是產品,然而,受到打擊的卻是涉案產品相關的整個行業,并進而影響到相關上下游產業的發展。歐盟、美國仍是中國貿易出口的大國,而一些受反傾銷調查影響的品類,其產品出口價格的提高將抬升全球物價水平,無論對進口國還是全球消費者來說也沒有任何好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