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13 16:26:17
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長姚余棟,在“國際一流城市論壇——新一線城市研討會”上提出了“梯型城鎮化理論”。姚余棟稱,現有一線城市限購和限制人口規模或是不得以之舉。只是限購不夠,還要擴充,應該增加一線城市數目,使區域分布更均衡。
“打造8個一線城市,能讓中國經濟再飛20年!”
12月13日,由中關村華夏經濟學基金會、每日經濟新聞主辦,每經智庫承辦的“國際一流城市論壇——新一線城市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的。研討會上,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長姚余棟提出了“梯型城鎮化理論”。他表示,中國應放棄“三角型”(一個首位城市),而應該走“梯型”(多個首位城市)城鎮化道路。通過發展八個一線城市,每個人口達2000萬,能確定首位城市人口規模,也有利于二三四線城市平衡發展。這樣形成共500個城市的系統,容納10億人口,讓城鎮化率達到70 %。
“增加一線城市數目,是既保證一線較充分供給又防房產泡沫風險的治本之策。”姚余棟稱,現有一線城市限購和限制人口規模或是不得以之舉。只是限購不夠,還要擴充,應該增加一線城市數目,使區域分布更均衡。
以下為姚余棟演講全文:
打造國際一流城市
——姚管梯型城鎮化理論
今天想跟大家匯報分享的是,我跟管清友總裁過去幾年一直在共同探討的這樣一個理論,大家看主標題叫“打造國際一流城市,副標題是梯型城鎮化理論。主要跟大家匯報四個方面。
第一,中國的超大城市。
第二,齊普夫定律:城市化與人口分布的規律。
第三,城鎮化與地產泡沫。
第四,中國城鎮化的選擇與前景。
以前研究城鎮化,似乎對泡沫這個風險考慮是不充分的,大家看國家新型城鎮化的規劃,這個已經頒布了,我們覺得這個規劃是非常好的,確實是考慮了很多方面,比較有前瞻性,而且比較有大局觀,主要強調的是增強中心城市幅射功能,比如說直轄市、省會城市,加快發展中小城市,重點發展小城鎮等。
那么,我們認為,中心城市或者是小城鎮,應該都可以追求一流城市。一流城市的概念是比較廣義的,包括一線城市、中心城市,也包括這里剛剛所說的中小城市,也有一些小城鎮,這都包括,但重點在一線。
那么這個規劃也說到了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結構,主要是按照統一規劃,形成一個新的建設,提高城鎮的利用效率,推動特大城市中心城區的部分功能化。規劃頒布以后,今年剛剛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幾大信號,其中很重要的一點,要加快研究建立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這里幾個定語,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都要達到。所以我和管清友總裁提出的“梯型模型”,可能是長效機制的一個參考,我們還做不到長效機制,只是一個參考。
那么中國的超大城市,大家看這次規劃中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把500萬以上人口作為一個特大城市,但是500萬大不大又成為一個問題,中國有9個超千萬城市。建國之初,50萬就是大城市了,前兩年調整為1000萬以上是超大城市,500萬以上是特大城市。這次頒布的規劃一個重要的標準,是把我們整個規劃往前提了,這是很大的一個事兒。包括超大、特大還有大城市,大城市是100萬到500萬,500萬到1000萬是特大,1000萬以上是超大。
到2015年底,我們國家城鎮人口7.7億,城鎮化率大約是56%。但是如果按戶籍才38%左右。應該說中國處于加速城鎮化的過程中,但是我們已經進入了中后期,城鎮化再有20年就基本結束了,因為我們的農村勞動力頂多才有2億人,年輕人可能也才有1億多,加起來才有3億人左右。全球來看,10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也越來越多,已經是36個,我們占了9個。包括上海,北京、武漢、廣州、重慶、成都,全球的超大城市,大家看雅加達、東京、卡拉奇、首爾、紐約、孟買、馬尼拉、墨西哥、新德里、新都、大阪等。
什么是城市化的規律?有沒有市場規律?大家看齊普夫定律:國際上有關城市規模的實證研究發現,如果一定區域內的所有城市按照人口規模大小排序,則城市規模與其位序成反比,即任何一個城市的位序與其人口規模的乘積等于一定區域內首位城市的人口規模。各國都是這樣的。所以搞城鎮化不能不遵守規律,不能我就不遵守,我就要搞小的。首先有個首位城市,這個定位很重要,首位城市定得1000萬人口,那么500萬人口的就是2個,250萬人口就是4個,是這樣一個個下來的,這是規律。至于說為什么現在經濟學沒搞清楚,中國也是這樣的,不要違背這個規律。
我跟管清友探討的梯形理論是對城市化動力源的補充,分布上我們都很認同的,就是中心城市幅射,發展中小城市,然后有特色的小鎮也發展,這都沒問題的,關鍵是從市場化角度一定要抓住大的。大的就把小的帶起來了,否則小的還不一定是什么樣子。
齊普夫法則的城市體系是“三角形”,我們為什么不是三角形,而一定要走梯狀呢?因為以前忽視了泡沫。齊普夫法則揭示了各國的城市化規律,但是未能考慮城鎮化過程的泡沫問題。之前的泡沫,大家看70年代有個波動,所以城市化過程中你是避免不了泡沫的。因為我們不知道什么是泡沫,所以我們往往避免不了,人類的無知在于我們不知道什么是泡沫,只有崩潰以后我們才能知道泡沫,而崩潰以后后果太嚴重了。我們承認不知道,但是如果是泡沫,我們以為不是泡沫,或者是他不是泡沫,我們以為是泡沫中,前者的風險更大,所以要防止泡沫,立足于防,而不是收拾這個泡沫,收拾的后果太嚴重了。
這是美國至今的城市房產市場波動,大家看是非常大的,以前城鎮化理論忽視了房地產巨大波動。波動以后會把銀行砸壞,經濟體系就不行,一下子十幾二十幾年就過去了,很漫長的復蘇。
日本也是大城市集聚,大家看東京的崛起,速度很快,已經占人口的接近20%,所以不要違背這個規律,。我們總是在小城鎮和大城鎮中搖擺,以前的學術界總是在搖擺,最后都是大的,搖擺不要違背規律。
年輕人去哪里?他去大城市更好,農民工去大城市更有工作,能打好幾份工作。但是特別大的城市又有泡沫,這就是我們說的一個創新的支柱,要考慮到一個金融問題。
我們所熟知的日本的皇宮一帶,可以把加州買下來 ,東京可以買下一半美國。我們現在的北上廣深四個城市買下一半美國是可以的。
我們要擔心房地產泡沫的風險,這種巨幅波動,二十年都緩不過來,日本停滯了二十年了。我們要這樣的后果嗎?完全追求市場化的大城市規律,你往往避免不了泡沫,你又不想違背這個規律,你又做不到,怎么辦?這就是搖擺模型。
所以我們提出城鎮化前景,支持大城市理論。大城市由于資金的發展,形成集聚效應,支持中小城鎮的發展,市場更均衡。在大城市和小城市道路中間,以前搖擺不定。搖擺不定導致我們將來還有二十年城鎮化就終結了。將來你不大不小,你就麻煩了。大的沒有弄好,小的也沒有弄好就麻煩了,將來怎么能行。
不是說大城市才能叫國際一流,小的也可以追求國際一流,要承載文化,記住鄉愁,總書記說要有鄉愁,所以不要搖擺了,要有一點定力,再不定力就來不及了,就老齡化了。終結了就不需要定力了。
所以我們覺得我們判斷不出房地產泡沫,房地產泡沫一定要以預防為主。供地不是辦法,上海現在房地產的庫存量就兩個月,面包粉比面包貴,你怎么辦?
擴大新一線城市,別弄四個,中國這么大的體量,整八個。八個是虛數,不是實數一定要八個,十個也行。
有理論預測,在2030年,全球城市十五個城市,按照GDP體量,十五個我們占九個,其中超過東京的有7個城市,我覺得我們中國將來就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在2030年的時候就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一定要敢于造就國際一流城市,這是我們今天想說的,一定要敢于打造國際一流城市。
所以我們認為一味強調大和小都不合適,過大有房地產泡沫風險,控制不住,過小就缺乏規模型,人口規模最好是2000萬到2500萬,如果不加限制將來有泡沫,限購也是不得以,很痛苦。因為你將來買房怎么辦,年輕人創業怎么辦,打工怎么辦。
這就是我們幾年一直在研究和探討的梯型城鎮化理論,先形成一個梯形。我們認為是符合國家的城鎮化戰略的,也是遵循市場規律的。借鑒城鎮化過程中實際人口增長,我們希望提供一個參考,想拋磚引玉。我們希望在新常態下,在中國城鎮化進入中后期的時候,在我們步入超老齡社會的時候——超老齡社會2035年就來了,還有二十年時間——在這二十年里,抓住城鎮化中后期的戰略機遇期,立足中國經濟體,超越美國經濟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把我們的城市做好,做出國際一流來。
做成國際一流的動能在哪里?國際一流城市指的是一線城市、二線、小鎮也算,都是可以國際一流的。動力是先做大的,先把一線做好,讓一線帶二線,二線帶小城鎮,這樣就好了,容易事半功倍,把握機會發揮我們的動能,我們覺得這個能取到一個比較好的效果,在某種可能的經濟意義上,能夠讓中國的經濟飛越20年,謝謝大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