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2016-12-15 17:56:32
今年以來,個別機構在資本市場上的激進投資引起廣泛關注。相關事件引發的資本與實體經濟如何實現良性互動的話題,值得深思。
資本市場的核心功能在于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籌措資金,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有效的資本市場能夠推動資源向優質企業集中,起到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從今年以來被舉牌的對象看,基本都是經營穩定、業績良好的優質企業,這也從一方面體現了資本的價值發現功能。
“應該說,在資本市場上,舉牌上市公司和股權收購是很正常的事,但凡事都要遵守規則。一些保險資金的做法已經超出了其風險管理的主要功能以及應遵循的長期投資理念。”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
資本增值的最終源泉來自實體經濟。資本報酬的分配源于實體經濟增長,投資標的估值提升也離不開被投資實體的實際經營情況。資本若不對實體報以敬意,一味充當“野蠻人”,采取短線炒作甚至影響企業正常運轉,將損害公司基本盈利能力,也不利于資本增值。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從歷史情況來看,資本市場泡沫破滅均是過度炒作的結果,歐洲最早的三大資本市場,都不約而同地因為過度投機和欺詐而遭遇了一場危機,分別是荷蘭的郁金香泡沫、英國的南海泡沫和法國的密西西比泡沫。”中投公司副總經理祁斌表示。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資本總是逐利的,要恪守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單憑資本的主觀自覺是不現實的,必須加強監管,完善相應的制度安排,抑制市場投機。“監管機構已經意識到經濟及金融發展的新形勢所帶來的新問題,需要及時提升監管能力,加強監管合作,實現對跨市場業務的全面監管。”趙錫軍說。
萬科集團總裁郁亮表示,中國經濟市場化改革走到今天,帶來了一些新問題,包括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的關系、物質資本和知識資本的關系,大股東意志和利益相關者權利的關系等。如何處理好這些關系,讓它們和諧相處、良性互動,判斷的標準應該是企業能夠持續健康發展,行業不斷發展進步,將包括股東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權益保護得更好。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基。要創造環境讓更多人愿意投資實業,從事實體經濟,堅決杜絕“辛辛苦苦幾十年做實業,不如搞幾天資本運作”的不合理現象出現,在全社會形成實干興邦的氛圍,大力振興實體經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