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財網 2017-01-03 22:48:41
俗話說,“社會關系就是生產力”。這個年代,人脈就是錢脈!但有的人,天天請客陪玩,呼朋喚友,一提借錢,全都失聯。有的人,是朋友圈的點贊狂人,微信紅包手氣王,但自己發條朋友圈,只有三條回復五個贊。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人脈,成功人士的人脈又從何而來?
俗話說,“社會關系就是生產力”。這個年代,人脈就是錢脈。
但有的人,天天請客陪玩,呼朋喚友,一提借錢,全都失聯。有的人,是朋友圈的點贊狂人,微信紅包手氣王,但自己發條朋友圈,只有三條回復五個贊。
交人脈是為啥?不就是為了關鍵時刻有人幫忙,空虛寂寞時刷刷存在感嘛。這些人交的都是無效人脈。除了燒錢又浪費精力,什么作用都沒有。
有效人脈是啥?可能是你的發小,長大出息了帶你飛;也可能是你的大學室友,失戀時陪你流淚陪你醉;也可能是你曾經談的客戶,創業時拉你入伙;甚至可能是你在地鐵上,掃碼關注的創業美眉,給你做媒,解決了你的婚姻大事。
有人說,30歲之后找工作還靠投簡歷,只能證明你是個Loser。著名社會學家MarkGranvetter曾做過一個有名的實驗,他找了100個人,這些人在各自的領域都小有建樹。
Granvetter教授問他們是怎么找到工作的,結果100個人中有54個是通過個人關系找到的,看廣告投簡歷,拿到工作的人還不到一半——這才叫有效人脈。
多個朋友多條路,但也不是隨便一個朋友就能帶你走上正道。為了避免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跑越偏,積累自己的有效人脈才是王道。
成功人士的人脈從何而來?
1999年,馬云召集了18羅漢,在自己家的客廳里成立了阿里巴巴。這18羅漢,可不是馬云滿大街貼招工小廣告找來的。
簡單介紹幾個經歷傳奇的:
蔡崇信,現任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
蔡崇信一直被外界稱作“馬云背后的男人”。
1999年,蔡崇信經朋友介紹認識了馬云,僅僅和馬云聊了4個小時,他就放棄了香港七十萬美元年薪的工作,千里迢迢來投奔馬云,每月只拿五百塊錢的薪水。
金建杭,現任阿里巴巴集團總裁。
金建杭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高材生,認識馬云時,他只是個報社記者,馬云曾是金建杭的采訪對象。
后來,他被馬云推薦到了外經貿部做網站主編,1999年春節后,金建杭做出了他人生中堪稱最成功的一次決定,跟隨馬云回到杭州創立阿里巴巴,成為媒體人逆襲的經典案例!
彭蕾,現任阿里小微金融集團首席執行官。
彭蕾曾經一度被認為是馬云的接班人,在馬云宣布卸任阿里巴巴集團CEO的時候,外界對于彭蕾接任阿里CEO的呼聲甚至大過陸兆禧。
彭蕾和馬云的淵源更是傳奇。1997年,彭蕾和馬云的另一位合伙人孫彤宇結婚,她的丈夫隨馬云創業,于是她作為隨軍家屬也從學校辭職入伙,沒想到如今的人氣身價比丈夫還高。
阿里十八羅漢中,絕大部分都不是馬云的親屬摯友,有一些甚至此前和馬云只有一面之緣,但最后卻成了馬云最信任的合作伙伴,成了阿里不可缺少的奠基石。
由此也可以看出,靠感情和義氣維持的人脈并不一定是的最佳的合作伙伴。廣泛布設自己的人際網絡,才有可能在關鍵時刻找到合適的人選。
什么樣的人脈才有用?
這里涉及到兩個概念——強關系、弱關系。
強關系,是指你們處于同一個圈子,比如一起工作、一起居住、一起娛樂,你們的相處時間較長,通常想法也傾向于相似。
弱關系,就是指你圈子以外的人,你認識、但不那么關心,可能是朋友的朋友,或者剛認識不久,你們的想法常常不同。
前面提到的Granovetter教授發現,真正有用的關系不是親朋好友這種經常見面的“強關系”,而是“弱關系”。也就是說大多數你真正用到的關系,是那些并不經常見面的人。
這種現象可以這樣解釋:整天跟你混在一起的這幫人,很可能干的事跟你差不多,想法必然也很接近,如果你不知道有一個致富或工作機會,他們又怎么會知道?只有“弱聯系”才有可能告訴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人脈的關鍵不在于你融入了哪個圈子,而在于你能接觸多少圈外的人。根據弱關系理論,一個人在社會上獲得機會的多少,與他的社交網絡結構很有關系。
如果你只跟親朋好友交往,或者認識的人都是與自己背景類似的人,那么你大概就不如那些三教九流什么人都認識的人機會多。
強關系決定社交深度,弱關系決定社交廣度。當你談人生談理想時,朋友就夠。但當你找人合作,了解信息時,弱關系才是最佳選擇。
如何搞定弱關系?
維持“強關系”靠情感,結交“弱關系”就要靠套路了。下面是幾個培養“弱關系”的方法,看看你能否做到。
1、跳出舒適區
對很多人來說,和陌生人交往都會有本能的抗拒心理,但若想走出自己的小圈子,你必須跳出自己的心理舒適區。
首先,你可以多讓自己的“強關系”對象,把自己帶入其他人際網絡的聚會或者活動。當然,“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如果你只是在聚會中坐在角落一言不發,也是沒有意義的。
第二,你可以做不同朋友圈之間的紐帶,介紹不相識的朋友認識。當別人互相之間的關系依賴你而連接,你就是圈子中的核心人物,他們也會更樂于幫你介紹他們的朋友。
第三,創造共同話題。現在精英人士的社交場景更加多樣化,不再局限于那些高不可攀的酒會峰會,像馬拉松,藝術展,健身房,背包自由行等等,都給所有人提供了平等的社交機會。
在這些社交場景中,你和精英人士因為志趣相投而聚到了一起,因此更容易找到共同話題,很自然地就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2、差異化定位
有些人,在自己不熟悉的圈子中會偽裝自己,展現自己并不具備的那一面,極力討好別人。其實,完全沒有必要。
事實上,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優勢不同,其在人際網絡當中的角色也是不同的,你需要有自己的差異化價值定位。
一般而言,人際網絡中會有四種角色:連接大家的“節點”、提供信息的“專家”、凝聚情感的“明星”、服務大家的“助理”。
如果你性格外向、興趣廣泛、為人包容,那么你適合做“節點”。如果你知識淵博、有社會資源、樂于分享,那么你適合做“專家”。如果你有人格魅力、口才不錯,那么適合做“明星”。如果你做事勤快又很熱心腸,那么適合做“助理”。
如果你不符合以上任何特點,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多看書、多經歷,來達到以上任何一個角色的要求。自己優秀,是一切與人相處的前提。
3、端正態度
既然弱關系更多的是用于找工作、商業合作、創業等等,那么你們在其中應該是平等的交流,而不是誰求誰的問題。
即便是面試,也應該是雙向選擇,更何況人際交往。有時候,在大牛面前,你越想表現得謙卑,反而適得其反。你不是自大狂,也別做腦殘粉。
4、用好技巧
第一,形象技巧。你要懂得,在不同的場合要選擇不同的形象裝扮,好的第一印象可以幫你在社交圈子里走得更順利。
第二,適當展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前面介紹過幾種社交定位,如果符合就要展現出來。另外,如果你是個風趣幽默的人,也不妨展現出來,這也是一種價值,人人都喜歡跟有趣的人交往。
第三,沒能力的時候秀潛力。有時候跟牛人相處,你的能力實在弱爆了,沒有什么可展現的。好吧,你可以暫時不具有價值,但可以有潛力。
事實上,越優秀的人越可以不帶功利心地幫助你。對資歷比你深很多的人來說,幫助年輕人實現自己的想法比獲得什么即時的價值要有意思的多。
5、不斷提高自己
能力達標才是發揮人脈價值的前提。當你真正積累了足夠多的人際網絡時,你最終會發現,自己的能力才是最關鍵的成功因素。你最大的瓶頸永遠是你自己,而不是人際網絡,不是機會,也不是環境。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別再沉迷于你的小圈子閑扯淡了,想辦法走進富人的圈子,你才能見識到這個世界到底該怎么玩。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