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04 17:43:43
“現在的網大就像3年前的網劇市場。越是大家覺得市場在洗牌、風險比較大的時候,我們越是該大舉進入,培育優質項目和人才。”陳偉泓說。
每經編輯 丁舟洋
同樣是“聲、光與故事”的內容產業,和百年電影工業比起來,作為只有兩年歷史的網絡大電影(簡稱網大),從誕生之初就一直伴隨著迷狂與困境。
一位號稱“爛片收割機”的影評人發朋友圈說:“看國產爛片已經不能滿足我了,我現在開始看網大”。資深電影從業者周鐵東也曾表示,如果說好片是佳釀,爛片是劣酒,網大就是工業酒精。而與“反對派”相對的是,仍有一批網大的堅定擁護者。他們中不僅有伴隨網大生而生的年輕公司,還有諸如愛奇藝、騰訊、阿里等財大氣粗的互聯網巨頭,以及慈文傳媒、華策影視等老牌A股影視公司。
只是,要想走出網大“低品質”的陰影,探索有生命力的付費機制……何其難也。站在新年的起點,這群革新者們來到了網大黎明前的黑暗期。2017年會是他們沖破黑暗迎來新生的一年嗎?
野蠻生長 背后很多尷尬
網上看影像,成為大家再熟悉不過的生活方式。視頻網站行業,也已形成了愛奇藝(百度旗下)、騰訊、優酷土豆(被阿里巴巴收購),和搜狐、樂視的“3+2”格局。激烈的競爭中,這幾家綜合性的視頻網站走上了“燒錢搶影視劇獨播版權”的道路,并且一邊抱怨這樣沒有出路一邊又繼續抬高影視劇價碼。
出路何在?興建自制內容和培養“會員制”付費模式兩條腿走路,已經成為視頻網站們的共識。針對網絡平臺播放的網絡劇、網絡綜藝、網大等網生內容也應運而生。并且在近3年,網劇、網絡綜藝的勁頭不輸衛視臺同類內容。
與之相對的,是遲遲沒有打開局面的網大。
“大概3年多前,我們提起了網大的商業模式。以前沒有網大這個概念,全是網絡微電影,從幾分鐘到30多分鐘。基本可以認為是一個大廣告,因為它唯一的商業化方式是做植入廣告。”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對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介紹道,“但這是不對的,網絡電影如果拍得更長,質量更高,應該有其收入支撐。”
“淘夢”就是網大的第一批掘金者。淘夢創始人、CEO陰超告訴記者,該公司出品的網大《道士出山》投資28萬元,“票房”收入1500萬元。“它告訴大家,網大是可以賺錢的。”但陰超也認為,這種奇跡再也不會發生了。隨著大量幾十萬元甚至幾萬元的低制作網大涌入,山寨低劣、打軟色情擦邊球的網大正在野蠻生長。
根據藝恩的數據,2015年~2016年上半年,網絡綜藝數量的增長率為87.3%,網絡自制劇增長率為5.3%,而網大增長率高達262.8%。但尷尬的是,網大雖然海量生產,可卻罕見能大規模進入受眾視野且引發社會關注的作品。
多位網大從業者對每經影視記者表示,2015年網大約有四成賺錢,到了2016年就只有一兩成。“網大將迎來爆發期,這句話喊了這么久,其實到現在都還沒真正到來。”
大浪淘沙 正規軍將到來
網大在經歷了2016年爆炸式的增長后,慢慢轉入大浪淘沙的白熱化競爭。不少人看到網大已經進入下半場,無快錢可撈,選擇了轉身離開。而一些大公司卻看好網大的模式優勢,要在2017年正式布局。
在慈文傳媒董事長馬中駿看來,發展了兩年多的網大,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部優質的“爆款”。“2014年,網絡劇投入產出不成比例,沒有人敢投資太多。我們跟騰訊一起做了高投入的《暗黑者》,一下就引發了專業團隊加入投資網劇行列。網劇的格調一下就提升了。”
“網大現在也缺一個爆款。一旦爆款呈現,有個標桿出來了,這個市場就會被撬動,更多專業團隊就會進入。”馬中駿在接受每經影視記者專訪時稱,隨著“正規軍們”的介入,網大的整體面貌也將煥然一新。
至于網大的風險,馬中駿認為內容行業的規律決定這個行業一定只有一成是賺錢的,九成虧損。“只是現在還比較粗放,常常是幾十萬元的投入,虧也就虧了。有的是一個企業要廣告費,需要植入一部網大里,用這個廣告費做一部網大、播了就行,預算很低。現在網大還沒有商業化,大公司沒有把它當成一個蛋糕正兒八經的競爭,都是小公司在玩。”
2016年12月,愛奇藝發布自制網絡電影戰略合作發布會,擬引入索尼影視、奧斯卡終生成就獎獲獎者等好萊塢資源合作出品網大,這被業界視為“正規軍來了”的信號。“對標美國的HBO。”是大型影視公司在進軍網大前紛紛立下的目標。
因出品過“爆款”網劇而在業內迅速崛起的新公司萬合天宜,也將在2017年發力網大。萬合天宜CFO陳偉泓告訴記者,2017對網大有兩個打算:做3個精品系列網大;同時扶持100位網大導演,從中發現好的,幫他們升級。
“現在的網大就像3年前的網劇市場。越是大家覺得市場在洗牌、風險比較大的時候,我們越是該大舉進入,培育優質項目和人才。”陳偉泓說。
模式隱憂 大IP+小鮮肉有風險
從網大的盈利模式來看,其和院線電影類似。視頻網站對網大一般采取“一次性買斷”或“票房分賬”的模式。付費會員免費看網大,但按照“分賬協議”觀眾在前臺點擊一次,網大出品方就可從視頻網站那里分到1.5元~3.5元不等的金額。
“目前,網大對視頻網站吸引新會員的貢獻力度不及網劇,但網大卻能提升視頻網站會員對內容的多次消費。”新片場創始人、CEO尹興良對每經影視記者說。
馬中駿覺得,在優質網大到來之際,視頻網站的付費模式也將被攪動并隨之改變。包月、包年的會員制只是付費的初級模式。未來一定會有按單次點擊付費觀看的網大、網劇,點播付費模式與會員制并存。并且只有品質最佳的內容,才有信心嘗試點播制。
長遠來看,走上正軌的網大生態還將給那些掙扎在院線市場上的文藝片、小眾類型片以生存空間。
“電影院是一個重資產行業,只能選少量的有賣相的商業大片,電影院才能賺錢。但小眾電影哪怕喜歡的人特別喜歡,質量特別高,仍沒法在一個重資產的渠道中取得高回報。因為它的用戶群太分散、太小眾了。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藝術影院也頂多一兩個。”龔宇分析道,“互聯網的低成本傳輸和查找觀看的特質,會讓小眾影片有更大的市場。”
說起制約網絡大電影未來發展的瓶頸與隱患。龔宇表示,“需要一些規則,讓健康、高質量的內容有更好回報,讓低俗內容滅絕或限制在很狹小的空間里。”
《老九門》《盜墓筆記》制片人白一驄則告訴記者:“網劇現在有一些大IP+小鮮肉模式,成功了。很多人會覺得這種模式沒風險,這樣一來網劇、網大也走上重金買IP改編權、和砸錢請明星的道路。但其實這是有風險的,風險在2017年會慢慢顯露出來。說這種話可能有點過分,因為我們本身就做了很多大IP+小鮮肉的作品。但我個人希望回歸文藝創作本身的這一天盡快到來。”
打擦邊球 部分網大出局
“網上網下導向管理‘一個標準、一把尺子’。”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局長、黨組書記,國家版權局局長聶辰席在2016年底的一場公開演講中,再次重申了監管層對網生內容的態度。
“辦視聽網站的不能一味追求點擊率,做節目的不能一味靠噱頭吸引受眾,堅決‘不讓廉價的笑聲、無底線的娛樂、無節操的垃圾淹沒我們的生活’。”聶辰席說。
不同于臺播電視劇和院線電影的“先審后播”,網劇和網大是視頻網站“自審自播”,這一政策無疑更為寬松。
從2015年起,監管層針對網生內容的政策頻頻出臺。執行力度也是顯而易見的,繼2016年初《太子妃升職記》《盜墓筆記》等現象級網劇被總局要求下架、整改后;另一批熱門網劇《余罪》《滅罪師》《暗黑者2》等也在2016年11月被下架,這些劇目均屬于近兩年備受追捧的懸疑推理、涉案類題材。
這些網劇的出品方都并非“小作坊”,大多是大型影視公司或視頻網站。目前,上述被下架網劇多已在刪改后重新上架。
與此同時,網大的監管也同樣在收緊。2016年11月4日,60多部網大從愛奇藝、樂視、騰訊等視頻網站全部下架。這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次針對網絡大電影進行的全面整治。
2016年12月19日,視頻網站又對網絡電影、網劇、網綜等網生內容提出登記備案的要求,并由視頻網站統一蓋章報送有關部門備案。
這也意味著,軟色情、硬暴力等網大內容將被鎖定,被判出局。
對于監管趨嚴,愛奇藝、慈文傳媒、新片場等多個知名網生內容公司的相關高管均向每經影視記者表示,“明晰規則,把靠打擦邊球博眼球的作品擋在外面,對于我們這些致力于深耕網大的公司來說是好事。這樣,制片方才敢于將重金打造的精品影片投向網絡,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良性生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