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 2017-01-17 16:12:41
2016年證券、銀行、保險、信托等機構未被獲批增量QDII額度。因此,借道滬港通、深港通開展境外投資,成為險資尋路破解“出?!敝i局的渠道。據悉,多家保險公司正在積極布局。
進入2017年,面臨市場的頻繁變動,保險資金正著手以多元配置化解投資壓力,海外投資則成為重要突破口。但2016年證券、銀行、保險、信托等機構未被獲批增量QDII額度。因此,借道滬港通、深港通開展境外投資,成為險資尋路破解“出海”謎局的渠道。據悉,多家保險公司正在積極布局。
分析人士認為,滬港通、深港通為險資跨市場資產配置提供便利條件,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投資港股市場所面臨的風險普遍小于QDII的整體風險。預計險資投資港股仍將以保守姿態前行,且須警惕相關市場風險。
機構QDII額度暫“凍結”
保險機構境外投資熱情近年來不斷高漲。與保險業監管規定劃設的上限相比,目前保險資金境外投資仍有巨大增量空間。2016年,保險機構境外投資量仍在上升,更多保險公司希望通過增加境外配置拓寬投資空間。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獲悉,截至2016年末,保險類、銀行類、證券類、信托類機構各自獲批的QDII額度分別為308.53億美元、138.40億美元、375.50億美元、77.50億美元。國內40家保險機構獲批的QDII額度僅次于證券類機構。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四類金融機構在2016年均未有新獲批QDII額度記錄,最近一批獲批時間均在2015年內。
僅險資而言,2015年當年獲批QDII額度的機構為數不少,包括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中國人壽股份、中國人民保險集團、中國太保集團及其壽險公司、太平人壽、新華保險、天安財險、華夏保險、安邦財險、泰山財險、前海人壽,均獲批不等的QDII額度。
從歷史數據看,中國平安保險(集團)、生命人壽、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及其下轄機構(中國人壽股份、中國人壽資管)成為獲批QDII額度榜單的前三名,分別為71.9億美元、44.09億美元、37.8億美元(中國人壽集團及其下轄股份公司、資管公司合并計算)。
實際上,越來越多保險機構正在爭取或準備境外投資業務相關資格或前期工作。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截至目前,工銀安盛人壽、弘康人壽、恒大人壽、百年人壽、太平資管、太保產險、民安財險、中國人壽資管、太平人壽及友邦保險在華分支公司均已明確各自的境外投資風險責任人,并對相關基本信息進行了披露,特別是多家中小保險公司境外投資意圖已顯現。
基金引路險資境外施展
在保險資管產品方面,已出現滬港通相關保險資管產品,保險機構正在發行此類產品以爭取更大話語權。目前,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泰康保險等多家大型保險公司均已開展相關業務。
以泰康保險集團為例,其披露的關聯交易信息顯示,泰康養老保險一般賬戶于2017年1月5日申購泰康資產發行的泰康滬港深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27777777.78份,認購金額達3000.1萬元。實際上,2016年泰康已通過基金產品參與境外投資業務。2016年6月至9月期間,泰康保險及其下轄機構對該基金進行了多筆申購和贖回操作。另外,泰康養老保險一般賬戶于2016年12月26日認購泰康資產發行的泰康滬港深價值優選混合證券投資基金1000萬元。
在關聯交易之外,險資也在優選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各類境外投資產品。某保險公司投資部門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相比大型保險機構自發基金、保險資管產品,更多中小保險公司將通過購買證券投資基金、保險資管、創新型投資產品方式參與境外投資。目前,在QDII額度受限情況下,借道投資將成為險資出海的新常態。
從現有產品看,契約型開放式運作的證券投資基金產品已占有一席之地,此類基金一般主要投資于中國A股市場,以及滬港通規定范圍內允許買賣的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而正在運作的保險資管產品運作方式也多為契約型開放式,根據產品契約規定主要投資于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
前述投資負責人介紹,早在滬港通推出之際,險資便已著手搭建業務架構和團隊開展相關領域投資的可行性論證,但由于境外市場存在一定風險,加上險資安全性要求相對較高,所以經過較長時間對市場的觀察和研判。2016年,監管部門鼓勵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一系列舉措相繼出臺,加上對保險資管發展推動,使得險資有更大動力參與境外資產配置。
實際上,2016年9月保監會發布《關于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試點的監管口徑》,允許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試點業務事項明確后,多家保險機構都在積極尋找“港股出路”。上海某大型保險資管機構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雖然對業內一些市場主體而言,滬港通、深港通仍是渠道意義大于實操意義,但因QDII額度普遍受到限制,因此,對于保險資金來說,未來“出海”多一種選擇無疑是件好事。
招商證券分析師馬鯤鵬表示,由于低利率環境下資產收益率下降,險企需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優質投資標的。過去,保險機構境外投資均需通過QDII渠道,且額度需提前審批。但在大蛋糕誘惑下,各家保險紛紛提前切分份額,投資便利性便成隱性制約。此外,近年來,由于中國外匯形勢較嚴峻,QDII額度較緊張,數家險資已遭遇QDII額度瓶頸,轉而通過滬港通基金和架設通道等形式間接實現港股投資。當前,內地險資海外配置以香港資本市場與發達國家核心城市不動產資產為主,預計中期內將保持持續增長趨勢。
新渠道風險料小于QDII
與滬港通一道,深港通逐漸成為險資境外投資的重要渠道。北京某大型保險資管公司管理層人士表示,對險資投資而言,二者的政策意義明顯。內地險資參與香港市場,由于規模相對較大,投資風格偏向藍籌股,有利于實現權益資產目標收益率。此外,隨著未來更多境外資產在港交所上市,內地險資將能逐步介入全球資產配置中,對沖單個市場下跌帶來的風險,有助于穩定保險投資收益率。
分析人士認為,滬港通、深港通為險資跨市場資產配置提供便利條件。考慮到匯率風險、外匯管制不變等因素,目前險資外匯投資主要局限于自有資本金投資。而滬港通和深港通為國際資本雙向流動創造更便利的條件,有利于提升險資跨市場配置靈活性,有助保險公司更好匹配險資負債端業務發展需求。
華泰證券分析師羅毅表示,險資參與港股進行境外投資不會引起險資大量轉移。目前,大型險企均已設立香港資產管理公司負責海外投資業務。險企更便捷地參與港股市場,可以更加及時有效布局香港市場,進一步提升投資收益率,相關政策對投資能力強的大型險企構成利好。
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險資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機制投資港股,對緩解資產配置壓力、提升投資收益、拓寬境外投資渠道等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險資在境外股票市場的投資主要通過QDII,但從市場風險、匯率風險、操作風險及其他重點關注的風險事項看,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投資港股市場所面臨的風險均小于QDII的整體風險。
前述保險資管公司管理層人士認為,預計險資投資港股仍將以保守姿態前行,因香港市場與國際市場聯系緊密,尤其需警惕相關風險。近年來,一些偶然發生的風險事件表明,政治風險已成為金融市場中必須及時關注和嚴格控制的方面。險資需提升政治風險敏感度并進行提前規避,防止因“黑天鵝”事件出現而蒙受巨大損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