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24 23:51:51
1月24日,央行通過官方微博公布,當日對22家金融機構開展MLF操作共2455億元,包含六個月和一年期,且其中標利率分別較上期上調10BP至2.95%和3.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萬敏
每經記者 萬敏 每經實習編輯 李晃
1月24日,央行通過官方微博公布,當日對22家金融機構開展MLF(即中期借貸便利,是央行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對象為符合宏觀審慎管理要求的商業(yè)銀行、政策性銀行,金融機構提供國債等優(yōu)質債券作為合格質押品。簡而言之,MLF是指央行借錢給商業(yè)銀行,讓其貸款給三農企業(yè)和小微企業(yè)。相對其他政策工具而言,是一個新型的非常規(guī)貨幣工具,屬央行首創(chuàng))操作共2455億元,包含六個月和一年期,且其中標利率分別較上期上調10BP至2.95%和3.1%。
這是MLF操作歷史上首次上調利率,也是政策利率近六年來首次上調。
對此,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綜合考慮通脹、匯率、廣義信貸增長等因素,2017年上半年,貨幣市場利率或易緊難松,從而給債券投資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
受到MLF利率上調影響,當天國債期貨尾盤跳水大跌,10年主力T1706收盤收跌0.82%,創(chuàng)2016年12月19日以來最大跌幅;銀行間現(xiàn)券收益率大幅上行,10年期國債和國開收益率均創(chuàng)逾1一個月新高;利率互換(IRS)多數小幅上行。
助力金融機構降杠桿
上周五,央行通過“臨時流動性便利”為節(jié)前緊張的資金市場提供了流動性支持。據部分機構測算此舉釋放了大約6000億~7000億元流動性,但顯然央行無意給市場造成“寬松”的錯覺,本周一公開市場上僅開展了40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周二則僅象征性凈回籠了100億元。
對此,溫彬表示,近期,人民銀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應對資金季節(jié)性緊張的局面,確保金融體系流動性總體穩(wěn)定。24日,人民銀行再次開展6個月和1年期的MLF操作,可以一定程度緩解春節(jié)后資金到期的壓力,繼續(xù)保持流動性穩(wěn)定。而此次針對兩個期限的利率分別上調10個基點,是MLF利率首次上調,除了提示個別金融機構要加強資產負債管理、防范流動性風險外,也有助于促使金融機構實現(xiàn)降杠桿。
同時,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也指出,央行的貨幣政策從寬松周期到收緊周期、從隱性逐漸走向顯性。央行貨幣政策變化始于2016年8月末,央行開始提高貨幣市場的利率中樞和波動性,但是央行沒有明確提高任何一個政策利率(包括存貸款基準利率、公開市場操作利率、MLF利率、SLF利率等),而體現(xiàn)為在貨幣市場隱性加息。
“在當前宏觀經濟企穩(wěn)回升的背景下,綜合考慮通脹、匯率、廣義信貸增長等因素,今年上半年,貨幣市場利率或易緊難松,從而給債券投資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溫彬進一步指出。
貨幣政策維持“中性”
由于春節(jié)前后資金面緊張的情況持續(xù),市場一度出現(xiàn)降準的呼聲,但央行此次提高MLF操作利率,打破了這一預期。
在金融防風險、去杠桿和抑制資產泡沫的大政策背景下,貨幣政策維持“中性”的可能性更大。
“2016年以來信貸增速并不低,全年新增12.65萬億元,剔除地方債務置換則更多,降準會進一步刺激信貸增長,不利于降杠桿。現(xiàn)階段貨幣政策仍保持穩(wěn)健中性,甚至略有收緊,更加注重防風險和去杠桿。”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指出。
2016年1月新增信貸2.51萬億元,創(chuàng)單月信貸投放歷史記錄。對此,有多家券商分析預測,2017年1月份的信貸增長規(guī)模將超過去年同期。例如中金公司表示,綜合項目集中釋放、對公投放改善、較豐富的項目儲備等因素,預計1月信貸投放可能接近甚至超過去年同期。
對此,鄧海清認為,從深層次原因看,此次央行MLF利率上調與之前的提高貨幣市場利率和中樞一脈相承,絕不能看作是孤立事件,其根源在于2015年8月之后央行將貨幣市場利率維持在了過低的水平(與2015年下半年~2016年一季度A股巨震有直接關系),這導致了房地產和債券市場的過度加杠桿,央行需要在適當的時機修復貨幣市場利率,一方面要提高中樞水平,另一方面要放大波動性,此次提高MLF利率是對貨幣政策操作轉向的確認。
對于未來公開市場操作利率,鄧海清認為,央行大概率會上調。這符合“貨幣市場隱性加息-MLF利率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上調”的路徑,即逐漸從隱性收緊到顯性收緊,這將對債券市場造成長期的壓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