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1-25 10:38:02
不管是聚會、發紅包、買車票還是購物吃飯等,越來越多的場景可以用移動支付完成。與此同時,今年春節,微信、QQ和支付寶的紅包功能都做了不同程度的翻新,并幾乎都以攻占線下場景作為主要方向。因此,不管詐騙手段新或舊,春節作為重要節日,要警惕不法分子借機行騙。騰訊大金融安全團隊近期通過大數據分析和研判,提醒用戶對以下五類騙局需要提高警惕。
每經編輯 趙娜
每經記者 趙娜 每經編輯 吳悅
日前,騰訊安全發布的《2016年度互聯網安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6年,騰訊手機管家用戶舉報的垃圾短信總量高達10.7億次,其中八成以上都是廣告,但危害最大的仍是詐騙短信。這些詐騙短信會借勢非法貸款、網購、熱門節目中獎、快遞、冒充房東轉賬等五花八門的“套路”進行傳播,給用戶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
不管是聚會、發紅包、買車票還是購物吃飯等,越來越多的場景可以用移動支付完成。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今年春節,微信、QQ和支付寶的紅包功能都做了不同程度的翻新,并幾乎都以攻占線下場景作為主要方向。因此,不管詐騙手段新或舊,春節作為重要節日,要警惕不法分子借機行騙。
上述《報告》顯示,被用戶舉報的垃圾短信數量正呈現逐月遞增的趨勢。而其中,在危害更大的詐騙類短信中,非法貸款以17.53%的占比位列第一,排在其后的還包括偽基站、網購、郵包快遞、冒充房東轉賬、冒充熟人親友和冒充銀行等。
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春節可能也是行騙的“好時機”。騰訊大金融安全團隊近期就表示,通過大數據分析和研判,春節期間廣大用戶對以下五類騙局需要提高警惕。
1.小心假紅包,眼疾手快易中招
近期一種“付0.1元搶紅包”的騙局正在盛行。騙子將AA收款頁面文字偽裝成紅包頁面,以“支付0.1元”的噱頭引導網友上當,實質上,網友的支付是AA收款的金額。
2.“朋友”求幫忙,務必核實身份
自央行公布“ATM轉賬24小時內可撤銷”的新規后,一些新興的詐騙手法也隨之借勢升級。騙子盜用社交帳號,隨即向帳號內的用戶求助借錢,或要求話費代充值、代付刷單等,同時向其提供ATM轉賬截圖博得信任。一旦手機支付轉賬給騙子,騙子會立即撤銷ATM轉賬。
3. 警惕網購“超低價”商品,可能遭遇 “不發貨”騙局
騙子利用買家貪小便宜的心理,在網購平臺上發布一些“超低價”的手機、游戲裝備、珠寶、寵物、機票、化妝品、玩具等商品。一旦買家支付或轉賬,賣家即刻消失,或者發送假貨來充當商品。
4.假兼職刷單,真騙錢
騙子會以為電商賣家刷信譽和銷量為噱頭招募兼職,讓網友購買某樣商品,承諾返回本金并給予獎勵。期間就會以各種理由誘騙用戶多次支付購買,甚至還騙取支付保證金、代理費、服裝費等費用。
5.冒充客服進行詐騙
騙子主要以辦理業務為由,發送木馬、釣魚鏈接嘗試盜取網友的社交帳號密碼、銀行卡號、身份證號和驗證碼等敏感信息,然后憑借技術手段盜刷銀行卡;有的則是發二維碼誘導網友退款、支付相關費用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