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2-12 18:51:46
那一段獨白和演唱,最是打動我,盡然讓我眼泛淚光,不僅僅是因為巴黎,我覺得是因為一種感召。歌頌了所有的文藝人生,絕然追逐,不顧一切的自我,還有無悔的選擇,是詩意的。
文/張樸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但我們中的一些人卻在仰望星空。”——王爾德
《愛樂之城》
《愛樂之城》(La La Land)在2017情人節上映,因為甜蜜抒懷與華美柔情并重,《愛樂之城》大概最適合在這樣的日子觀看。但即便是獨身一人,也不必擔心,《愛樂之城》是歡愉的,看完不會讓你覺得落單,反而讓人對于夢想和純真的愛情充滿期待和贊美。
雖然在好萊塢電影中被描述了無數次的小人物心懷大夢想的主題,在《愛樂之城》中又被主演艾瑪·斯通(Emma Stone:石頭姐),瑞恩·高斯林(Ryan Gosling:高司令)演繹了一次,但看完此片還是感人。
私以為,蕓蕓眾生,夢想最奢侈,最高貴,最易碎,也最引發我們內心的共鳴。誰沒有夢想呢?白天在咖啡館泡制咖啡,夜晚還在被窩里念著臺詞,皆因我們有角色Mia內心的演員夢;或在餐廳彈琴娛樂大眾,但內心也如角色Sebastian一般,追逐著自己的爵士夢。
當細水長流的生活推著我們向前走,偶爾也會偏離航道,遠離夢想。但你有沒有想過,即便是做一件損耗自己內心的工作,你也有不忘初心的那種倔強,只是你會猶疑,會自責,也會迷失,《愛樂之城》從故事的架構中給予人心的撫慰就在于這種“搭救”的意味。
當蕓蕓眾生的觀眾如你我,已經在質疑自己的時候,我們被主角拉了回來,那些從現實生活中抽離出來的歌舞片段,就是一個最好的鼓勵:它們是夢幻的,充滿了星光的魅力,所以自然溫暖人心,又積極向上,具有披荊斬棘的作用。我個人認為,好萊塢的歌舞片歷來有著這種“正能量”的作用,它們往往比正劇里駭人的臺詞和排山倒海的情節更易擊打人心。
自稱是電影“鋼鐵俠”如我,也被《愛樂之城》(作為電影的一個文本)打動,這些感動包括這些方面:
1、電影時代的鄉愁
從歌舞片的樣式來看,我向來有點保留,我怕華美歌舞沖淡了電影本身的精彩,但《愛樂之城》把歌舞片段作為和現實生活對立的元素用起來,卻是舉重若輕,很是聰明的方法,畢竟電影主角們沒有從頭唱到尾,從頭跳到尾。
我覺得電影的導演和編劇是熱愛電影的。男女主角游走在洛杉磯制片廠中的戲碼,抽離又浪漫。走過制片廠里那些靜謐角落,抬頭是《北非諜影》中的取景窗戶。拍攝結束的影棚里,人去樓空,造夢瞬間只在一刻閃耀,留下孤寂,又讓我們返回現實——這本身就是電影的魅力。我們跟著Mia和Sebastian走在人造的電影拍攝場景中,被串接起來的經典電影片段從腦海里閃過,是一個溫婉的手勢,愛情在光影的彌合之間閃動,是動容的。
Mia和Sebastian的第一次正式約會也是在一家即將關門歇業的老戲院里進行。綠色洋裝裙身的Emma Stone站在大銀幕下,被催生的聚光效果,讓人著實被一份電影的經典光環包圍。想一想,情侶在影院中牽手,情愫漸深,為了大銀幕上的角色和故事感懷,此情懷再投射到彼此身上,該是何等浪漫。
電影中的歌舞場景,隨之的巴黎情愫著實讓我想起了另外一部歌舞大片,1951年的《花都艷舞》(又名《一個美國人在巴黎》),亦是一部柔腸寸斷又歌舞翩然的劇情佳片,《愛樂之城》讓這番情緒又來了一次華麗麗的上演,是略帶電影的“鄉愁”滋味的!
我尤其注意到《愛樂之城》的字幕字體處理,直接模仿了好萊塢黃金時代電影的字幕字體格式,非常懷舊,有點時光倒流的效果,但又很glamourous,我覺得此種glamourous就是來自電影造夢的那份榮華吧。如果沒有電影可以撫平現實的創傷,我們又怎么可以暫緩一口氣,繼續與現實搏斗呢?
2、文藝感召的力量
和懷抱演員夢想的Mia相比,對于爵士一往情深的Sebastian在電影的最初顯然更加“頑固不化”,深陷夢想,無法自拔。《愛樂之城》是一部喜歡爵士的樂迷們會熱愛的電影。
高司令開頭十句臺詞,已把我聽過的爵士樂大師一一數了一次:Miles Davis,Louis Armstrong,Chet Baker,Thelonious Monk,風格和氣質跨度之大,讓樂迷稱奇。
我尤其喜歡Mia在小劇場一個人的舞臺劇表演,雖然電影沒有呈現整個演出,但我喜歡劇場藝術,我認為那是對于表演和演員最大的考驗。一個優秀的話劇演員一定會是一個發光的電影演員,在緊湊的戲劇節奏中,一個演員經歷了四季人生和情緒的大起大落,那是一種天生的稟賦,劇場讓好的演員發光。
當Mia結束了單人話劇的演出,她輕輕點亮燈盞,臺下寂寥的掌聲和臺上寂寥的內心,那是一個絕然的場景。但也無比動人,這樣的動人,也出現在有點冷艷的Emma Stone身穿西裝走向劇場舞臺中央預備開始表演的時刻,那是一個獨處的時刻,如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的一個側影,現代和經典呼應起來,銀翼黑暗中的亮光,是強大的一抹底色。
我后來終于明白了,為何Mia的獨白話劇,設定在巴黎,舞臺上的布景窗戶外是巴黎鐵塔的身影。當電影中Mia最后一次進行audition(試鏡)的時候,她獨白講述所有的靈光和勇氣其實都源自自己的aunt(姨母),“她以前也在巴黎住,她光腳跳進了塞納河”。
那一段獨白和演唱,最是打動我,盡然讓我眼泛淚光,不僅僅是因為巴黎,我覺得是因為一種感召。歌頌了所有的文藝人生,絕然追逐,不顧一切的自我,還有無悔的選擇,是詩意的。
“I trace it all back, to that
多年之后當我回顧,我想起
Her, and the snow, and the Seine
她,那雪,那塞納河
Smiling through it
笑對著人生種種
She said
她說
She'd do it, Again
倘若有來世,愿再從頭來過”
——The Fools Who Dream,《愛樂之城》
我在內心重復念出Mia的這段臺詞,并覺得:《愛樂之城》,需要跟隨內心的旋律起舞,不要偏離方向。
3、洛杉磯的一封情書
《愛樂之城》獻上了一封溫情四溢的關于洛杉磯的情書。
在被以名利,風流,電影,堵車,污染等詞匯稟賦的洛杉磯,其實也是愛之城——這是《愛樂之城》傳遞給我的信息。從電影開場堵車的場景,串聯起的舞曲表達,洛杉磯都是活力四射,充滿了陽光,溫度適宜的加州城市。
石頭姐和高司令在著名的格里菲斯天文臺(Griffith Observatory)談情說愛,夜晚望出去的洛杉磯,燈火闌珊,是一處勝景,偉大城市的力量是包容了所有的夢想,愛情,讓人生閃光。此刻,我們更加明白主題曲里唱的“City of Stars, are you shining just for me?”(星光璀璨的城市啊,你只為我閃耀嗎?),“Here's to the ones that dream.”(為了那些勇于做夢的人們)
高司令在Hermosa Beach的海灘Pier橋上耍帥,上演“帽子戲法”,那一片晚霞醉人,是我和父母走過的洛杉磯海灘,自然是充滿了情感和回憶的。這大約也解釋了我在文章開始說的話,《愛樂之城》,有愛在心頭,有回憶,你大可不用擔心要和誰去看。
上世紀80年代末的張愛玲寫過的洛杉磯:“山上山下橋下,三個橫幅界限分明,平行懸掛,三個截然不同的時期……上層還是西班牙人初見的淡藍的天空,黃黃的青山長在,中層兩條高速公路架在路橋上,下層卻又倒回到幾十年前,三代同堂,各不相擾,相視無睹。三個廣闊的橫條,一個割裂銀幕的彩色旅游默片……”在偌大的時空矩陣間,這也是我對于洛杉磯的印象。《愛樂之城》沒有渲染更多的色澤和甜言蜜語,但皆因故事和人生的跌宕讓本城有了一絲清淺的,回旋往復的調子,是可愛的。
有一幕場景,結束了audition的石頭姐和高司令坐在Griffith公園的椅子上,他們都認為,眼前這景色看起來真不怎么樣,“我看過更好的景色”,Mia說道。那將是人生更好的風景——這個場景居然拍點有點伍迪·艾倫的意思,是凄懷中的一次期待。
電影中被記住的還有石頭姐的衣架子身材,每一次出場都是美,但也不會出挑到哪里去。舞曲部分的影調色澤艷麗,有紅光綠影,或者是藍色,紫羅蘭般的夢境,真是一個“lovely night”,也活脫脫是一個“La La Land”。(什么是"La La Land": "an euphoric dreamlike mental state detached from the harsher realities of life", 一種愉悅的,如夢似幻的階段,從嚴酷現實生活中脫離的狀態。)
當然,《愛樂之城》不會是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影,因為它的電影手法過于簡單和單純。但它的柔軟和文藝,恰好給了我們一個在電影中懷舊的機會。電影主角最后各奔東西,但也各自實現夢想——是折中主義的浪漫所為——正因為浪漫,在電影的一派樂調中,沒有冷言冷語,所以這里也不會有憤世嫉俗。
(內容轉載至張樸公眾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