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四大報頭版齊談大股東清倉式減持:應完善相關制度

新浪 2017-02-16 09:54:00

四大報今日罕見同時在頭版發布針對重要股東頻繁頻繁減持、“精準”減持、“清倉式”減持等行為的文章,文章引述業內專家言論稱,應完善相關制度,疏堵結合規范減持行為。

四大報今日罕見同時在頭版發布針對重要股東頻繁頻繁減持、“精準”減持、“清倉式”減持等行為的文章,文章引述業內專家言論稱,應完善相關制度,疏堵結合規范減持行為。重要股東及董監高都是內幕信息知情人,完善減持制度應注意防范和打擊內幕交易、操縱市場、虛假信息披露等違法違規行為。

中國證券報:大股東與董監高減持或將從嚴監管

近期一些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持股5%以上股東)頻繁減持、“精準”減持、“清倉式”減持等行為,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業內人士表示,在加大力度打擊違法違規減持的同時,監管部門有望進一步完善大股東及董監高減持制度。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必須依法合規,不能恣意妄為。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應完善相關制度,疏堵結合規范減持行為。重要股東及董監高都是內幕信息知情人,完善減持制度應注意防范和打擊內幕交易、操縱市場、虛假信息披露等違法違規行為。

證券時報:疏堵結合規范大股東惡意減持

若是合理合規的股份減持也就罷了,偏偏衍生出各類奇葩趣事。先是有還房貸、修陵園和改善中日關系的減持理由,后又有股東減持前后公司業績“大變臉”的奇談,這些不尋常的現象暴露出頻繁減持、精準減持、頂格減持、清倉式減持、變臉減持等諸多問題。以山東墨龍“違規減持+業績變臉”事件為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上市公司年度業績預告從首次披露到修正的過程,竟成了大股東借機減持的“套路”。

這讓人不禁要問,此類惡意減持是A股特色還是全球資本市場統而有之,為啥沒聽說美國、香港等較為成熟的資本市場存在大股東惡意減持的行為呢?這或許與他們規范化的制度設計有關。

證券日報:大股東清倉式減持亟需規范 業界稱可借鑒境外模式

因為在未預先披露減持計劃的情況下違規減持股票,深交所于2月14日對步步高持股5%以上股東鐘永利下發了監管函。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大股東及董監高的減持再度引發關注,同時,監管部門也持續加大了對減持的監管,連發多個監管函重申減持規定,要求上市公司人員合規減持。

大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基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導致其證券轉讓行為的影響力遠遠大于中小股東。有市場人士分析稱,隨著上市公司進入2016年業績披露期,以及不少公司紛紛公布“高送轉”方案,因此此時股東的增減持動態顯得頗為敏感,成為“牽一發動全身”的重要因素。在這種情況下,監管部門連發監管函,重申減持規定,足以見相關部門出手嚴管信披制度、維持市場穩定的決心。

上海證券報:參考海外經驗 專家對大股東無序減持開藥方

同樣是買賣股票,不同的交易者在買賣股票時帶來的影響卻有不同。大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由于身份特殊,在轉讓證券的時候,往往會產生遠遠大于中小股東的影響力。

近期,內地證券市場上出現了頻繁減持、“精準”減持、“清倉式”減持等現象,其中不乏一些對市場造成惡劣影響的股東減持個案。產業資本大規模減持不但會令股市承壓、危害市場健康發展,也會使宏觀經濟面臨“失血”風險。

資深專家提出,從美國和我國香港市場的制度規則來看,其規范大股東及董事、高管人員減持行為的核心思路,均可概括為“疏堵結合”。規范、限制的具體要求,也都采用了限售期、減持方式、減持數量等幾個維度。雖然鎖定期不是太長,但與減持相關的交易申報、信息披露,以及減持數量的要求還是比較嚴格的。

上述專家還表示,這些規則對于維護證券市場穩定,防范上市公司大股東及董事、高管大規模減持沖擊市場具有重要意義。但綜合來看,美國和我國香港市場的規定,對股權相對分散的上市公司更為有效。

由此,專家建議,我國內地證券市場可以在借鑒海外市場減持制度的基礎上,結合上市公司具體持股實際,有針對性地取長補短,完善關于大股東及董監高減持的制度規定,建立監管大股東及董監高減持股份行為的長效機制,引導大股東及董監高依法、透明、有序減持。

責編 柴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四大報齊談大股東減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