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2-16 19:55:44
海通證券研報表示,華僑城以”地產+旅游”模式穩健發展,在傳統住宅開發上面疊加生態旅游開發并將業務延伸至城市舊改。未來,華僑城將聚焦一線城市,并嘗試通過股權合作或收購、城市更新等多種非市場化方式獲取優質土地資源。
每經編輯 黃博文
每經記者 黃博文 每經編輯 隋丕寧
2月15日進行的深圳年后首場土拍上,華僑城招商聯合體60億拿下龍華商業地塊,樓面價逼近4萬元/平方米關口,傳遞出急于補倉的市場信號。
同日晚間,華僑城公告2016年業績快報顯示,2016年華僑城營收為353.5億元,同比增長9.66%,而歸母凈利為65.5億元,同比增加41.19%。
凈利同比增長四成
翻閱華僑城2015年報可知,華僑城2015年營收為322.36億元,同比增加4.94%,歸母凈利為46.4億元,同比減少2.8%。縱向對比發現,其2016年實現凈利潤四成的增長,業績確為可觀。
華僑城方面稱,凈利的大幅增加,是因為房地產銷售結轉收入等同比增加所致。在公告中,華僑城表示,在過去一年,面對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公司各項目發揮位于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的優勢,旅游酒店業務實現穩定收益,同時加快配套物業推盤節奏,實現銷售新高。
雖然業績快報并未顯示具體的房地產銷售金額,但根據克而瑞的統計數據,2016年全年華僑城的銷售金額約為275億元。
除去地產業務,華僑城還是國內文旅行業的“老牌勁旅”,以“地產+旅游”的雙驅模式著稱業內。2015年8月,華僑城掌舵人段先念提出華僑城三個轉型思路:一是繼續推進“旅游+地產”的創業模式;二是創新“旅游+互聯網+金融”的補償模式;三是深耕“文化+旅游+城鎮化”的發展模式。
據不完全統計,利用此模式,華僑城在2016年內已簽下高達2500億元的新模式大單,包括深圳、成都、云南等多地項目,旅游業務板塊強勢發力。
2016年6月,華僑城與云南省政府簽約,將“大舉投資、重組云南三大國有文化旅游和新型城鎮化產業平臺”,參與云南全省旅游開發。在華僑城集團看來,這開啟了“央企參與地方國企改革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新模式”。
此番合作,華僑城不僅將參與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團、云南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云南省城市建設投資集團的重大資產重組,還將以PPP模式,攜手國開行、中建、中鐵、中鐵建、中冶等央企,晚上云南文化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同時,華僑城還與德宏州、普洱市等州市簽訂了合作協議。這些項目總投資額逾千億。
攜文旅模式大舉補倉
在大力布局之下,華僑城旅游綜合業務營收在2016年上半年首次實現逆轉。華僑城2016年半年報顯示,主營業務構成中,旅游綜合業務以57.93億元的營收居首,較2015年同期實現35.33%的增長。
在大本營深圳,華僑城補倉的力度也逐漸加碼。為拓寬拿地渠道,華僑城從2015年起,開始借助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進入城市更新領域。2015年6月,華僑城通過公告宣布,以28億元代價收購花伴里在深圳持有的6個舊改項目。
2016年8月,華僑城與招商蛇口組成聯合體,以310億元的超高總價拿下深圳大空港區域總建面高達245.33萬平方米的11塊地。2016年末,又拿下深圳光明新區光明小鎮的開發權,還接盤萬科與深華發糾葛不斷的華發工業區舊改項目。
2月15日,華僑城的土地儲備再添新丁,其與招商蛇口聯合體60億拿下龍華商業地塊。華僑城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土地使用權競買符合公司戰略,是布局深圳龍華的又一重大舉措,可進一步提升公司未來經營業績,保障公司房地產開發業務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積極推進“文化+旅游+城鎮化”戰略目標落地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海通證券研報表示,華僑城以”地產+旅游”模式穩健發展,在傳統住宅開發上面疊加生態旅游開發并將業務延伸至城市舊改。未來,華僑城將聚焦一線城市,并嘗試通過股權合作或收購、城市更新等多種非市場化方式獲取優質土地資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