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觀點

每經網首頁 > 觀點 > 正文

什么收入的人在用共享單車?研究結果出乎意料

比達網 2017-02-22 15:15:39

2017年1月共享單車用戶所在城市分布方便, 用戶多集中在一線城市中,一線城市占59.3%;二線城市占22.6%;三線城市占11.1%。月收入分布方面, 8001元至10000萬占比最多,達24.7%;5001至8000元占21.6%;無收入人群多為學生群體,占18.9%。

Ⅰ. 數據來源

該報告數據主要來自于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數據中心相關監測數據整理分析,移動用戶調查,企業公開數據和桌面資料等信息內容。

Ⅱ. 概念定義

共享單車是指企業對用戶進行共享服務的一種形式,企業與政府合作,在校園、地鐵站點、公交站點、居民區、商業區等公共場所提供自行車單車,通過手機端GPS進行定位,供用戶定位查詢,然后進行騎行使用,最后用戶通過手機支付等手段進行付費,它是共享經濟的一種新形態。

Ⅲ. 報告正文

一、中國共享經濟市場特點

1、共享經濟平臺是移動互聯網浪潮下的重要產物

共享經濟平臺是移動互聯網浪潮下的重要產物,通過移動LBS應用、動態算法與定價、支付、雙方互評體系等一系列機制的建立,使得供給與需求方通過共享經濟平臺進行交易,迎來了更大的市場機遇。當下正在改變著傳統消費觀念,將社會海量、分散、閑置的資源平臺化、協同化地集聚、復用與供需匹配,從而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創新的新形態。

2、中國共享經濟發展深得政府政策支持,但法律監管落后

2015年, 在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和“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共享經濟”首次被提。 2016年,更是首次將共享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共享經濟發展”、“支持共享經濟發展”,反映出的不僅是中央對“共享經濟”的看重,還表明了鮮明的態度。

共享經濟目前面臨的重要問題包括政策法規的滯后、社會公共服務的欠缺,以及部分人群的“入門屏障”等。因此,推動相關法律法規建設以及增強社會培訓服務,將會促進共享經濟的發展。

3、中國共享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期,當下在住行領域全面爆發,正逐步滲透到各個領域去。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推廣、社交網絡生態的日益成熟,共享經濟這一全新的商業潮流已獲得快速發展,眾多的共享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共享經濟正以摧古拉朽之勢成為時下熱點。目前,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已廣泛滲入了從消費到生產的各類產業,有力地推進了傳統產業創新與轉型升級。中國共享經濟主要存在房屋服務、出行服務、家政服務、物流服務、知識技能服務、興趣爰好服務等六大細分領域

首先,在住的方面,中國擁有途家、小豬短租等公寓民宿預訂平臺,再加上Airbnb正式進入中國,公寓和民宿共享越來越得到用戶的關注與使用。其次在出行方面,現在大家出門叫車已經司空見慣,在滴滴和優步中國合并以后,在出行共享方面大局已定,網約車已經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摩拜單車、ofo單車又異軍突起,現在北京、上海街頭到處都可以看到騎著共享單車的年輕人。

中國共享經濟范圍進一步擴大,共享經濟一方面充分利用閑置的資源,一方面填補市場對于某些產品或服務的巨大需求的不足。從在線創意設計、營銷策劃到餐飲住宿、物流快遞、資金借貸、交通出行、生活服務、醫療保健、知識技能、科研實驗,共享經濟逐步滲透到各個領域中。

4、中國“共享經濟”平臺競爭越發激烈

隨著中國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這種經濟模式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隨著用戶數量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資金會被投入到共享平臺的建設,導致每個細分領域里的共享平臺數量激增,競爭也愈發激烈。“住”小豬、Airbnb等平臺之間的競爭,移動出行領域,滴滴快的和易到的競爭,共享單車領域ofo和摩拜單車的競爭。

5、共享單車成為中國共享經濟新熱點,深得年輕用戶喜愛

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共享單車的出現,有效人們解決城市交通“痛點”,對許多上班族來說,從家到地鐵站或從地鐵到單位的“最后一兩公里”,因共享單車的出現而發生了變化。“用手機即可完成借車、還車、繳費等全過程;全國通用、車輛動態GPS定位;可預約用車、可隨時隨地借車還車;設置信用制度,建立良好的用戶監督機制。”共享單車平臺對傳統公共自行車服務的諸多“顛覆”。

二、主要共享單車周活躍用戶數據增長趨勢分析

比達咨詢2017年1月最新數據顯示,從2016年11月起,ofo和摩拜周活躍用戶數據增長明顯,至2017年1月中旬ofo和摩拜單車周活躍用戶數分別達到436萬和421萬。比達咨詢用戶調研顯示,OFO用戶使用OFO單車時,通過微信端占比55%,通過APP的占比45%。

三、中國共享單車用戶屬性分布

2017年1月共享單車用戶性別分布,男性占56.4%,女性占43.6%。

2017年1月共享單車用戶所在城市分布方便, 用戶多集中在一線城市中,一線城市占59.3%;二線城市占22.6%;三線城市占11.1%。

2017年1月共享單車用戶學歷分布方面,本科占比最多,達52.1%;碩士/MBA占23.5%;高中及以下占9.5%。

2017年1月共享單車用戶月收入分布方面, 8001元至10000萬占比最多,達24.7%;5001至8000元占21.6%;無收入人群多為學生群體,占18.9%。

四、共享單車用戶需求及變化

1、用戶使用單車目的分布

2017年1月共享單車用戶使用目的分布,上下班通勤作為交通補充最多,達65.9%;市內短途出行為57.1%;高校內出行38.7%。

2、不同需求的增長態勢

2017年1月共享單車不同需求變化態勢分布方面,隨著ofo走出校園、共享單車市場持續擴張用戶激增,相比較于2016年10月,高校內出行由上半年的53,3%降至38.7%。而上下班作為交通補充,市內短途出行比例變化不大。

3、不同共享單車品牌用戶年齡段對比分析

不同單車品牌用戶年齡段占比,35歲以上用戶永安行最多,永安行用戶年齡偏大;ofo與摩拜單車等互聯網新興共享單車用戶主要為年輕人,其中25歲之下用戶ofo最多;25歲至35歲用戶摩拜單車及小藍單車最多。

五、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發展趨勢

2015年興起的互聯網共享單車崛起于一線城市及高校校園,其志在解決1至3公里短程出行的步行稍遠機動車出行太近問題。互聯網共享單車瞄準了一線城市年輕群體作為第一批用戶,對于一線城市海量白領上班族及高校學生等年輕群體,一方面當下年輕人是網生代群體,他們伴隨著中國互聯網的崛起而成長,APP、移動支付、GPS導航等互聯網技術對于網生代來說使用駕輕就熟。另一方面年輕上班族從住所至公交地鐵站、從公司至公交地鐵站的短程出行及學生群體在小型社區般空間較大的高校校園內出行問題更為突出和集中。短程出行是出行市場尚未解決的問題,共享單車的出現很好的彌補了市場的空白。

【申明】

本報告中發布的用戶監測數據采用了樣本調研方法,其數據結果受到樣本的影響,部分數據不能夠完全反映真實市場情況。本報告僅作為市場參考資料,比達咨詢對該報告的數據準確性不承擔法律責任。

責編 陶玥陽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共享單車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