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04 12:53:37
然而近年來,有一種貨幣在不少地方備受熱捧,不僅價格飆漲,更被部分分析評價為是“一種用于投資的電子黃金”、“對現行貨幣體系的不小的挑戰”——不用多賣關子,相信大家都猜到小編說的是“比特幣”了。
每經編輯|姚治宇
許多人一談到“貨幣”,腦子里就浮現出黃金、金幣的樣子。這是因為自19世紀中期開始,金本位制就逐漸在世界各地盛行。在金本位制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來決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然而近年來,有一種貨幣在不少地方備受熱捧,不僅價格飆漲,更被部分分析評價為是“一種用于投資的電子黃金”、“對現行貨幣體系的不小的挑戰”——不用多賣關子,相信大家都猜到小編說的是“比特幣”了。
今年1月,比特幣價格一度直逼金價。而就在昨天(3月2日),比特幣價格今年來首次超過黃金(每盎司),日內最高觸及1251.31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有觀點認為,這意味著比特幣已經“擊敗”了黃金。但果真如此嗎?
比特幣價格“首次”超過黃金
據華爾街見聞,今年1月,比特幣價格直逼金價,但并未觸及。比特幣在去年上漲近500美元,漲幅超過200%。2017年頭兩天比特幣就上漲100美元,1月2日比特幣價格突破1000美元。
而根據CoinDesk比特幣價格指數(BPI),在過去的幾個交易日,比特幣不斷創造紀錄高位,截至發稿,比特幣價格以美元計為1288.28美元。
▲比特幣價格走勢
相比之下,現貨金價伴隨著現貨白銀的暴跌,于昨日下跌1.4%至1232.40美元每盎司,截至發稿,每盎司黃金現貨的價格是1226.91美元。從今年年初至今,金價上漲逾7%,而比特幣上漲超過了25%。
▲黃金價格走勢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比特幣價格“今年首次”超過黃金,這一說法是沒錯的,但這并非歷史上首次。
2013年,比特幣價格一度超過1100美元,就曾貴過黃金。這一情形發生在Mt. Gox交易所,當時仍未倒閉的Mt. Gox是世界上最大比特幣交易平臺之一,隨后因為監管和黑客攻擊問題,比特幣交易市場日趨萎靡。
為何走高?可能有這些原因
不論如何,這一超越著實讓不少比特幣愛好者歡欣鼓舞。如果你讀過此前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關于比特幣“礦機”的報道,或許能想象出深山里的“礦工”們臉上的表情吧?
▲礦機(每經記者 陳耀霖攝)
那么,是什么促成了比特幣此輪漲勢?原因可能有三。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2月下旬,美國參議院通過南卡州眾議院議員Mick Mulvaney接掌白宮預算管理局(OMB)局長任命案。Mick是第一個接受比特幣捐款的美國國會議員,協助發起了研討加密貨幣相關政策的區塊鏈(Blockchain)黨團會議。
其次,據中國證券網報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將于3月11日就是否放行Winklevoss比特幣ETF作出決定。若得到批準,這將是第一個由美國實體機構發行和監管的比特幣ETF,可提升比特幣對通常更加謹慎的機構投資者的吸引力。
但實際上,國際市場對此爭議較大,一些分析師稱一旦比特幣ETF宣告上市,它將吸引大量資金投入,至少能達到3億美元。也有人認為監管機構極有可能不會批準ETF,通過概率小于25%。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此外,OKCoin幣行的分析師提出,政策對新興事物的認可一般會經歷以下過程:封閉-放開-自由發展-規范化發展,從2016年下半年起,國外大多數政府似乎加快了對比特幣的這一認知歷程,比如日本不僅提案擬取消對比特幣征收消費稅,更給予了比特幣合法的身份:一種新型的支付方式。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今年以來,中國監管部門在比特幣交易方面動作不斷,2月以來,幣行和火幣網的單日交易體量一度從原來的百萬級降至萬級。
1月6日,央行約談火幣網、幣行和比特幣中國,外管局調研多家平臺。
1月11日,聯合檢查組進駐火幣網、幣行等比特幣、萊特幣交易平臺開展現場檢查。
1月18日,央行公告稱,初步發現這些比特幣交易平臺違規開展融資融幣業務。
1月19日,中國三大比特幣交易平臺(火幣網、幣行和比特幣中國)稱停止融資融幣業務。
1月22日,中國三大比特幣交易平臺在官網發布公告稱將對比特幣交易收取0.2%的服務費。
1月24日,中午12:00起火幣網、幣行和比特幣中國收取0.2%的服務費。
2月8日,央行對9家在京比特幣交易平臺負責人進行約談,明確要求比特幣交易平臺不得違規從事融資融幣等金融業務。
CoinMarketCap數據顯示,比特幣在3月2日的交易量超過了3.65億美元,比3月1日的1.40億美元高出150%以上,比2月27日的1.10億美元高出200%以上。
于是,還是有不少人認為,已經面世了8年的比特幣或許能夠取代黃金和白銀的儲備貨幣地位。
比特幣真能成為主流貨幣嗎?
中金在線稱,由于比特幣和黃金都是避險工具,比特幣能否取代黃金備受關注。但有專家認為,比特幣風險過高,到了下一世代,黃金仍將是主要的財富保值去處。如果把黃金和比特幣當成品牌來看,黃金的市場地位遠高于比特幣。黃金保存財富的功能明確,比特幣的價值卻難以衡量。
這是因為,一方面比特幣數量稀少,全球僅有2100萬枚,倘若取代黃金,價格會高到驚人,持有者可能不愿交易;另一方面,比特幣價值也可能一夕蒸發,如果另有新的數字貨幣興起,或是當局決定摧毀比特幣,都可能讓比特幣價值消失殆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作者“科技新知”此前也撰文分析稱,比特幣要想真正代替現實中流行的法定貨幣,恐怕還有遙不可及的路要走。文章稱:
實際上,比特幣離普通大眾的現實生活非常遙遠,普通人要么不擁有比特幣,要么不會使用比特幣去交易東西,特別是在美國等西方國家。這個世界并不需要一種設計精巧而又復雜的電子貨幣:美元等通用貨幣、信用卡以及多樣化的在線支付手段都使交易的過程變得更為簡單。
退一步講,即使公眾對比特幣的需求一直存在,但在比特幣被主流社會接受的道路上還是面臨著法律、監管和文化等方面的障礙。
其次,由于分布非常不均,導致整個比特幣體系的流動性很低,公平性也受到質疑。超過80%以上的比特幣都集中在入行早的開發者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被散戶控制。
雖然比特幣被稱為世界上最安全的電子貨幣,但這種安全性并不是絕對的。即使有著最先進的算法,有全世界范圍內的大量開發者參與維護,比特幣依然會面臨一些安全性問題。
比特幣根植于網絡,對網絡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而網絡黑客攻擊卻難以避免,特別是隨著比特幣價格的瘋漲,針對比特幣網絡的黑客攻擊不斷增多。
而比特幣交易平臺更是難以保證絕對的安全和可靠,比特幣交易平臺跑路的情況不止一次出現。另外,一旦比特幣丟失或被盜,找回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每經編輯 趙云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華爾街見聞、
中國證券網、中金在線、鈦媒體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