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7-03-09 14:18:30
用幾百元醫療保險換數百萬元住院醫療保障,已成為現實,而這指的就是醫療保險的中端市場。基于對中端醫療保險市場有巨大潛力的判斷,近年國內險企邁開步子,眾安、平安、友邦等近10家險企推出中端醫療產品,部分產品堪稱“爆款”,成為“星星之火”。
引入萬元免賠額,幾百元就能買到數百萬元住院醫療保障——
此前,國內中端醫療保險市場被認為處于“空白”狀態,有市場、產品少、保費可忽略
用幾百元買份醫療保險,可以獲得數百萬元的住院醫療保障,這于國內民眾而言已成為現實。
“中端市場長期空白的情況有了明顯改善,因為各家公司在客戶分層上面都在下功夫,在各類產品上也都會有體現。”某外資壽險公司資深市場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說。而他指的市場是醫療保險的中端市場。
基于對中端醫療保險市場有巨大潛力的判斷,近年國內險企邁開步子,眾安、平安、友邦等近10家險企推出中端醫療產品,部分產品堪稱“爆款”,成為“星星之火”。
空白
為什么說此前的國內中端醫療保險市場為空白?一組數據可以很好地說明。
2012年,我國的短期醫療保險市場的保費明細顯示,高端醫療保險市場規模10億元,中端保險市場規模1億元,補充醫療保險市場規模240億元。數據表明,短期醫療保險市場中,低端的補充醫保占95.8%,高端醫療險占3.8%,而中端醫療險僅占不足0.4%。
這組數據是《證券日報》記者此前從波士頓咨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羅英處獲得的。劃分高端、中端、補充醫保產品的依據為人均(件均)年保費:12000元以上的為高端產品;2000元至12000元為中端產品;低端產品為2000元以下保費的,通常是補充醫療保險。
除了保費的劃分依據外,高、中、低端醫療險產品,從承保范圍和服務以及對于險企的盈利性上,都有不同。
比如,從承保范圍和服務上,高端醫療險產品的保額最高為2000萬元,承保所有門診、急診住院費用,除部分高檔醫院外的所有醫院,包含部分國外就醫支出,增值服務為直付、預約、VIP病房和急診救援等。中端產品的承保范圍相對高端醫療險產品有所縮小,例如不含高檔/外國醫院,且保額較低。補充醫療險的承保范圍僅限公共醫療保險指定醫院,大部分涵蓋門診/急診,也有一部分只涵蓋住院費用;通常輔以意外、大病和生育險及住院津貼,無增值服務。
對中端醫療保險市場空白的相關原因,時任友邦中國首席市場官張曉宇曾表達過自己的觀點,他認為,這與國內壽險業務嚴重同質化情況相關,產品創新多為不實,各公司之間并沒有形成充分的差異化、多元化競爭。
變化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中端醫療保險市場已不再空白,已現“星星之火”,眾安、平安、友邦等近10家險企推出中端醫療產品,部分產品成為爆款,使得中端市場初具規模。
比如,眾安保險方面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8月推出尊享e生(2016)后,在雙11活動期間,超過2萬人為自己和家人投保,4個月內有20萬人投保;僅在支付寶App保險服務頻道,該產品目前已累計售出12萬份。
友邦中國相關人士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其推出的中端醫療險產品康惠、康逸以及家庭組合醫療產品康康一家,也獲得了不錯的市場認可。
不斷有進入中端醫療險市場后,中端醫療保險產品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不再作為附加險,而是成為主險,可以被單獨購買;再比如,引入1萬元免賠額后,保費大幅降低,由此前的1000元-2000元降至300元-500元,同時免賠額以上得以100%賠付。同時,保額也得到成倍提升,由此前的每年50萬元、終身400萬元,提升到每年300萬元-600萬元、終身無限額的程度。
而這些變化的發生,都是基于產品保留核心保障責任的前提,即保障范圍不僅是社保范圍內的醫療保障責任,也承保社保范圍外的相關醫療服務責任。
潛力
羅英認為,中端醫療保險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首先,中端市場客戶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對補充醫療保險的保障程度和范圍并不滿意,需要更好的服務和醫療保障。因此,國內消費者對更好的服務、更廣的承保范圍存在日益擴大的升級購買需求。其次,健康險價格仍然是主要門檻,中端保險相比高端醫療保險,價格上更能被客戶接受。另外,醫院和保險公司也希望推動收入增長,他們對此的拓展動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中端醫療險市場的發展。
基于上述分析,羅英預測,國內中端醫療保險市場規模將不斷增長:2011-2015年,中端醫療保險市場規模預估年增長率為138%;2015-2020年,中端市場規模年增長將保持在60%。具體規模上,到2020年,商業醫療險市場規模預計為3330億元,其中,中端市場670億元,高端市場120億元,補充醫保市場1130億元,大病保險市場1410億元。
眾安保險健康險產品負責人談騰躍表示,未來,眾安將繼續迭代升級尊享e生,還將推出基因檢測、醫療美容、齒科等更多中端市場細分領域產品。同時,還會還會結合先進科技,實現智能化和個性化。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