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7-03-24 10:40:38
新三板摘牌“小分隊”正悄悄擴容。除了足以IPO、準備被并購、等一等可以沖刺IPO的這些“逃兵”,剩下想摘牌者,幾乎都有難言之隱。
新三板摘牌“小分隊”正悄悄擴容。目前共有約140多家企業正式終止掛牌。這些公司緣何摘牌?其業績如何?上證報記者通過采訪分析,發現這個“逃兵”群體魚龍混雜,并非清一色IPO之徒。
“逃兵”大增
3月20日,據股轉系統披露,當天共有13家新三板公司發布正式摘牌或擬摘牌的公告,創今年以來單日宣布摘牌企業數量新高。
單日異常數據或許還不能說明出逃之嚴重,我們再看看同比數據。上證報資訊統計顯示,今年以來,不到3個月至少已有45家摘牌,接近去年全年的摘牌數量,而去年前3月,摘牌家數為零。“不可否認,IPO審核提速后,吸引了一小批優質掛牌公司轉向IPO道路。”
摘牌隊伍如此迅猛擴容,難道真的只是為了IPO?
摘牌公告顯示,除了早期少數成功轉板、被A股公司并購、未及時披露年報而被強制摘牌外,大部分摘牌公司僅以“配合公司發展”或“戰略調整”為摘牌理由。據聯訊證券統計,在所有摘牌公司中,12%的公司是為了轉戰IPO,10%是被上市公司吸收合并。
在3月20日披露摘牌相關公告的13家公司中,其中9家正式終止掛牌,3家擬申請摘牌,1家收到終止掛牌申請受理通知書。梳理公告可知,鑫聯環保、瑞貝科技等公司的摘牌理由為擇機選擇IPO。已經退市的鑫聯環保在公告中稱:“因經營發展和戰略規劃需要,待條件成熟后擇機啟動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準備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已經完成摘牌的140家公司中,只有3家是做市轉讓,在正式摘牌前都有交易。剩下協議轉讓的公司中只有40家有過交易。換言之,有接近100家掛牌后都沒有交易過。
IPO知易行難
IPO必須要過的一道門檻是業績指標。比如,主板需連續三年盈利,創業板需連續兩年盈利。
那么,鑫聯環保的業績如何?查閱財務數據,公司近年來的業績波動幅度較大,2014年尚能取得4178.54萬元的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2015年則大幅下降186.22%至虧損3602.53萬元。公司稱,國際金屬價格大幅度下跌,特別是銦的最大交易商——泛亞金屬交易所出現重大問題以及鋅價下跌是影響凈利潤的重要制約因素。而到2016年上半年,雖然出現回暖但也僅為362.87萬元。
有投行人士認為,鑫聯環保要想今年申請A股IPO幾無可能,甚至明年都有難度,除非籌謀境外上市。
同樣有上市計劃的瑞貝科技盈利能力也非常薄弱。數據顯示,公司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的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95.12萬元、1101.93萬元、633萬元。“這種實力的企業要想IPO,券商不會考慮的,現在IPO提速后,保代們忙得不得了。”上述投行人士如此說。
而擬申請摘牌的創想股份、獲摘牌受理的愛美互動以及摘牌成功的易之園林等公司均“言簡意賅”地將摘牌理由定格為“落實公司發展戰略”,寥寥數字之下究竟是對未來發展早已心有腹稿還是另有難言之隱?
業績表現或許可以從側面說明一些問題。自2014年至去年上半年,上述三家公司的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均未有一次超過1000萬元,表現稍好的易之園林去年上半年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為693.7萬元,全年有望突破1000萬元門檻。而創想股份、愛美互動在2014年的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甚至不足60萬元、且后者在2015年還虧損266.29萬元。
從上數案列可以看出,業績表現與相關公司的摘牌計劃或許存在一定的聯系。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成功摘牌的且可統計的90多家公司中,有54家2015年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不足2000萬元,其中34家不足1000萬元(包括7家虧損公司)。而在2016年上半年,可統計的約70家公司中,有超過半數公司的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不足1000萬元(包括6家虧損公司)。
極端案例如驢媽媽母公司景域文化,其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的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59億元、-4.26億元、-2.56億元,持續虧損且虧損擴大的態勢明顯。不過有券商認為,景域文化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盡管其仍處于虧損,但這種商業模式及其營收體量,可能更適合到香港市場發展。仍處于虧損狀態的美圖公司就是學習榜樣。
另有難言之隱
除了足以IPO、準備被并購、等一等可以沖刺IPO的這些“逃兵”,剩下想摘牌者,幾乎都有難言之隱。
截至3月23日,今年以來至少已有77家新三板公司發布擬摘牌公告。這些近期計劃撤出新三板的公司,其業績是否也有類似表現?整體上看,有超過三成公司2015年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不足1000萬元,超過3000萬元的只有14家。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業績差強人意的擬摘牌公司多數是近一個月,即在年報披露密集期對外披露計劃摘牌。以2015年為標準,當年虧損的7家公司,有5家是于今年3月對外公布擬摘牌公告。比如大族冠華和樂卓網絡,其均于3月進行披露,而原因無一例外都是配合公司經營發展戰略調整。然而,查閱其歷年的業績,上述兩家公司自2013年以來就一直處在虧損狀態,其中屬于印刷行業的大族冠華(2014年及2015年的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5878萬元和-6506萬元)更是因2016年預計大幅虧損等風險事項遭其主辦券商安信證券風險提示。而在2016年上半年,當期虧損的11家公司中有7家于今年3月申請摘牌。
有業內人士表示:“并不是說這些計劃摘牌的公司質地就一定很差,但大部分確實存在盈利能力一般甚至堪憂的情況。對這些公司來說,掛牌新三板顯然沒有解決其核心需求,退出還可以縮減一部分經營成本。不過, 相比含糊不清的摘牌理由,因業績問題苦于年報披露或對信披義務的負面情緒而選擇離開,可以看作是一個重要的誘發因素。”
有意思的是,摘牌并非想摘就能摘的,權天股份曾在今年1月4日披露擬終止掛牌,但該摘牌議案被時隔兩周之后的股東大會否決了;而鬧得沸沸揚揚的亨達股份,更是進退不得。“績差類掛牌公司,如果無股東鬧事,摘牌或許很容易,好公司想摘牌后另謀出路,也許會被‘秋后算賬’。”有位專注于IPO項目的市場中人如此表示。
統計顯示,在目前已經摘牌的公司中,自申請摘牌到發布正式摘牌公告,大部分公司的間隔期在1個月至3個月之間,其中揚開電力從申請到最終摘牌只花了20天左右。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