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04 21:06:31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容城縣采訪時發現,該縣服裝產業雖然從昔日的“小作坊”發展到今天的“大產業”,但隨著人力成本的不斷上升、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這座“中國男裝名城”,在“雄安新區”這一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面前,滿是憧憬,但更多的恐怕還是焦慮與不安。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程成
每經實習記者 程成
4月1日晚,國家決定設立雄安新區的消息一經公布,歸屬雄安新區的雄縣、安新縣和容城縣三縣立即吸引了全國乃至世界的注目。
三縣中人口規模最小的容城縣,該縣服裝產業經過近40年的發展,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男裝名城”,在華北乃至全國的服裝行業都有著極強的影響力。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容城縣采訪時發現,該縣服裝產業雖然從昔日的“小作坊”發展到今天的“大產業”,但隨著人力成本的不斷上升、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這座“中國男裝名城”,在“雄安新區”這一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面前,滿是憧憬,但更多的恐怕還是焦慮與不安。
服裝產業當地引以為豪
車從榮烏高速容城出口駛出,拐至該主干道奧威大道,一路向西。
東邊的津海服裝和西邊的澳森制衣格外引人注目,不僅僅是因為兩家企業極佳的地理位置,更是兩家企業在當地人中的影響力。
“要說我們縣的經濟靠啥啊,那肯定是服裝產業了,在全國那都是響當當。”行走在容城縣街頭,當地百姓對自家的服裝產業頗為自豪。
與此相對應的,是當地居民對那些在津海和奧森兩家服裝企業上班的工人的羨慕。
“津海服裝和澳森制衣是我們這最大的兩家制衣企業。”容城縣市民王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里面工作待遇都不低,一個月能拿到五六千元呢。”
五六千元的月工資,在容城當地確實并不低。容城縣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6年該縣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2.3萬元、1.5萬元。
4月3日晚,記者在該縣奧威大道沿街的數家服裝加工門店隨機走訪時也發現,工人每月的工資也大多在4000-6000元之間。在容城縣部分鄉鎮,村民們在自家加工服裝的現象也并不少見。
此外,容城縣政府對服裝產業的重視和扶持,也是該縣服裝產業不斷壯大的重要推手。服裝產業已成為容城縣的傳統產業、富民產業、支柱產業。
不斷攀升的人力成本
容城縣服裝產業最早可追溯至1979年,容城縣大河村創建第一家由農民開辦的集體服裝廠——京容服裝廠,容城縣服裝產業蹣跚起步。
在河北津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津海服裝)總經理薛新建看來,容城的服裝產業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1979年到1992年,容城縣‘百萬褲子大軍’勇闖市場,到全國行銷產自容城的各式服裝;1993年到2003年,各個服裝企業找準定位,打造自己的產品和品牌;2003年至今,容城縣服裝產業競爭日益激烈,行業利潤越來越薄,進入大浪淘沙的時代。”薛新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而津海服裝的創始人、董事長薛振海當年也是“百萬褲子大軍”勇闖市場的一員。
1993年后,津海服裝注意到男士西裝市場的潛力,主攻男裝市場。
“那時候實行市場經濟不久,不光是我們企業生意紅火,容城縣所有服裝企業生意都很火爆。”薛新建說,“企業生意好,老板掙了錢,都開始了多元化,地產、金融、投資等等,做什么的都有。”
最近幾年,房價的快速上漲、不斷上漲的物價水平,特別是基于低勞動力成本的東南亞國家制造業競爭力的增強,讓津海服裝等容城當地以出口為主的服裝企業倍感壓力。
從津海服裝的毛利率也能看出端倪,2014年,津海服裝的毛利率為12.7%,2015年為9.6%,而到2016年上半年則下降到6.8%。而澳森制衣的毛利率也由2015年上半年的15.4%下降到2016年上半年的14.6%。
此外,以出口為主要業務的津海股份與澳森制衣,還享受不同程度的出口退稅優惠。盡管如此,津海服裝和奧森制衣的凈利潤近幾年也都出現明顯下滑。
2016年上半年,澳森制衣實現營業收入0.47億元,同比下降8%,實現凈利潤198萬元,同比下降20%;而同期,津海服裝實現營業收入0.53億元,同比下降4%,實現凈利潤186萬元,同比增長88%,而凈利潤的大幅增長,主要得益于管理費用同比減少近150萬元。
而以內銷為主的服裝企業海瀾之家,受益于品牌的強溢價、研發的高投入以及較強的營銷能力,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為170億元,同比增長7.4%,實現扣非凈利潤31億元,同比增長5.5%,而毛利率高達40%。
“容城縣的服裝企業前幾年確實錯過了轉型的大好時機,沒有形成市場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品牌,產品附加值低,也很難跟海瀾之家相提并論。”薛新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據薛新建介紹,目前,外貿出口占津海制衣60%的業務比重,主要為Zara和HM貼牌代工。“沒有了品牌優勢,只能靠成本優勢進行競爭了。”薛新建告訴記者。
而作為勞動密集型的服裝產業,勞動力成本就是最大的成本。“這幾年,工人工資每年呈10%-20%的漲幅,現在我們有600多名工人,工資在五六千每月。房價漲、物價漲,工人工資也得跟著漲,不然根本招不到工人。”薛新建說,“工人的流失,是我們最大的風險。”
被央企“收編”or向西部轉移
對于新成立的雄安新區,薛新建有憧憬,也有擔憂。而最大的擔憂,就是最近蜂擁而至的炒房團。
“網上的新聞說,炒房團來后,容城的房價一夜之間從三四千漲到兩三萬,這在無形之中又會給企業成本帶來威脅。”薛新建說,“房價的漲幅已遠遠超過員工收入的漲幅了。”
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不斷上漲的勞動力成本,未來雄安新區產業規劃調整的不確定性,讓薛新建萌生了向西部等人力成本更低的區域轉移的想法。
“把生產環節遷到人力成本更低的西部區域,把研發、銷售、管理等環節還留在容城,也許是個比較合理的想法。”薛新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此外,薛新建還憧憬,哪一天能傍上遷到雄安新區的央企的“大腿”,“津海制衣是土生土長的容城企業,有優勢、有資源,如果哪家央企看上了我們,也可以把我們‘收編’了”。薛新建告訴記者。也許這僅僅是薛新建的一句玩笑,但透出的卻是錯失一次次機遇后,容城本地服裝企業的無奈。
目前,雄安新區產業規劃具體方案并未出臺,但愿容城縣的服裝產業能在“雄安新區”這一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面前把握新機遇,涅槃重生。
容城縣位于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距離北京、天津均120公里,距離保定40公里,多條高速、鐵路貫穿而過,人口26.6萬人。于2006年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和中國服裝協會評定為“中國男裝名城”和全國紡織產業集群試點。
2016年,容城縣生產總值完成59.4億元,城鄉居民收入分別為2.3萬元和1.5萬元。目前,容城已形成以服裝產業為主,汽車燈具、食品加工、箱包、毛絨玩具四大支柱產業競相發展的格局。
截至2016年底,容城縣有服裝加工企業2000余家,規模以上服裝加工企業920余家,用工規模在千人以上的有40余家。服裝產業完成產值256億元,產品涵蓋西服、襯衣、休閑、棉服、內衣、褲裝等6大系列,年產各類服裝4.5億件(套),擁有國家精品1個、國家免檢產品1個、25個省級著名商標,位居河北省前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