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 2017-04-05 10:34:25
以一個現金貸平臺為例,其日利率為0.03%,每天收取借款金額的0.97%為服務費,此外還要加收借款金額6%的平臺運營費。若借5000元為期一個月,利息僅需45元,但服務費和平臺運營費則要1755元。如此計算下來,該平臺的實際年化利率達到了366%。
盡管現金貸滿足了很多人的消費需求,但是也會出現諸如利息、服務費“滾雪球”、暴力催收、個人信息泄露甚至被盜用等毒瘤,這個市場還需要整治
近期一段時間,現金貸飽受輿論質疑:利率過高、野蠻催收、濫用個人信息等問題層出不窮。媒體的爭相報道也將現金貸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對于當下看似“失控”的現金貸發展現象,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對《投資者報》記者分析稱,現金貸“失控”并不是普遍的行業現象。他表示,問題可能在一些細分的領域有所發生,比如校園貸,但在監管介入后問題得到控制。此外,個別的環節存在失控,比如說暴力催收。局部的失控往往是處在高速發展的行業常態,并且因為從業者魚龍混雜,難免會發生一些問題。只要將問題控制在局部范圍內,失控的現象可以正常看待。
現金貸以利息和服務費盈利
有研究數據表明,國內約有50%的人得不到傳統金融機構的信貸服務。面對這塊尚未大規模開放的市場,互聯網金融開始介入,2015年左右現金貸業務興起。至今,據第三方媒體的不完全統計,市場上打著“現金貸”旗號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有上千家,活躍用戶約為3000萬人。
為什么現金貸業務突然呈現出爆發式增長?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告訴記者,“現金貸”泛指無場景、無指定用途的小額貸款業務,其模式主要是借鑒了國外的“發薪日貸款”。薛洪言則指出,現金貸的爆發與消費金融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對于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來說,有場景的就可以開展消費金融業務,沒有場景的只好去做現金貸,這就導致現金貸業務呈現出爆發的現象。
綜合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特點,一個概念或者一種模式產生并有不錯的前景時,往往有多家企業蜂擁而上。那么現金貸的利益點在哪里呢?一位互聯網金融企業高管對記者表示,現金貸宣傳的往往是日息(每日利息),甚至有“無息貸款”,一般急需用錢的人看到,感覺短期借用“還蠻合適”。但是,用戶還要這筆借款付出高低不等的服務費,這筆費用在借款發生時可能企業并未明示,實際上費用可能很高。
該高管表示,大部分規范的平臺則一次性按照借款金額的5%左右收取服務費。但有的平臺會按天收取服務費,服務費名目各異,信審費、管理費、手續費、平臺運營費等。如果累計,到最后費用一定不菲。“用戶在借款時一定要仔細看相關合同,留意收費條款。”
而對企業方來說,是以正常還貸人群的利息和費用來彌補欺詐人群以及未還錢用戶帶來的壞賬。“只要壞賬不低于50%就可以繼續”。一位現金貸從業人員甚至如此表示。此外,利息再升高,就可以覆蓋獲客成本、運營成本等,逐步實現盈利。而現金貸企業通過大數據風控等技術手段,識別欺詐,判斷用戶信用水平,還可以逐步降低壞賬,這樣盈利就可以實現增長。
現金貸出現三大毒瘤
現金貸在業務規模增長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輿論的指責。利息和服務費“滾雪球”、暴力催收、個人信息泄露甚至被盜用成為用戶不得不防的現實。
以“XX貸款王”為例,期限一個月的貸款,日息千分之一,還有5%的一次性服務費,單月總費率為8%,8%×12+5%就是年化的總費用率。
如果是每日收取服務費的現金貸業務,則最終還款金額更加驚人。以一個現金貸平臺為例,其日利率為0.03%,每天收取借款金額的0.97%為服務費,此外還要加收借款金額6%的平臺運營費。若借5000元為期一個月,利息僅需45元,但服務費和平臺運營費則要1755元。因此一個月后本息一共需要還6800元。如此計算下來,該平臺的實際年化利率達到了366%。
此外,民間金融行業的潛規則也讓用戶防不勝防,部分平臺會有“砍頭息”的操作,讓用戶在借款后來不及后悔。出借人借給借款人1萬元,但在給付借款人款項時直接把利息2000元扣除,只給借款人8000元,而借款人則給出借人出具了1萬元借據,即借據記載的數額大于實際借款數額。
利息與服務費等變相增加,導致有些用戶最終還不上貸款,反而越積越多。而企業為減少壞賬,對這些用戶實行催收,過程會產生一些惡性事件。有觀點認為,飽受指責的“裸條”事件其實就是現金貸的亂象之一。出借資金的平臺濫用借款人信息,向借款人好友發送借款人照片,以此威脅還款,是不正當的商業行為。
此外,多位互聯網金融從業者告訴《投資者報》記者,用戶一旦在一家平臺注冊貸款,會有更多的平臺來聯系推銷現金貸。當然,這在其他行業也多有發生,但因為小額借貸的用戶往往急需資金,可能會多家之間周轉。一旦出現還款不及時,最終承擔的本息將大大超出用戶的承受能力。
爆發與失控需合理加以控制
正如P2P網貸初期的發展一樣,現金貸此刻正迅猛發展。對于同時出現的一些失控現象,薛洪言表示,現金貸“失控”并不是普遍的行業現象。只要將問題控制在局部范圍內,失控的現象可以正常看待。
多位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士稱,現金貸的野蠻生長必然會引起監管的注意,當負面事件越來越多,監管應該會有舉動,這也是該行業的洗牌節點。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認為,一方面,不要“一棒子打死”,應允許“現金貸”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監管政策應不斷完善,進一步明確監管部門、準入門檻、業務紅線等,將行業引向健康發展的軌道。
目前“現金貸”行業仍處于起步期,尚未經歷完整的風險周期,部分平臺自身風險控制能力薄弱,但為了提升競爭能力,盲目比拼放款效率、授信額度,形成風險隱患。“用戶本身還是要留意相關信息和合同,避免陷入不正規平臺的借貸困局。”一家互聯網金融企業高管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