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06 16:47:52
4月6日,小康股份(601127)公告稱,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5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募資將全部用于投資“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孫皓翎
每經記者 孫皓翎 每經編輯 張海妮
4月6日,小康股份(601127)公告稱,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5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募資將全部用于投資“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這距離小康股份前次定增募資事項告終,尚不足1個月。在前次終止公告中,小康股份曾表示將繼續通過使用自有資金或其他融資方式,實現公司規劃的新能源電動乘用車按原定時間計劃上市銷售。
擬發15億元可轉債
4月6日小康股份公告稱,擬發行不超過15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每張面值為人民幣100元,發行期限6年,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投資“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正是今年3月19日終止的定增擬投資項目之一。
2016年12月19日,小康股份公告宣布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9.6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擬投入20億元)和“純電動·智能汽車開發項目”(擬投入19.6億元)。
對于本次募資數額變化及小康股份對本次未涉及的“純電動·智能汽車開發項目”作何計劃的問題,小康股份董秘辦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些是公司高層的決策,我也不好說。”至于為什么公司此次會選擇債轉股形式,該人士表示“以公告披露為準”。
實際上,小康股份的募資從定增變為可轉債,或與政策變化有關——今年2月17日,監管層推出了再融資新規。在前次終止發行公告中,小康股份表示,按近期發布的“監管要求”,其定增程序不符合相關規定。
再融資新規發布后,不少上市公司定增募資計劃受阻,但同時,可轉債、優先股、企業債等融資模式迅速升溫。
上海弘則研究分析師唐川林向記者表示,此前可轉債門檻較高,而定增相對易操作;但2月監管層頒布再融資新規后,定增有所趨冷,審批也有所放緩,對于符合條件的公司來說,可轉債、優先股等融資模式或更容易解決資金需求之急。
布局新能源乘用車投入不少
實際上,小康股份從上市之初就一直謀求向新能源乘用車行業轉型,近一年以來,小康股份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可謂一步一個臺階——今年1月11日,小康股份拿下國內第八張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牌照。
有分析認為,純電動乘用車屬于長線投資,其持續的布局和投入或將不斷加大資金需求。
記者注意到,小康股份于2016年6月通過IPO上市,首發募資8.28億元,截至目前已全部使用完畢。
從公開發布的數據估算,小康股份在新能源汽車的布局上已投入了不少錢:
2016年7月,小康股份即提出轉型規劃,宣布將面向新能源乘用車實現戰略轉型,投資東康新能源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后更名為“金康新能源”),投資規模超25億元,預計在2018年10月完成項目建設;
2016年10月擬收購3家公司,預計花費95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5億元)。
此次,小康股份又擬募資15億元投向新能源乘用車建設項目。
如此巨大的資金投入,能否達到預期的收益?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有近200家新能源車企,以小康股份為代表的類似車企面對的市場競爭也在不斷加劇。
“無論行業前景有多趨好,市場體量是有限的。”一位分析人士表示,“現在不止是新能源車企在你爭我搶,一些傳統車企近年也在加碼新能源領域,重慶本地的力帆就是一例。總之,未來的政策變化和社會的出行理念都是未知數,車企緊跟市場節奏是值得看好的,但也要防止市場過熱,難以消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