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跨境電商的2018:企業稱還要擔憂一兩年 政府為自己留足空間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10 23:38:22

此次表態涉及四大要點:一是明確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個人物品”的性質;二是試點城市從10個擴大到了15個;三是進一步完善監管模式,做好質量安全風險防控;四是新政從2018年1月1日起實施,并將持續有效。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蔣佩芳 趙娜 每經編輯 盧祥勇    

每經記者 蔣佩芳 趙娜 每經編輯 盧祥勇

今年3月1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過渡期后監管總體安排發表談話。談話指出,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過渡期政策到期后,將于2018年1月1日起采取新的監管模式。經國務院批準,現階段,保持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模式總體穩定,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暫按照個人物品監管。

此次表態涉及四大要點:一是明確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個人物品”的性質;二是試點城市從10個擴大到了15個;三是進一步完善監管模式,做好質量安全風險防控;四是新政從2018年1月1日起實施,并將持續有效。

商務部表態在不少業界人士看來是重要利好,但也有人提出了擔憂。

商務部表態釋放利好

“前不久商務部就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過渡期后監管總體安排發表的談話,提及會以‘個人物品’作為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進行監管的模式,顯示出了國家在跨境電商監管方面的積極嘗試和探索的態度。這一點亞馬遜一直跟國家的各個部委、部門和地方的海關和監管都保持非常密切的聯系,順應這樣的趨勢并積極配合。”亞馬遜中國副總裁牛英華在亞馬遜日本館上線時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牛英華說,“在過去的一年中,基于我們的實踐,亞馬遜認為,如果要更好地做好跨境業務,就需要更加規范化,也需要企業更高的自律性。”

網易考拉方面此前曾告訴記者,新政策的要點在于“對跨境零售商品按個人物品監管”,對于跨境電商行業而言,這是繼稅改新政后又一重大利好消息。2016年“4·8新政”,以稅收的方式肯定了跨境電商的合法地位,但對于行業而言,對跨境商品的定性問題會決定跨境電商行業的定位與發展,如果是定性為商品,則跨境電商可能存在規則層面相對于一般進口貿易的不公平競爭;通過定性為個人物品,跨境電商就將將以消費稅為主,被確認為一般進口貿易的重要補充形式,這對于進口貿易的有序化無疑是一個正面信號。

根據網易考拉方面的說法,新政策強調了對于跨境零售商品的加強監管。近年來,跨境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遇到了一些瓶頸,大量未受到嚴格監管的跨境商品極大的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對于國家稅收以及行業自律也形成了不利的影響。通過加強監管,更嚴格守法的跨境電商平臺會得到更多的市場優勢,這對于跨境電商市場的整體形象也會是一個積極的促進作用。最近,網易考拉海購也和國檢部門達成深度合作,在商品送檢、商品召回以及先行賠付等機制上正在做積極的嘗試。

天貓國際副總經理邢悅亦此前也稱,跨境電商是一個典型的實踐先行的行業。她表示,從宣布“4·8新政”至今,監管部門經過近一年的調研和聽取意見后,更加了解跨境電商這一新生業態、抓住了其本質。“我認為跨境零售跟一般貿易最大的區別本質是在商品是否進入了國內的流通領域。”

利好背后仍存擔憂

對于新政,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評論員、通拓科技集團合伙人李鵬博認為,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新政“松了”,但“不完全松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是介于貨物一般貿易進口和個人物品行郵入境之間的一種形式。后續關于通關單的出臺、暫緩,其實就是國家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在一般貿易屬性和個人物品屬性之間的搖擺。這次商務部的談話可以看到,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已經確定是“個人物品”了。顯然,個人物品的監管要比一般貿易要松很多。從這個角度來看,新政松了。

李鵬博進一步指出,商務部的表述是“暫按個人物品監管”,后續的調整,要根據實際情況來。例如,如果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量太大了,肯定就得調整。可見,政府的政策,留足了回旋空間。

“新的監管政策其實是給了所有企業一個很清晰的指向。在關、檢、稅等多方面明確了監管模式,監管思路也更傾向于有序、透明、陽光和高效:即去年出臺的政策明確了跨境電商的稅制,取消了行郵稅免稅額度,淘汰了過去因為免稅產生的泡沫,解決了不公平競爭問題。同時通過稅收保障了國家利益,在今年又為行業梳理了標準,放開了跨境電商的監管限制,降低了貿易壁壘,有助于流通效率提高,消費者的選擇會更廣。”洋碼頭創始人兼CEO曾碧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政策已經明朗,但接下來的一兩年企業仍存在巨大挑戰。

曾碧波具體分析稱,首先政府對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平臺和電商要承擔起更大的消費者保護責任:包括售后、召回、溯源,質量保證。不過,這是企業應該做的事情,由此會加速淘汰一些不具備這些服務能力以及不具備質量保證能力的跨境電商小企業,很多企業能否熬過今年和明年還是個問號,反而是巨頭和創業型企業之間的競爭今年明年仍然會有一輪的淘汰;其次,如何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選擇,會加速跨境平臺自身供應鏈升級,使用戶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發現更多個性化的選擇,最大化發揮出跨境電商所帶來的與全球商品同步接軌的優勢。

雖然商務部表態釋放出利好,但業界依然有所擔憂。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坦言,政策依然存在一個不確定性的地方,比如這個產業到底對一般貿易進口的沖擊點會在哪里?特別是保稅進口的電商一旦規模化之后,是否會與傳統的一般貿易再次形成博弈。同時他認為,中國電商行業發展了15年才迎來全面立法時代,如今跨境電商才走了2~3年時間,就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監管政策并逐步調整,顯現出了國家對于跨境電商行業的引導和支持發展的決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蔣佩芳趙娜每經編輯盧祥勇 今年3月1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過渡期后監管總體安排發表談話。談話指出,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過渡期政策到期后,將于2018年1月1日起采取新的監管模式。經國務院批準,現階段,保持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模式總體穩定,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暫按照個人物品監管。 此次表態涉及四大要點:一是明確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個人物品”的性質;二是試點城市從10個擴大到了15個;三是進一步完善監管模式,做好質量安全風險防控;四是新政從2018年1月1日起實施,并將持續有效。 商務部表態在不少業界人士看來是重要利好,但也有人提出了擔憂。 商務部表態釋放利好 “前不久商務部就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過渡期后監管總體安排發表的談話,提及會以‘個人物品’作為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進行監管的模式,顯示出了國家在跨境電商監管方面的積極嘗試和探索的態度。這一點亞馬遜一直跟國家的各個部委、部門和地方的海關和監管都保持非常密切的聯系,順應這樣的趨勢并積極配合。”亞馬遜中國副總裁牛英華在亞馬遜日本館上線時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牛英華說,“在過去的一年中,基于我們的實踐,亞馬遜認為,如果要更好地做好跨境業務,就需要更加規范化,也需要企業更高的自律性。” 網易考拉方面此前曾告訴記者,新政策的要點在于“對跨境零售商品按個人物品監管”,對于跨境電商行業而言,這是繼稅改新政后又一重大利好消息。2016年“4·8新政”,以稅收的方式肯定了跨境電商的合法地位,但對于行業而言,對跨境商品的定性問題會決定跨境電商行業的定位與發展,如果是定性為商品,則跨境電商可能存在規則層面相對于一般進口貿易的不公平競爭;通過定性為個人物品,跨境電商就將將以消費稅為主,被確認為一般進口貿易的重要補充形式,這對于進口貿易的有序化無疑是一個正面信號。 根據網易考拉方面的說法,新政策強調了對于跨境零售商品的加強監管。近年來,跨境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遇到了一些瓶頸,大量未受到嚴格監管的跨境商品極大的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對于國家稅收以及行業自律也形成了不利的影響。通過加強監管,更嚴格守法的跨境電商平臺會得到更多的市場優勢,這對于跨境電商市場的整體形象也會是一個積極的促進作用。最近,網易考拉海購也和國檢部門達成深度合作,在商品送檢、商品召回以及先行賠付等機制上正在做積極的嘗試。 天貓國際副總經理邢悅亦此前也稱,跨境電商是一個典型的實踐先行的行業。她表示,從宣布“4·8新政”至今,監管部門經過近一年的調研和聽取意見后,更加了解跨境電商這一新生業態、抓住了其本質。“我認為跨境零售跟一般貿易最大的區別本質是在商品是否進入了國內的流通領域。” 利好背后仍存擔憂 對于新政,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評論員、通拓科技集團合伙人李鵬博認為,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新政“松了”,但“不完全松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是介于貨物一般貿易進口和個人物品行郵入境之間的一種形式。后續關于通關單的出臺、暫緩,其實就是國家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在一般貿易屬性和個人物品屬性之間的搖擺。這次商務部的談話可以看到,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已經確定是“個人物品”了。顯然,個人物品的監管要比一般貿易要松很多。從這個角度來看,新政松了。 李鵬博進一步指出,商務部的表述是“暫按個人物品監管”,后續的調整,要根據實際情況來。例如,如果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量太大了,肯定就得調整。可見,政府的政策,留足了回旋空間。 “新的監管政策其實是給了所有企業一個很清晰的指向。在關、檢、稅等多方面明確了監管模式,監管思路也更傾向于有序、透明、陽光和高效:即去年出臺的政策明確了跨境電商的稅制,取消了行郵稅免稅額度,淘汰了過去因為免稅產生的泡沫,解決了不公平競爭問題。同時通過稅收保障了國家利益,在今年又為行業梳理了標準,放開了跨境電商的監管限制,降低了貿易壁壘,有助于流通效率提高,消費者的選擇會更廣。”洋碼頭創始人兼CEO曾碧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政策已經明朗,但接下來的一兩年企業仍存在巨大挑戰。 曾碧波具體分析稱,首先政府對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平臺和電商要承擔起更大的消費者保護責任:包括售后、召回、溯源,質量保證。不過,這是企業應該做的事情,由此會加速淘汰一些不具備這些服務能力以及不具備質量保證能力的跨境電商小企業,很多企業能否熬過今年和明年還是個問號,反而是巨頭和創業型企業之間的競爭今年明年仍然會有一輪的淘汰;其次,如何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選擇,會加速跨境平臺自身供應鏈升級,使用戶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發現更多個性化的選擇,最大化發揮出跨境電商所帶來的與全球商品同步接軌的優勢。 雖然商務部表態釋放出利好,但業界依然有所擔憂。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坦言,政策依然存在一個不確定性的地方,比如這個產業到底對一般貿易進口的沖擊點會在哪里?特別是保稅進口的電商一旦規模化之后,是否會與傳統的一般貿易再次形成博弈。同時他認為,中國電商行業發展了15年才迎來全面立法時代,如今跨境電商才走了2~3年時間,就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監管政策并逐步調整,顯現出了國家對于跨境電商行業的引導和支持發展的決心。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