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監管

每經網首頁 > 監管 > 正文

8元可投!1分鐘收益75%!你投的可能是假期貨

國際金融報 2017-04-17 11:31:34

“8元即可投資!5分鐘上手交易!1分鐘收益75%!”查查自己的手機,微信朋友圈里是不是有這樣的投資“秘笈”?“股票不賺錢了,來做期貨吧!”看看QQ聊天,是否有美女頭像的陌生人請求加你為好友?為何投資者逃不出此類虛擬交易的詐騙陷阱呢?

劉心田指出,借用當前的熱播劇《人民的名義》做對比,目前不少平臺像圖謀不軌、違法亂紀的“祁同偉”,而一門心思為產業的“李達康”屈指可數。

“8元即可投資!5分鐘上手交易!1分鐘收益75%!”查查自己的手機,微信朋友圈里是不是有這樣的投資“秘笈”?

“股票不賺錢了,來做期貨吧!”看看QQ聊天,是否有美女頭像的陌生人請求加你為好友?

這是交易平臺在網絡和移動端野蠻生長的一個側面。不過,6月30日之后,這些所謂的期貨、大宗商品平臺可能就沒有生存空間了。

2017年清理整頓“回頭看”工作的開展已有3個月左右的時間,部分省市警方已經開始收網。此外,多地證監局陸續對移動端涉及貴金屬投資的微盤、微交易、云交易提出風險警示。

以期貨的名義詐騙

廣東省公安廳透露,2016年4月,廣州警方接到群眾孫某報案,稱其被某投資公司利用一種期貨軟件,以“合作炒股、做現貨”的方式在半個月內詐騙了11萬余元。

案情上報后,廣東省公安廳與廣州市公安局成立專案組,行動代號是“安網2號”。3月下旬,專案組開展“安網2號”收網行動,摧毀窩點10余個,抓獲嫌疑人100余人,包括犯罪團伙核心成員在內的20余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網,初步統計,涉案金額約1億元,涉及平臺設計公司1家、投資期貨公司10余家,涉案人員遍布廣東、上海、廣西、湖南、湖北等5個省區市。

為何投資者逃不出此類虛擬交易的詐騙陷阱呢?

根據廣東省公安廳通報的中國首宗利用互聯網虛假期貨現貨投資平臺實施網絡詐騙案來看,犯罪團伙作案手法有這幾招。

第一步,向平臺設計公司購買虛假平臺;第二步,借助互聯網發展各級代理;第三步,各級代理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對投資者進行精準的投資虛假宣傳;第四步,邀請各路“專家”利用QQ群、視頻直播等方式推薦內幕消息,誘騙投資者登錄平臺進行“投資”;第五步,修改平臺參數,控制行情升跌的方式,實施網絡詐騙。

三類移動端投資風險

除了網絡端,移動端的交易平臺風險也備受監管機構的關注。山西證監局提示投資者,由于微盤、微交易、云交易屬于新型投資方式,相關法律法規不明確,廣大投資者應謹慎,以免遭受損失。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一些公司(大多冠以“投資咨詢”、“網絡科技”等名稱)以及部分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都開通了微型交易平臺。這些平臺主要通過電話、微信、QQ、網頁等多種渠道進行宣傳造勢,如采取批量撥打電話進行推介、利用網站廣告彈窗宣傳、“投資致富”的美女主動加微信好友推介等方式,在宣傳內容上打出“1分鐘收益75%”、“3分鐘開創盈利時代”、“5分鐘上手交易”、“24小時T+0模式”等字眼。

具體來看,微盤的交易規模很小,小到可以0.1噸一手;投資金額有的只要10塊錢,可以直接用微信支付下單交易。

微交易在每筆交易前自行、靈活選擇到期時間,最短1分鐘,也可以選擇5分鐘、15分鐘、30分鐘等多個時間段。微交易標的多樣,有的平臺宣稱只能交易部分貴金屬,有的平臺宣稱貴金屬等大宗商品、外匯、股票等均可交易。

云交易與微交易類似,盈虧均取決于能否正確判斷漲跌方向。不同的是,微交易主要判斷特定時間段的漲跌方向,而云交易則需判斷市場行情到達特定點位時的漲跌方向。

違規平臺大限將至

山西證監局相關人士介紹,微盤的出現是為了規避《國務院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的監管,從原有現貨交易中衍生而來,微盤實際上對應的是大宗商品現貨市場電子盤,是將原來的大盤交易轉為小盤交易。

自年初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聯席會議開展“回頭看”清整活動以來,此類移動端交易平臺一直是監管者打擊的重點。

記者了解到,部際聯席會議已經于1月下發了違規交易場所名單和“微盤”交易平臺名單。根據部署,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應根據名單于6月30日前逐步停止為提供支付、清算、存管等金融服務。

目前,已有多家地方交易場所的微盤品種下線。比如,新華上海貴金屬交易中心(下稱“新華上海”)發布通知,因為業務調整需求,將于3月31日起停止微盤業務“新華上海掌上金融”的新用戶注冊和用戶入金功能,并將于4月8日暫停交易功能,敦促用戶于4月30日前完成出金提現。

“各個地方清理整頓的時間節奏,都是根據年初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來的,會議要求,用半年時間集中整治,力爭到今年6月30日基本解決交易場所存在的問題和風險。按照安排,各地區、各部門應在3月底前報送中期工作進展,6月底前報送總結報告。”上海一家大宗商品交易場所高管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李達康”屈指可數

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從產生發展至今的20余年里雖然有了蓬勃發展,但發展的同時各類問題也不斷,虛假宣傳、對賭、無實物交割等等亂象叢生”。

據生意社《中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國內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數量已突破1700家,而這其中正常運營的大約在900家,約占半數,這900家平臺良莠不齊,有許多負面消息纏身,尤其集中在貴金屬、原油、紅酒等領域。

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研究中心(CDRC)秘書長劉心田就指出,借用當前的熱播劇《人民的名義》做對比,目前不少平臺像圖謀不軌、違法亂紀的“祁同偉”,而一門心思為產業的“李達康”屈指可數。

正是由于“平臺的名義”沒有彰顯,近幾年相關部委不斷出拳整治。2017年至今不足4個月的時間里,證監會已連續4次發文加強對交易場所的整治工作,1月份開始的“回頭看”整治工作也可以說是近幾年出拳力度最大的一次,同時各省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對交易場所的整頓力度。清理整頓的目的,是還平臺素顏,即公平公正公開、合法合規合理。

劉心田認為,雖然當前清理整頓已經達到了近十年最嚴肅的狀態,但相關部委的舉措不是要否定現貨交易的發展,而是激勵行業本身改革和創新,將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讓行業更加有動力地前行,他認為這恰恰是交易平臺發展的機遇。即使當前仍有部分交易場平臺存在違法違規問題,但“瑕不掩瑜”,通過清理整頓行業達到“優勝劣汰”,大宗商品現貨交易仍有廣闊前景。

他建議每個省份盡快樹立起自己的榜樣平臺,積極宣傳行業里的正能量,將優秀平臺的經驗和模式學習起來。

對于平臺的出路,專家建議首先需要研究先導。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當前正是各平臺學習、思考、練內功的最好時機。其次,產業先導,平臺與產業的結合度直接決定平臺能夠走多遠走多久。最后合作先導,更好地集成資源、整合資源、建好網絡,平臺就具備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好地發展韌性。

劉心田指出,隨著清理整頓工作的深入進行,交易平臺的發展也將規范化。他認為,交易平臺尚不是大宗商品現貨交易發展的最終形態,只是商品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過渡形態,將來商品、產業的發展或將形成新產業中心,是集合了大數據、大金融、大物流、大產業的大生態。

責編 姚祥云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假期貨 8元可投 詐騙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