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18 14:46:05
截至4月15日,成都的共享單車總量已超過50萬輛,注冊用戶數超過460萬。
每經編輯 楊棄非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官遠星
去年起,共享單車井噴發展,單車數量也急劇增多。以成都為例,據成都市交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成都的共享單車總量已超過50萬輛,注冊用戶數超過460萬。
對于大城市而言,數以十萬計單車背后,亂停亂放、肆意破壞等問題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不容忽視。
當下,政府、企業各方都在探索成熟有效的監管辦法。一種新型的“信用騎行”監管方式成為加強監管方面的全新嘗試。
就在4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1步單車新品發布會獲悉,其與芝麻信用達成合作,開啟了共享單車的信用免押金模式,即芝麻信用分達650分以上,可免押金用車,同時也以信用分監管用戶用車。
事實上,芝麻信用已與多家單車品牌達成合作,采用“信用模式”監管共享單車問題。業內人士表示,“信用城市”模式或將成為單車監管的新方式。
成都共享單車品牌:1步單車
市場有空間?
成都單車品牌進軍北上深 先投20萬輛
談起北、上、廣、深的共享單車市場,用“戰火紛飛”、“如火如荼”等詞來形容毫不為過。摩拜、ofo、小藍......各類共享單車在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且不斷有“新選手”的加入,爭奪共享單車的市場蛋糕。
昨日(4月17日),成都的單車品牌1步單車發布新品,并宣布將在北、上、深投放新車,正式進軍一線城市市場。
“北、上、深幾乎是所有互聯網企業都會布局的市場,對1步單車來說,布局北上深屬于戰略卡位。”1步單車創始人兼CEO劉億舟向記者表示,北上深是共享單車的重要市場高地,1步單車需要走進去。
事實上,共享單車的“戰火”所在地主要就是北、上、深等一線城市,目前,在這些市場上,已有摩拜與ofo兩大巨頭外加無數其他選手,“巨頭”在一線城市的市場擴張使得市場份額越來越小,現在進入北、上、深市場是否還有機會?
在劉億舟看來,北、上、深的共享單車市場并未飽和。“共享單車與滴滴打車的模式不一樣。”劉億舟分析稱,“任何一個共享單車都不能保證每一個想用車的用戶附近都有車可用,因此需要多家單車的錯位分布。而正是這種結構性錯位,讓一線城市共享單車市場仍有空間。”
在本次新動作中,1步單車將在北、上、深、成投入約20萬輛新車,并預計年內達到近500萬輛單車投放的目標。
1步單車發布會現場
監管有辦法
“守信一路暢通,失信寸步難行。”
對于火熱的共享單車而言,市場是重要一面,監管則是更重要的一面。亂停亂放、占為私有、刻意破壞二維碼等現象屢見不鮮,“監管”問題成為各方關注的話題
“共享單車只有有序規范運營,不給城市添亂才是給‘城市的禮物’。”劉億舟對記者表示。事實上,政府,企業各方都在探索成熟有效的監管辦法。
近日,國家發改委主持召開有關共享單車和分享經濟的專題會議,會議指出,信用體系不完善已成為制約共享單車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瓶頸。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強調說“哪里有需要,信用建設就應該延伸到哪里”。共享單車需要特別重視建立和完善分享經濟領域信用體系建設。
已有地方政府也注意到了這一問題。深圳《關于鼓勵規范互聯網自行車發展的若干意見》將于4月20日起施行,該文件針對相關部門、企業、消費者三大主體對共享單車進行了監管,還特別約束了不良用戶的行為。
4月17日,成都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共享單車管理的工作方案》,方案要求,運營企業需制定完善并及時報送車輛運行維護制度、車輛停放秩序管理制度、文明用車獎懲制度、個人信用評價體系、使用者投訴機制等相關規章制度。
而在4月17的1步單車新品發布會上,“信用”二字也被多次提及。業內人士表示,螞蟻金服所提出的“信用城市”概念以及其與各大共享單車企業合作共建的“信用騎行”模式,切中了一直以來共享單車押金高、管理混亂的痛點,或將成為協助共享單車加大監管力度的重要方式。
目前,永安行、ofo、1步單車等品牌均與芝麻信用達成合作,在綁定身份信息后,只要芝麻信用分超過某一標準,就可以“無押金”租車。而如果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破壞、違約,則會直接影響到其信用度,導致無法正常用車。實現“守信一路暢通,失信寸步難行。”
螞蟻金服芝麻信用資深總監王曦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信用騎行將用戶使用門檻歸零,每一次免押金騎行都可以看作一次信用履約的行為。同時,也幫助了共享單車廠商和政府做好共享經濟中負面信用的披露和呈現,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
業內人士表示,打造“信用騎行”將為共享單車監管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推動行業邁進“信用解鎖”新時代。(實習生謝孟歡、趙思強對此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