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重要信號!銀監會兩周連發7文,影響這五類人的“錢袋子”!

央視財經 2017-04-18 19:49:57

近期銀監會發了哪些文件?

  • 3月29日,銀監會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銀行業“違法、違規、違章”行為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全面開展“違反金融法律、違反監管規則、違反內部規章”行為專項治理工作。

  • 3月29日,《關于開展銀行業“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的通知》下發,劍指銀行業同業業務、投資業務、理財業務等跨市場、跨行業交叉性金融業務中存在的杠桿高、嵌套多、鏈條長、套利多等問題。

  • 4月6日,銀監會向銀行業金融機構下發《關于開展銀行業“不當創新、不當交易、不當激勵、不當收費”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瞄準銀行同業業務、理財業務、信托業務。

  • 4月7日,銀監會發布《關于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指導意見》,提出24項措施,督促銀行業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

  • 4月7日,銀監會下發《關于集中開展銀行業市場亂象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組織全國銀行業集中整治市場亂象。

  • 4月10日,銀監會發布《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加強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切實處置一批重點風險點,消除一批風險隱患,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 4月12日,銀監會下發《關于切實彌補監管短板 提升監管效能的通知》從強化監管制度建設、強化風險源頭遏制、強化非現場和現場監管、強化信息披露監管、強化監管處罰和責任追究6個方面,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規范經營。

密集發文  影響哪些人的“錢袋子”?

一、投資者:理財信息透明度大幅提升

不少人購買理財產品,僅盯著收益率,卻很少關心投資標的。當下不少金融產品結構復雜、鏈條過長、參與方眾多,往往看不出底層資產的“廬山真面目”。你以為自己買的是理財產品,殊不知資金又投入了基金公司的產品,最后錢將通過某個資管計劃流向某個信托……為此,銀監會最近發了多個文件,把整治的矛頭和重點指向了同業業務和理財業務,嚴控層層嵌套,并要求商業銀行提高同業、理財、信托等產品和服務的透明度。

強化穿透管理,縮短融資鏈條,對融資者而言,也可以大大降低中間環節費用,降低融資成本;對投資者而言,可以更清晰地把控理財或信托產品風險,不會盲從代銷人員推薦。

二、購房者:住房信貸因城施策

央行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個人住房貸款余額19.1萬億元,增速環比回落1.1個百分點。3月份多地房地產調控政策密集“加碼”,房地產調控成效正在顯現。

因為違約率較低,個人房貸業務歷來受到金融機構偏愛。但隨著熱點城市房價飆升,房地產風險不斷積聚,銀行心里也開始打鼓。因此,商業銀行收緊了一線城市房貸,對購房者而言,熱點城市的房貸政策一時間恐難放松,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去庫存的壓力仍存。

由此,監管部門一再強調,分類調控、因地因城施策,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因此,對于在三四線城市購房者來說,住房貸款還是未受太大影響。

三、掌上一族:清理校園網貸、“現金貸”

一度因壞賬率高、學生無力還款而使銀行撤出的校園市場,正逐漸被互聯網金融所占領,并以校園網貸、“現金貸”等主打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產品最為流行。

但互聯網金融公司在校園里“跑馬圈地”的過程中,高利貸陷阱、裸照抵押、暴力催收等亂象也應運而生。銀監會在近期發布的文件中,點名要清理校園網貸和“現金貸”業務。

其實,圍堵漏洞、清理違規業務容易,但解決“掌上一族”在校學生合理合規的金融需求卻不容易。為了不把學生們的融資需求引到“地下”,在加強監管的同時,希望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重新回到校園,通過互聯網金融手段,創新更貼合這一群體的信貸業務。

四、企業主、個體戶:整治不當收費

小企業主和個體戶面對銀行時議價權往往較弱,時常享受不到“貨真價實”的服務,卻變相推高了企業融資成本。有的企業被迫支付了財務顧問費卻沒有獲得服務,有的企業流動資金貸款被轉為承兌匯票,有的個體戶被強制搭售理財、基金、貴金屬等金融產品……

此次監管部門發文整治不當收費,將重點檢查銀行是否存在無實質性服務、超出價格目錄范圍收費,或者是否存在以貸轉存、存貸掛鉤、以貸收費、轉嫁成本等不合理貸款條件。如果整治能夠落到實處,小微企業和個體戶的融資成本或有所下降。

五、金融從業者:難套利、查薪酬

時下,金融產品讓人眼花繚亂,銀行“錢生錢”的路子不再僅限于投往實體經濟,而是更多在機構間空轉。資金“脫實向虛”餓瘦了實體經濟,卻喂肥了部分金融機構,當然還有一些輕松獲利的金融從業者。

金融產品越來越復雜的同時,金融交叉性風險也在加大。對此,監管出重拳治理“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堵住一些有牌照依賴、慣于資金空轉的中小金融機構,使其難再坐享其成。

與此同時,銀監會將在不當激勵方面展開專項治理,加大對金融從業人員考評指標和考核機制的檢查,看是否存在重業績輕風險、指標過高過重不切實際,薪酬支付上是否有延期支付,風險責任是否與薪酬掛鉤等。

看來,銀行的“金領”也沒那么好當!風險責任正逐漸成為衡量薪酬更加重要的標尺!

責編 余冬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銀監會兩周連發7文 影響這五類人的“錢袋子”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