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2017-04-19 17:18:10
“手機信用卡”主要是契合了消費者“輕便化、移動化”的需求。以往,辦理銀行信用卡,審批往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周期,而用戶拿到信用卡已經是數周以后的事情了,這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生活節奏和需求。
科技對于金融業的重塑日益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日前銀行業內首次出現了“手機信用卡”。在傳統銀行業日益被互聯網金融蠶食領地的壓力下,這或許預示著銀行卡的“無卡”時代將成為趨勢。
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日前在上海宣布正式推出了“手機信用卡”,并同步發布了業內首份“手機信用卡白皮書”。
如今,不帶錢包,不帶現金,僅帶一部手機,已經成為眾多人城市生活的時尚。我國第三方支付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極大便利了生活,無論是支付,還是消費金融等方面,互聯網金融對于體驗的極致追求都讓傳統銀行業倍感壓力。
這次重塑的是信用卡產業。業內人士表示,傳統銀行業線下的實體網點面臨著萎縮的壓力,銀行的電子替代率也在突飛猛進,“手機信用卡”的發展或許又將逐步“消滅”實體的卡片,將銀行卡產業帶入“無卡”時代。
盡管消費金融市場如火如荼,全行業的信用卡發卡量也保持快速增長,但這無法掩蓋互聯網金融競爭帶來的窘境。金融搜索平臺融360去年底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人們在支付時,53%會選擇支付寶或微信支付,選擇刷卡的僅22%,而轉賬時選擇支付寶或微信的比例更高達72%。
“手機信用卡”主要是契合了消費者“輕便化、移動化”的需求。以往,辦理銀行信用卡,審批往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周期,而用戶拿到信用卡已經是數周以后的事情了,這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生活節奏和需求。而現在,“手機信用卡”從技術上完全可以實現“即開即用”,交行信用卡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其開卡用卡服務,30秒內處理率81%,3分鐘處理率達99%。
這也是金融和互聯網兩種產業的思維差異。金融業講究的是安全,看到的是風險;互聯網講究的是便捷,看到的是體驗。這種思維差異帶來的結果也很明顯,傳統銀行業機構更加穩健,但體驗有待提高;互聯網金融問題太多,但體驗符合需求。
“傳統銀行不僅要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做大根基,并努力向行業頂端進發,更要學習互聯網思維,通過創新以實現對傳統格局的全面突破。”交通銀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總經理王衛東表示。
其實,隨著互聯網金融時代的開啟,互聯網金融科技應用也成為傳統銀行實現戰略轉型、改變競爭格局的重要手段,銀行的各條線都在加快“互聯網化”。
“手機信用卡”或許將是傳統信用卡謀求變局的重要突破點,其背后,則是銀行從產品、服務、營銷到管理的全方位經營模式的改變,也是傳統信用卡中心變身成為互聯網平臺的一個重要標志。
“相對于互聯網金融平臺,傳統銀行業依然具備風控、資金、穩健三個方面的優勢,但全面的互聯網化則是未來的趨勢。”王衛東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