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輪播

每經網首頁 > 推薦·輪播 > 正文

“一代鞋王”落幕: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就有TA,如今531億賣了自己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29 14:45:00

4月28日晚間,百麗國際(01880.HK)公告稱,4月17日收到私有化通知,要約人所計劃的私有化價格為6.3港元/股,公司總估值為531億港元。要約方稱,該注銷價格將不會上調。這是港交所史上最大規模的私有化,私有化所需現金規模為453.11億港元。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段倩倩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段倩倩 每經編輯 趙云

塵埃落定,鞋王百麗正式宣布私有化。

4月28日晚間,百麗國際(01880.HK)公告稱,4月17日收到私有化通知,要約人所計劃的私有化價格為6.3港元/股,公司總估值為531億港元。要約方稱,該注銷價格將不會上調。這是港交所史上最大規模的私有化,私有化所需現金規模為453.11億港元。

▲截自百麗國際公告

總估值為531億港元,與百麗國際顛峰時期超過1400億港元的市值相比,此次私有化的報價頗有些“賤賣”的意味,但相對其過去一年的表現已有較高溢價。停牌前,百麗國際每股報5.27港元,市值為444.48億港元。

私有化一旦完成,百麗國際將從聯交所退市。在這背后,是百麗業績連續兩年的下滑,更是一代鞋王的沒落記。“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都要有百麗”成了令人扼腕嘆息的豪言壯語。

市值曾超1400億港元的“鞋王”

在中國鞋履市場上,百麗國際可以說是當之無謂的鞋王,喊出“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都要有百麗”口號的管理層,多少有些底氣。

1992年剛創立時,百麗只是一家資產200萬港元的小廠,然而憑著迅速占領商場和街邊店等渠道,經過短短15年的發展,2007年5月百麗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上市之初市值便高達670億港元。在百麗國際最輝煌的2013年,百麗的市值一度超過1400億港元,成為中國最大鞋履零售商。

據媒體梳理,上市后,借助資本的加持,百麗開始加速擴張,展開了一系列的收購:曾以3.8億收購了Fila(后被安踏收購),斥資6億收購Millies,花費16億收購了Senda。2010年到2012年,百麗每年凈增門店數目都在1500至2000家。在開店最為瘋狂的2011年,平均不到兩天便會開出一家新店。

如今,百麗自有品牌包括Belle、Staccato、Joy & Peace、Millies、JipiJapa、Mirabell、Tata、Teenmix、Senda、Basto、SKAP、:15MINS、Map by Belle;代理品牌有Bata、CAT、Clarks、Hush Puppies、Mephisto、Merrell;此外,百麗國際的重要業務之一是運動服飾的銷售,其代理的運動品牌有NIKE、Adidas、Puma等,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滔博運動,為百麗國際銷售運動品牌的渠道之一。

因此,從商場逛完一圈并拎走雙鞋子的女人,十有八九把腰包掏給了百麗。但近些年百麗國際的日子并不好過。百麗國際在私有化公告中表示,“近年來公司鞋類業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從2014年2月28日起,同店銷售額已經連續第13個季度出現負增長。”

2015財年,百麗國際凈利潤僅為29.34億元,同比上年減少了38.4%,這也是其首次出現業績下滑;2016財年百麗國際再度延續了下滑的態勢,根據其業績預告,2016/2017年度凈利潤將減少15%至25%。

據公開報道,在2015財年的業績說明會上,百麗國際主席盛百椒稱對上市以來的業績下滑感到很抱歉,談及轉型時更顯得十分猶豫,說“自己都65歲了,還能折騰多少呢?”并又反問在場記者“到底要不要轉型?”

去年,盛百椒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集團考慮未來從傳統百貨的銷售模式轉型的可能,但他也強調尚未確定轉型的方向,對于電商業務一直“沒想明白”。

“百麗的問題自身規模壯大的同時,喪失了對市場的快速應變能力。其今天龐大的規模嚴重依賴在需求大于供給時期建立的模式,這種模式下企業主導消費需求,而現在互聯網和電商推動了消費者主導消費的時代提前到來了,百麗引以自豪終端店鋪出現過剩或者衰退,”優他國際品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EO楊大筠認為,“更深層次的說,百麗產品沒有個性,品牌老化嚴重,同質化嚴重,對消費需求反應遲鈍。”

根據百麗國際公告,要約方為智者創投、高瓴HHBH、高瓴HHBG及鼎暉投資旗下的SCBL共同組成的財團。

記者注意到,智者創投由百麗國際新業務事業部總裁盛放、體育事業部總裁于武及百麗國際管理層股東組成;高瓴資本是國內知名的投資機構;鼎暉投資在百麗國際上市以前就對之進行了投資,直到現在,對百麗國際的投資仍被作為經典案例出現在鼎暉投資的官網上。



值得注意的是,百麗創始人、董事長鄧耀和首席執行官盛百椒并未參與私有化,二者通過其所控制的實體共計持股25.74%。二者將支持該私有化建議、并出售其所持有的股份。這意味著,鄧耀、盛百椒將徹底退出。 

興于開店,衰于開店

縱觀百麗國際的歷史,大舉擴張店鋪數量,也為日后單店產出的凋落埋下了伏筆。

雖然在不少消費者及業內人士眼中,百麗國際一直是“鞋王”的形象;但實際上,百麗國際從來不把自己當成鞋廠,它對自己的定位是“零售公司”,在2010年年報中,百麗國際稱“集團核心競爭力中,最有價值的就是遍布全國各地的零售網絡管理團隊”。

在百麗早期的年報中,一年中新增多少家零售網點十分亮眼,被放在年報中靠前位置。而且,開店數量是百麗國際年度重要經營目標之一。

2007年(上市的第1年)年末,百麗國際稱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標,新開2280家店鋪,到年底零售網點總數為6143家。除了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開店速度有所放緩外,百麗2007年到2013年每一年新開店數量都在1000家以上,最夸張的2008年新增了3241家零售點。

另一方面,百麗國際單店產出額的增長開始放緩。到2013財年,百麗國際鞋類業務同店銷售額增長約0.6%,平均成交單價上升超過2.0%——換言之,百麗國際同店銷售數量2013年就出現了下滑,警鐘這時已經敲響。

但2014年財年,百麗國際依舊新增零售網點876家,這一年百麗國際鞋類業務同店銷售下滑約4%;2015財年,百麗國際鞋類業務同店銷售下降超過10%,鞋類業務銷售規模同比上年下降8.5%,也是在這一年,一向強調開店數量的百麗國際,鞋類零售網點減少了366家(大陸地區),業績出現下滑。

“百麗的鞋子質量還是挺好的,就是沒以前好看了,而且還貴。它旗下的高端品牌Staccato感覺性價比不高,主打舒服的Teenmix現在買來也沒那么舒服,”大學時經常購買百麗品牌鞋的消費者郭小姐對記者表示,“我身邊有錢的基本上都去買ecco,收入低點的就買達芙妮什么的,更多的人會去網購。”

鞋履市場普遍下滑

實際上,不只是百麗國際,達芙妮、星期六等鞋履品牌這兩年的日子都不好過。

根據達芙妮2016年年報,集團2016年全年營業額下降22.4%至65.02億港元,經營虧損為8.20億港元,虧損增幅為64.7%。2015全年,達芙妮關閉805個銷售網點,2016年關店速度加快,截至年底凈關閉了999個銷售點——平均下來每天都要關店近3家。

星期六2016年年報顯示,星期六2016年營業收入下降9.61%至14.84億元外,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亦下滑了7.52%至2083.96萬元。

楊大筠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實鞋業市場已經處于飽和狀態。十年前鞋業市場經歷了高速發展,現在則處于一個瓶頸期,這個瓶頸期整個鞋業產能過剩,而這個產能的消化需要一定時間,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調整。”

百麗國際在公告里稱,聯合要約方計劃向百麗國際投入財務和運營資源,與公司探索、嘗試新的零售模式,并在技術、物流及人才方面投放大量資源。

▲截自百麗國際官網

高瓴資本等財團此時出手,看上了百麗哪點呢?這無疑耐人尋味。

“百麗國際是一個值得收購的企業,作為國內最大的鞋服企業,百麗擁有龐大的分銷網絡和市場占有率,供應鏈完整而有效。”楊大筠稱。

零售界有這樣一句話——“得渠道者得天下”。截至2017年2月28日,百麗國際擁有20716家零售店鋪,其中13062家為鞋類店鋪,7654家為運動、服飾店鋪。

因此,無論如何,百麗國際的2萬多家零售網點還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百麗國際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