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7-05-02 09:40:36
在4月13日金科股份實際控人黃紅云以聯手盟友的方式鞏固大股東地位后,融創在半個月后用再一次的增持予以了回應。
5月1日晚,金科股份發布公告稱,于2017年4月28日晚間接到公司股東天津聚金物的通知,天津聚金的一致行動人天津潤澤和天津潤鼎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公司股票。從2016年12月9日至2017年4月28日,天津潤澤和天津潤鼎通過二級市場合計增持公司股票266,508,225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99%。本次權益變動所支付的資金總額為14.9億元,資金來源為信息披露義務人的自有資金、股東借款及其他合法籌集的資金。
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后,信息披露義務人及其一致行動人聚金物業合計持有金科股份股票占公司總股本的25%。上述三家公司均為融創中國控制的子公司。
而根據金科股份此前的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黃紅云于4月10日與安尊貿易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安尊貿易擬通過“集中競價等方式”獲得金科股份2億股股票,不超過后者總股本的3.7433%。增持完成后,黃紅云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例將達到29.9833%。
逾6億元搶籌
去年的9月21日,融創以定增方式入股金科股份,在完成9.07億股的認購后,融創用40億元便占據了金科股份總股本的16.96%。
隨后通過多次吸籌,截至去年末,融創通過旗下三家公司共持有金科21.08%的股份(天津聚金物業16.97%、天津潤鼎物業2.21%,天津潤澤物業1.9%)。2017年1月份,融創再度增持了金科股份2.07%的股份,耗資金額約5.83億元。根據此前的公告,截至2017年1月24日,彼時融創持股比例已提升至23.15%,為金科股份第二大股東。同時,根據金科股份一季報顯示,截至3月31日,融創方面的持股比例與1月24日相同。
而根據本次披露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4月份融創又吃進了金科1.85%的股份,以金科股份4月份的均價計算,融創新一輪增持的花費超過6億元。
實際上,根據《證券日報》記者此前的計算,融創在今年完成多筆投資并購的情況下,于披露本次增持前,其可自由支配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26.48億元,與融創短期負債的金額(326.44億元)基本相同。
“6個億的資金,對于融創來說問題不大,繼續增持至接近30%的持股比例可能性也很大,畢竟以目前的股價計算,所需資金也就是16億元。但短期內,無論是黃紅云方面,還是融創,都不太可能去觸碰30%的股權比例紅線,避免觸發全面要約收購。”有業內人士稱。
上述業內人士還指出,相比150億元投資樂視,增持金科對于融創來說無疑是一筆更為穩妥的投資。
此前,融創中國發布公告稱,有關樂視網、樂視影業及樂視致新的目標股份的投資事項通函寄發時間將由4月30日延遲至6月30日或之前。對于延遲原因,融創中國表示,這是由于需要更多時間編制載入通函的資料。資料包括但不限于樂視三家公司的若干財務以及其他資料。
而根據此前樂視網的年報顯示,其除了部分業績數據與此前業績預告存在大額差異之外,樂視網亦因關聯交易,在2010年上市以來首次被審計機構出具非標意見。
融創只是財務投資?
對于本次增持,融創方面稱,主要是出于對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認同金科股份股票的長期投資價值。同時,在未來十二個月內,融創不排除進一步增持或減持金科股份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融創方面還專門指出,潤澤物業及潤鼎物業本次權益變動是出于對上市公司發展前景看好而進行的權益類投資。
不過,外界普遍認為,融創對金科股份的持股比例已經高達25%,已經可以直接威脅到公司創始人黃紅云的控制權,應該不會只是簡單的財務投資。
據悉,在金科股份4月6日召開的生產經營計劃大會上,黃紅云表示,對公司未來充滿信心,并將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公司發展,自己不會放棄公司控制權。而金科股份董事長蔣思海,也向外界表達了“黃紅云不會放棄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的意愿。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黃紅云便通過修改公司章程、引入盟友等方式確保對金科股份的控制權。
作為在A股中在重慶土地儲備最多的公司,金科股份去年實現營業收入322.35億元,同比增長66.17%;實現凈利潤12.32億元,同比增長9.69%。公司各業務板塊全年實現銷售金額約341億元,銷售同比增長約43%。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6.15億元,同比下降31.3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1億元,同比下降47.95%。公司表示,凈利潤下滑只要是根據公司交房時間安排,今年一季度交房面積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減少致使營業收入下降所致。
申萬宏源的研究報告則指出,金科股份目前擁有可供出售面積938萬平方米,土地儲備1846萬平方米,以6400元均價計算,總可售貨值約為1782億元,可保證公司未來4年至5年的穩定銷售。覆蓋城市方面,公司在原有的重慶、蘇州、北京、青島、成都、鄭州、無錫、濟南的基礎上,新進入鄭州、南京、武漢、天津、南寧,逐步實現公司“以熱點二線城市為主、逐步退出四線城市”的戰略。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